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十届一次全会专题新闻 > 会议简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简报第24期

来源: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首都生态环境 

    1月14日,委员们就刘淇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对首都环境治理、 生态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转变发展思维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叶文虎委员(致公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6组)说,可持续 发展的实质在于转变发展的思维方式,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都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改善是相互促进的,缺一不可。过去曾有过“先生产后生活” ,造成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同样“先开发后整治”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由此造成的环境破 坏代价极大,甚至是不可补救的。因此我们的发展思维应该超前一些,北京应该在走可持续 发展道路上率先于全国,大力优化城乡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绿色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统筹规划 

    范少辉委员(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研究员,15组)说,北京市的绿色生态环境建设缺乏 长期的发展规划,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够,整体规划思路不清,2008年北京要办绿色奥运 ,这首先需要我们建立绿色理念。建议:1、打破园林、水利、林业的界线,绿色应该是一 个整体统筹规划,不能单个工程搞,要相互协调,哪里轻、哪里重,要突出,要做到点、线、 面的统一,才能真正做到园林下乡、森林进城。2、郊区的林业和城市的绿化结合在一起, 形成整体绿色生态体系。3、绿色生态体系建设,要从注重视觉效果转到注重功能上来,从整 体规划上考虑各自功能。4、林网建设和水网建设要结合起来,利用运河水系把水网建设好,城市会更美。

重视环境问题,不能搞政绩工程 

    郭耕委员(民革北京市委委员、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2组)说,刘淇市长的报告中 对绿化问题讲得很多,数字也很多,但有水分。实际上五年时间里不可能在绿化上取得这么 大的成绩,绿化是个长期的工作。目前的情况是“五重五轻”,具体说是重工程建设,轻自然演替;重引进物种,轻保护土种;重人为雕琢,轻野趣天成;重整齐划一,轻生物多样; 重物化投入,轻人文关怀。应该切实搞好生态环境的整治,不能搞政绩工程。

搞好环境建设,突显人文精神 

    张绮曼委员(民革北京市委常委、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室主任,2组)说,刘淇市长报告中提出 “环境是生产力”,这是个创新。北京要搞好环境,就应发展高科技产业。环境设计和环境建 设应运用高科技的手段、生态化的手段、智能化的手段、信息化的手段、网络化的手段、艺术 与科学相结合的手段,变高成本建设为合理化成本建设。在城市建设中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使 北京建设更突显出人文精神。

要用科技进步来解决燃煤污染问题 

    鲁安怀委员(民盟市委委员、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矿物材料研究中心主任,3组)说 ,报告中提到了减少燃煤的问题,但我认为只解决城区是不行的,那周边的郊区怎么办?要用科 技进步的办法去解决这一问题,而不能一味简单地去杜绝烧煤。

水系治理待完善 

    鲁安怀委员说,现在北京的水系河道治理存在问题,违背生态净化规律。因为河道是用混凝土做的,无法种植植物 ,而水泥自身又无法净化水,水中又无植物,使水道中的生态环境的净化出现问题。

落实环保指标要有得力措施 

    赵以忻委员(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原党组书记、局长,9组)说,市政府关于大气污染治理指标, 年年上升,去年55%,今年60%。去年制定了一些措施,如首钢调产、减产,电厂关闭,污染企业 搬迁等。今年的指标提高到60%,希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保证达标的可能性。

应按国际大都市标准建设北京 

    张延枫委员(西城区政协副主席、区委统战部部长,21组)说,北京作为首都,应按国际大都市的标 准进行建设。目前在精神文明建设、城市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市民的素 质应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要认真解决交通堵塞,路标、站牌设置不合理及停车场的问题 ,要提高对新奥运的认识,真正以人为本加强城市管理,把北京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大都市。

要重视郊区发展,加大支持力度 

    石伟奎委员(怀柔区政协主席,21组)说,现在北京郊区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难度,有几百万 人生活在郊区农村,尤其是山区建设和老百姓的生存状况需要改善,农民的基本生活水平需要 提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光靠区县的努力是不行的,需要市政府统筹考虑帮助解决。 北京是一个整体、城区与郊区应该同步发展。希望市政府能够将郊区发展纳入全市建设的一 盘棋,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给予高度重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