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十届一次全会专题新闻 > 会议简报
来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月13日下午、14日上午,委员在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等各个报告时,围绕我市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应大力发展教育产业
刘耀威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16组)说,发展教育应从产业角度着眼。教育是北京的一大亮点,将教育作为一门产业来抓,对北京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明显的。 贾庆国委员(民盟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3组)说,政府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优势发展教育产业,如果不加重视,必然导致师资和学生的外流,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消费,影响北京经济发展。
教育体制期待改革
刘新成委员(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2组)、罗强委员(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市第五中学副校长,2组)说,考试制度要改进,教育发展的方向要定位准确,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扩大招收研究生规模的同时,也应注重教学质量,建议实行研究生“中期淘汰制”。
把教育与未来5年的两大任务相结合
刘绮菲委员(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青教系青年理论教研室主任,17组)说,经济发展靠科 技,科技振兴靠教育。要把教育和未来5年的两大任务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职业 教育,研究生教育应有形式上的创新和实际内容的保障。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势在必行
王晋堂委员(北京市一中学校长,18组)说,目前,小学生、初中生数量锐减,调整布 局势在必行。现在要做的工作是落实标准,完善规划,调整策略,平衡发展。 林崇德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16组)说,基础教 育是一个令人困惑和值得思考的问题。应提高高中或相当高中教学的普及率,注意教育均衡发展。
学习竞赛不宜在大范围和小学生中开展
潘承彪委员(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教授,16组)说,学习竞赛不要在小学生中开展,不 要大范围如全市内开展,同时教委如不参与可能会有更好效果。
发展高等教育任重道远
沈愉委员(北京工商大学校长,17组)、王汉长委员(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院长,17 组)、冉红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影视文学系主任、中国儿童文学艺术研究发展中心主 任,17组)、刘贵龙委员(北京语言大学计算机与科学技术系副主任,17组)说,发展高等 教育任重道远,要解决好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处理好推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保证教育质量的 关系,要确保二者同步提高;二是为确保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将高教的重点放在研 究生教育上,同时协调好本科和高职教育;三是必须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确保落实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沙河、良乡高教园区建设问题,为高等教育开阔更加广泛的空间。
加快民办教育发展
田小琳委员(香港岭南大学教授,22组)说,西安市有4所万人以上的民办大学,西安 翻译学院办得非常好,北京相比之下民办教育落后,要加快发展,多多培养人才。
特殊教育需要扶持
周晔委员(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17组)说,目前教委划拨给特殊教育的 经费难以满足特殊教育需要配备特殊设备和培训专业师资的需要,特教教师的政治、经济地 位得不到保障。建议一方面政府加大对特教的投入,另一方面鼓励民间资助,设立特教基金 ,多渠道扶持特殊教育。
发展网络教育
曹文委员(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8组)说, 网络教育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教育方式。北京有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网络教育能使这些优 秀的教师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使更多的人来共享。在发达国家,发展网络教育一般是政府 行为,这样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北京也应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重视北京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
史静寰委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首都女教授联谊会秘书长,8组)说,北京 有很多流动人口,他们的子女在接受学校教育这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政府在这个方面应有 长远的考虑,有准备地将这方面问题列入议事日程,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的社会需求与教育 发展不相匹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