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十届一次全会专题新闻 > 会议简报
来源:
政府应特别关注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1月13~14日,委员们在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时,就如何尽快发展我市医疗卫生事业进行了 深入的讨论。
政府应加强对医疗资源的整合
李建军委员(中国康复中心副主任、北京博爱医院院长,19组)说,市政府相应的部门应当加 强对各自所分管行业的调查研究。特别是政府与医院之间的关系亟待明确。现在,北京市在 这方面从政策的制定到实施有不相符的地方。政府把医院推向了市场,但又不让医院按市场 规律去运作,容易形成矛盾的交叉点。政府应当认真考虑政府与医院各自的职责,真正定好医 院的位置。同样,医疗资源的整合、资源的分配应当由政府职能部门统筹考虑来做。如天坛 医院的脑外科、北医三院的骨科、积水潭医院的烧伤科,这些医院应当只对病人进行早期的 治疗,其他恢复、康复应由相应的康复医院去做。这样,国家可以节约很多资源,病人也不会 因为需要医治而没有床位,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了。康复医院也能更好地利用自己的资源,使患 者很好地得到康复。
加快医疗卫生系统体制和机制的转变
杨晔委员(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原院长,19组)说,与上海等其他省市相比,北京市应当加快医 疗卫生系统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转变。如社区医疗站的建设,北京就不如上海。建议市政府 组织有关管理职能部门到上海进行调研,以使北京尽快完善社区医疗和卫生保健工作。还应 加强医院技术准入制度的管理,一些小医院拼命购买大型仪器设备,浪费了许多资源,浪费了 有限的外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还是体制不顺的问题。我们应当在提高技术准入的 同时,增加技术价值的体现。国家应通过保险的办法,对它们进行补助。
医保、医改应同步进行
杨春萍委员(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副局长,14组)、谢郁委员(民革北京市委副主委、朝阳区政 协副主席,2组)说,医疗保障改革正在进行,可医疗体制改革却相对滞后。建议加快医疗体制 改革,因为医疗体制改革、医疗保障改革、药品流通领域改革要同时进行,是三位一体的,否 则互相将受到影响。另外,市场经济不能完全靠个人思想觉悟,应当名正言顺地提高医生收入 ,杜绝“红包”现象。
适当放宽开办医院的条件
高春锦委员(北京朝阳医院高压氧科主任,19组)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我 国加入WTO以后,许多外资大量涌入,其中部分外资将进入医疗卫生系统,有的打算在中国开办 医院。可是,目前北京市对开办医院有些限制条件。建议:适当放宽开办医院的条件。这样, 一方面可形成相关医院之间的良性竞争;另一方面市民的就医环境也会得到改善。CBD作为北 京的中央商务区,规划中没有医院的位置,建议市政府对此问题加以考虑。
心理卫生咨询工作应提上议事日程
李晓童委员(北京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中心主任,20组)说,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后工作的第七项 谈“确保首都安全稳定”部分,侧重谈反恐防暴等,实际上精神健康工作对稳定也很重要。20 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2004年世界心理卫生大会在京召开,北京心理卫生咨询服务这项工 作落后于上海、杭州。杭州政府每年按人均3元投入心理卫生咨询服务,并已经向社区辐射。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下岗、婚姻、老人等问题在一部分群体内产生的心理障碍急需解决。建 议政府加大投入,培养专家队伍,为把北京建设成首善之区营造良好的环境。
社区医院建设应当得到加强
刘磊委员(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医师,19组)、降丽娟委员(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眼科主任,1 9组)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病、慢性病不断增多,群众需要就近得到及时 治疗,社区医院在这方面优势显著,且费用低。但目前社区医院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医疗设备 陈旧、更新困难;医护人员年龄老化,医疗水平低等,普遍存在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低的问题 。因此建议市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应该增加对这一块的投入,更新必要的设备,改善医护人员待 遇,并且在政策上适当做一些倾斜。加快对全科医生的培训,保证医疗质量。
应注意外来人口增加造成的疾病结构比例变化问题
周红委员(北京儿童医院外科副主任,8组)说,随着外来打工人员的增加,北京市过去很少发 现的贫穷病有所出现,这造成了北京市疾病结构比例的变化。政府应通过一些措施来加强对 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以随时掌握和控制他们的各种情况。
重视医疗保障问题
何厚夫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主任,5组)说 ,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设想很好,但难度较大,主要是资金问题,核心问题是特色医疗选择、 药品选择范围小。政府对药品集中招标不规范、不完善,政府职能管理存在很大问题,在制定 医药政策时应广泛征求各方面专家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