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 热点新闻
来源:北京商报
“长15米、宽3米,每节可乘载160人左右的第三代实用型磁浮列车正在研制过程中,预计今年年内制造完成。”市政协委员、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明昨日告诉记者,这种运用中低磁悬浮技术的列车投入运营后,高峰小时单方向旅客输送量将达3万人次以上。
刘志明昨日向本次北京政协会议提交名为《关于加快发展北京中低速磁浮列车交通产业》的提案。他表示,中低速磁浮列车交通系统产业的发展,可以为解决北京城市交通问题提供新的选择。在满足北京城市交通需要的同时,中低速磁浮产业更为北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繁荣民族产业起到推动作用。并且带动相关建筑、钢材、电子等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运行时速可达100-120公里,噪音低、较节能、单位能耗较低,线路适应性强,比较适合城市内部运行。建设1.6公里的中低速磁悬浮试验示范线也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目前,建设部已启动了国家中低速磁浮标准的制定工作,中低速磁浮交通系列技术标准的研究编制工作正在进行,北京市也已将中低速磁浮列车技术工程化研发列入2006年应用基础研究与战略高技术主题项目。
刘志明在提案中表示,中低速磁悬浮的发展,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磁浮列车技术工程化研发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另外,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方面,建议有关部门应适时考虑为磁浮列车技术工程化的发展提供适当的规划空间。
目前国内的中低速磁浮技术工程化研发由北控磁浮公司与国防科技大学组织联合国内航空、铁路、汽车等相关领域最具优势的研究、设计、生产和建设单位共同进行。经过9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掌握了磁浮列车的悬浮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列车轻量化技术等核心技术,该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