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十届一次全会专题新闻 > 会议简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简报第21期

来源: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1月13日上午、14日下午,各界委员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各个报告时踊跃发言,就加强我 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建言献策。

精神文明建设应设法抓出实效 

    彭华委员(怀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17组)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应设法抓出实效,怎样对 效果进行评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要建立一套科学、行之有效的办法将首都精神文明建 设落到实处。
    田小琳委员(香港岭南大学教授,22组)说,目前,北京市正在建设首善之区。所以,报告中 提到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重要。近年来,北京的新闻出版行业进 步很大,报刊、杂志在内容、印刷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这一点充分反映了首都的精神 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盘活资源、加强立法,促进文化的产业化 

    吴江委员(中国京剧院院长,11组)说,过去把文化定位在宣教上,没有定位在娱乐上,因此 与市场体制不适应,跟不上时代潮流,搞文艺的人只知道问政府要钱,而政府也总是多多少 少给了,这样既给政府添加了压力,同时阻碍了文化的产业化、市场化,形成恶性循环。建 议盘活存量文化资源,充分开掘其市场潜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只是给予政策性的扶持, 并加以引导和规范就够了。
    另外,文化产业应有立法。近年来北京文化设施有了较大改观,但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又 承担着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重任,北京的文化工作仍需大幅度提高。比如提高市民们的道德 素质、文化水平、审美取向以及文艺精品创作等方面,均有待于改进。在文化产业发展与培 育上,目前文化市场的开发与建设刚刚起步,文化人士要改变过去那种“等、靠、要”的生存 理念,积极主动,自力更生,在市场上寻机遇,求生存,谋发展。北京市应结合首都特点建 立一部地方性的文化法规,以规范和引导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弘扬民族文化、多出文艺精品 

    卢平委员(北京画院专业画家,11组)说,中国五千年文化有很多优秀的东西我们需要继承和 学习,但是那里头也有糟粕,因此我们要有选择的学习。同样,国外一些科学东西也有好有 坏,不一定国外什么东西都好、都先进,优秀的文化我们一定认真学习。但是一些不健康的 东西,不要引进来,不能什么都学。要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优秀的国外文化相结合。才 能创作出具有时代和民族精神的文艺作品来。
    叶小钢委员(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11组)说,出文艺精品需要客观公允 的文艺评论,目前文艺评论缺乏独立性,文化宣传热衷于炒作,一味地说捧场话。究其原因 ,主要是文艺评论的有偿化,收了别人的钱,不得不给别人说好话。文艺工作也缺乏高水平 的专家来指导,文艺行业缺乏内行专家来担任领导,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较多,行政干预过 多。专业水平高的人不愿意当领导,而且也缺乏领导能力,专业水平不高的人干不了却被提拔 上去。这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文化精品战略还有很大差距,希望少炮制粗制滥造的 文化垃圾,评论和宣传文化产品也要客观、公允,该批评的要批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抵制 粗劣的作品,同时真正好的作品也才能涌现出来,凸显出来。

发展文化事业要有硬指标 

    张新建委员(农工北京市委副主委、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3组)说,报告中对发展文化 事业“切”而不够“实”,软工作要有硬指标,体现首都文化中心的定位,努力挖掘和培养北京 文化产业发展优势。要有“品牌化”的文化项目和“标志性”的文化工程。网吧不能不发展 ,下一步怎么建设,要有连锁化、主题化、专业化的发展思路。

建立健全区县文联组织,充分利用首都文化资源 

    吕浩材委员(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11组)说,北京市18个区县, 还有7、8个没有建立文联组织,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建议:建立健全区县文联 组织。建立文联,可以把全区的文艺人才团结在自己周围,更好地为文化事业贡献力量。
    现在北京的作家队伍衰落了。有些老作家不退休,就没有岗位用来吸收外地的作家。他希望引进 年轻有为的有潜力的作家,而目前这方面的政策还没有很好的跟上。同时加大对文化产业的 支持、扶持力度,不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就失去经济支持。要抓住“人文奥运”的机遇, 积极促进文化产业做强、做大。

群众文化事业需要规范化、法律化 

    许立仁委员(北京市宣武区文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区旅游局局长,11组)说,群众文化 事业的发展,现在尚不甚规范,随意性比较大,政府应出台这方面的法规,对其举办文化活动的 指导思想、场所、资金投入、组织等各个方面要有所规范,尤其是资金,政府应在预算中规定 一定的数量。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彦彬委员(农工北京市委常委、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分泌科主任,3组)说,要倡导健康 的生活方式,许多病发生率的增长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也是由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 滞后导致的。大力普及健康知识,既可以降低大病的发生率,也可以使市民自觉地抵制社会上 一些不良的宣传,包括“法轮功”在社会上的影响。

思想品德教育应从小抓起 

    梁金銮委员(北京市第六医院医务部副主任,19组)说,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教育应当从小抓 起。从小就灌输人与人之间怎样建立真诚的友谊,如何处理人与社会,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 系,从小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观。

公民道德意识亟待提高 

    再帕尔·阿不力孜(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16组)、巨勇(清华大学生命有机磷 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16组)等委员认为,应引导媒体加大对公民道德意识的培养,并保 证其与现实的道德标准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