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 优秀提案 > 2007年度 > 2007年度党派、团体、专委会、界别优秀提案

关于对引进海外侨界高新科技人才若干问题的建议

来源:

  问题:

  由于我国在引进海外侨界优秀人才和引导“海归”人才创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海外侨界优秀人才和“海归”人才顺利回国发展,因此需要从政策、法规和环境方面进一步给予解决。

  分析:

  (一)海内外侨界经济科技人才(主要是留学人员)现状:

  1 、从 1978 年到 2005 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骨干作用;

  2 、留学生主要分布西方工业发达地区,是我们吸引为国服务人才的主要来源;

  3 、出国留学生中自费出国留学的比例近 80% ,是我们争取人才的主要对象;

  4 、 海外留学生(包括在读和已经毕业)大多数有回国意愿;

  5 、“海归”近 70 %的人认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是他们归国创业就业的主要原因;

  6 、留学生和海归们最青睐的两个城市是上海和北京,北京是全国的教育、科研中心,是全国最大的人才培养中心,目前已有归国留学人员近 6 万人,他们创办的企业超过 3500 家;

  7 、在读留学生中近一半首选外企,其余选择高校及科研机构、自己创业和供职国际组织或非政府组织;

  8 、已回国的海归有 1/3 就职于外企, 1/5 是民企, 1/10 强在高校和科研机构;

  9 、相当一部分海归认为“没有足够的管理经验”是归国创业最大的障碍,很多留学生回到中国后需要重新熟悉市场游戏规则,理想与现实有巨大差距;

  10 、不打算回国发展的留学生认为国内“人情社会,关系网复杂”、“法制还有待健全”、政策限制和退休养老、子女教育等问题。

  (二)我国引进海外侨界人才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政府为回国创业人员服务的定位存在一些偏差,对科技企业产品市场准入指导不够,高科技产品的研发与企业的生产相脱节,科研经费不足,许多新侨技术人员开办的企业某些技术尚不成熟,缺乏技术工人;

  2 、我国留学人才信息分散,相互不沟通,对留学人才资源的统计、调查、评估、开发、利用等工作效率不高,阻碍人才的发掘和利用;

  3 、部分“海归”择业定位上标准偏高,使“海归”在职场中不再抢手;

  4 、回国创业心态偏差,转换角色思想准备不足,许多留学人员缺乏独立创办并领导企业成长的实际经验,如何摆正心态适应国内环境,成为他们不可忽视的思想基础;

  5 、筹集创业发展资金困难成为“海归”国内发展瓶颈,中国去年的研发总开支小于日本、瑞士,许多新侨科技公司只好到海外寻找投资,致使部分高新科技项目就流向了国外;

  6 、国内企业对海外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存在急功近利的不当做法;

  7 、在职称和学术成果的评定方面存在缺乏公平;

  8 、海归在国内的“社会关系”不广,妨碍经济交流合作;

  9 、回国创业的新侨子女教育问题困扰海归。

  建议:

  1 、建立一个统一、权威、便利、高效、信息丰富准确的留学人才服务信息一体化的综合性电子平台;

  2 、政府主导,建立和强化创业资金体系,增加留学归国人员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和“创新基金”,对重要高科项目进行策略投资,与国内企业结盟以加快技术和产品的转化;

  3 、设立回国创业就业前指导培训机构,使他们重新适应国内的就业环境,调整好心理价位;

  4 、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选拔任用机制、健全人才市场体系,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

  5 、解决留学人员子女就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