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十届一次全会专题新闻 > 会议简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简报第16期

来源: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月13日下午,政协委员就市政府工作报告等各个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建立健全我市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注民生,温暖人心 

    林丽芳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11组)、武秉陶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10组)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空话,很简洁,做了什么就是什么,听了以后很感动。报告把老百姓的生活、社会保障放在首要的位置,真的是为老百姓着想,以民为本,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于新粒委员(中国基督教教务委员会副总干事、北京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总干事、北京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秘书长、燕京神学院常务副院长、缸瓦市教堂牧师,20组)说,报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了“创新、发展、为民”的思想。创新是为了谋发展,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民,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政府应切实解决贫困职工生活问题,重视助残助老工作 


    刘琦委员(北京华兴新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14组)说,如今,虽然在解决贫困职工生活问题上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社会上仍然存在贫富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政府应采取更加具体的措施,彻底解决低收入职工的生活问题。 
    郑文奇委员(宣武区政协主席,21组)说,这几年市政府的危改政策变化太快,前前后后变了多次。其中,居民真正关注的住房补偿金额却在逐步减少,原来15平米的住房大约补贴二十五、六万,如今只能达到十二、三万,对特困户,特别是夫妻双双下岗、无固定收入来源的居民来说,很难用补偿款买到合适的住房。希望政府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最终拿出一套科学、合理、令居民满意的危改政策,同时也确实保障低收入拆迁居民的利益。 
    何宁委员(致公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6组)说,现在北京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问题要解决好,工作报告中谈到了扶残助残活动,还应加上“助老”,重视老龄问题。

关注郊区居民就业和卫生保健问题 

    谢经荣委员(民盟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3组)说,北京市的城镇郊区人口知识层次比市区差,缺乏职业竞争能力,吃苦耐劳又不如外地人,不给他们提供就业的机会,他们只有靠出租房屋解决收入问题,给北京市造成不稳定因素。要大力兴办劳动密集型、无污染的企业,以解决北京郊区人口就业问题。 
    彭华委员(怀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17组)说,市政府应拿出一部分资金加强农村初级保健工作,加强农村卫生院的建设,特别是十个远郊区县的农民,贫富差别还是很大的。

打好高科技牌,解决就业问题 

    张和平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常委、北京金源东和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4组)、陈立群委员(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市百万庄园实业集团董事长、总裁,4组)说,政府工作就是关注民生,民生的基本问题是就业。非公经济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而高科技企业是非公经济的重要力量。高新科技企业不但为北京创造利润,还可以解决北京科技人才的就业问题。北京是中央机关所在地,高校林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改善投资环境。政府部门应出台一些政策措施,鼓励非公经济企业解决本市就业问题。

做好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左立臣委员(北京京仪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工会主席,7组)说,政府工作报告把“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未来五年发展目标的第一位,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心。工会作为一级组织要站在维护职工切身利益方面,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保证各自利益,发挥工会作用。在就业方面,建议:一、把就业工作作为政府的“首要”目标;二、确立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三、把就业做为领导政绩(一把手)重要的考核指标;四、制定和规范相关就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