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政协全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 委员访谈

促进首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来源:北京新闻广播议政论坛

    玉昆:民主议政,科学发展,听众朋友欢迎您收听北京新闻广播《议政论坛》,我是玉昆。今天的节目我们继续关注北京市政协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会的情况。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这也是在这份重要的中央决定当中唯一提到的地方文化战略地位,充分显示了中央对于北京文化中心地位和文化建设工作的肯定和寄予的厚望。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和文化中心,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祭奠,也急剧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全国的文化改革发展建设当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这次专题研讨会上,许多与会的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都在发言中强调,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在首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整合北京所拥有的丰厚的文化资源,促进首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今天的《议政论坛》我们共同关注这方面的讨论和发言。
  北京市政协委员,民进市委委员,北京市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王刚,作了题为充分发挥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巨大优势,成为促进北京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力重点发言。他认为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的遗产同时也正是优质的巨大资源。
  王刚:大家知道北京历史的丰厚的文化遗产在中国,在世界上可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如果作为一个遗产来对待我觉得还是不够,所以我们在几年以前就开始提出来,就是说要把这笔巨大的文化遗产,要把它作为文化发展的一个巨大的资源。这笔资源在目前来讲,咱们分成几个级别,一个是世界文化遗产,其实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再其次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再最下一级就是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这几年经过调研,在我们了解情况下,咱们北京的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已经有近百处,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单位有几百处,那么区县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有上千处,所以我觉得这笔文化遗产,如果作为资源来发挥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再有就是它的这种重要价值,首先第一点我认为它不光是代表北京,它代表的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结晶,不光是故宫、长城、颐和园,它是咱们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发展到今天的文化结晶,其次我认为它是咱们弘扬人文北京精神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咱们又是建设世界城市的文化基石。因为我个人认为,一个城市再怎么发展,如果没有城市文化,这个城市是没有灵魂的,没有灵魂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我觉得北京的历史文化是北京城市的灵魂,也是咱们建设世界城市的一个非常坚实的一个基石。大家都知道这个资源,不管是任何一种资源,它都有他的属性,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它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双重作用的这么一种资源。
  那么第二点就是,这种资源它是一个绿色的,无污染的资源,第三个这种资源是一种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资源,很多有形的资源,煤炭、石油、开采会越来越少,但是历史文化资源,我们一旦给它发觉回来,它会越来越作用越大,他是有巨大潜力的资源。第四我认为它是一种中国走向世界的独特的文化品牌,这种文化品牌只有中国有,只有北京有,是任何其他的资源所无法替代的。第五个就是说,它又是咱们共建首都精神家园的一个重要源泉,咱们北京历史文化当中,博大精深的这种人文的精神,这种科学的精神,在咱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当中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玉昆:王刚委员在发言中认为,目前北京所拥有的巨大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王刚:咱们现在大家可以了解到,不管是国内外的游客来了北京,看故宫、爬长城、吃烤鸭,这些东西都是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我们现在的开发利用只是到了一个最粗浅的,卖门票的程度,系列的文化的产品没有开发出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已经获得了很多的效益了,如果我们把国家级的这些文物保护的资源,市级文物保护资源都给充分发挥出来,我想这个巨大的这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说目前来讲我的第二个判断就是说它现在还是一个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的这么一种资源状态。
  玉昆:那么如何才能发挥北京在历史文化资源方面的优势呢?王刚在发言中强调,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王刚:这个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资产,是笔巨大的国有资产,一定要在政府的主持下进行开发利用,否则的话很多重要资源,如果要是让企业来做,他可能就会进行破坏性开发,最后造成了这种历史文化资源的破坏,但是历史文化资源一旦破坏了,他就没有办法再生了,他是不可再生的东西。所以一定要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开发,这是一点。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说,因为这个历史文化资源它有很强的感染力,比如说咱们现在说北京的很多众多寺庙、道观,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如果这些寺庙道观,如果政府没有正确引导,会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所以我觉得政府要作为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力量。
  玉昆:王刚委员对首都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王刚:第一个建议就是说,北京这么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但是现在的保护还是不够的,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那么我们在进行北京的辛亥革命的调研的过程当中我们就发现,有很多重要的辛亥人物的遗迹现在没有得到保护,比如说袁世凯宅子,袁世凯在北京的住宅,张勋在北京的住宅,冯国璋在北京的住宅等等,这些在辛亥革命当中有很重大影响的历史任务的住宅,现在连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都不是,所以我认为它们随时都有被破坏的可能,但是它们的活动不管怎么评价,他是个历史存在的事实。所以我希望我们要把这些历史遗迹给它保护起来。
  第二个要加大历史研究对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指导作用。因为我觉得保护开发利用,他一定要有一个科学的基础,这个科学的基础就是我们的历史研究,要进行科学的研究,对咱们北京的历史进行科学的阐释,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我觉得才是一条正道。
  第三个建议就是要加强对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据我们的了解,目前来讲北京市对于文物的保护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开发利用方面,我觉得也应该加大投入力度,有了相应的投入力度你才会有相应的产出,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现在还没有引起咱们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
  第四个建议,就是要加大对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开发和深度开发,一个就是说打造一些以历史文化作为产业的集团,同时在历史文化的重要的景点要把它形成产业发展链,抓住重点,带动点、线、片的结合,最后形成一个全北京市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全面地开发利用。
  玉昆:王刚委员还建议,在未来首都的文化建设中,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文化精品。
  王刚:据我目前了解,迄今为止北京没有一部大型的电视纪录片,能够完全地反映咱们北京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我希望能够做这么一部。另外再有是不是能做一个大型的歌舞史诗,把咱们北京五千年发展的历史用艺术的手段给它表现出来。再有比如说大型的城市雕塑群,你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风貌,没有这种大型的城市雕塑群你体现不出你艺术发展的水平。再有比如说大型主题公园,那么据我所知,北京朝阳、海淀两个区县,弄一个元大都土山遗址公园,对吧?那个遗址公园我觉得投入很大,而且风景也很好,但是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发觉上差得太远了,北京就是在那个时候,七百年前成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那么丰富的历史,这么丰富的内容,但是在那儿体现不出来。再有就是大部头的研究著作,那么迄今为止,北京还没有一部非常像样的,图文并茂地介绍北京历史文化的著作,我们社科院在20年前做了一部《北京通史实践本》当时全国31个省市当中是头一份,那么没过多久上海通史也出来了,山东通史也出来了,很多文化大省,文化大市都出来了,就超过了咱们。我觉得这个事情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做得事情。当年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到埃及,埃及人送他一部通史,回来就问中国有没有中国通史?没有,当时没有一部像样的中国通史,所以当时周恩来总理特别亲自委任当时北师大的白署瑜教授编一部中国通史。我想咱们的北京通史是20年前的作品了,而且当时由于受到财力的限制,它只是一个文字的表述,很多大型片都没有,那么我想大家能不能做一个,咱们在目前的情况下,能不能做一部大部头的北京的文化的著述,作为咱们对外进行学术交流,文化交流的一种礼品,花钱不多,但是文化品味很高。
  玉昆: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作了题为发挥历史文化,在首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的发言,他认为北京必须高度重视四大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孔繁峙:一是高度重视古都名城历史资源,北京名城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其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集中体现了国家统一、民族和睦的文化传统,当前全国有100多座名城,但北京名城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完全不同于其他名城,因为北京名城在历史上不是一个民族分裂,地方割据的产物,它是国家统一的象征,是民族和睦、文化和谐的象征,是历史上各民族文化汇集之地,它的历史文化意义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在国际上北京名城显示着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别是对全球的华人具有感召力、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在今天,正因发扬光大成为北京文化的突出特色。
  玉昆:孔繁峙在发言中指出,北京除了拥有古都名城的历史文化资源,还必须充分发挥自身所拥有的历史文物资源,庞大的博物馆资源,以及文物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优势。
  孔繁峙:将全市3000多个文物单位,以文物系列的展示方式塑造北京特有的历史文化环境和历史文化系列,把北京从周口店五十万年以来,各时期的古人的遗迹、遗物,三千年以来的城市发展遗迹,八百年以前都城演变遗迹形成不同的展示系列,把众多的皇家建筑、王府宅地、坛庙建筑、名人故居等历史资源形成不同的展示系列,发觉其内涵,扩大其影响。三是充分利用北京地区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北京地区有各类博物馆多达159座,藏品332万件,但分属于中央、市属、区县、私人四个体制,四个层次,不能形成整体影响,各自为大,应以一种新的机制,大联盟的方式整合全市博物馆的场地、藏品、人才等资源优势,打造文博航母,形成巨大的文化效果。四是充分利用北京丰厚的文化艺术品资源,打造成为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在国际上扩大北京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整体水平,将文物经营转变为文化活动,作为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举办博览会文物展销会,搭建国际间的文物交流平台,提升北京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玉昆:孔繁峙强调,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在首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必须着重地转变几个观念。
  孔繁峙:一是对长期以来的,将老北京旧城视为首都发展的负担,包袱的观念,转变为文化财富的观念,成为首都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文化内容,保护好利用好古都历史建筑,将包袱转变为财富。二是对长期以来的将老北京传统建筑四合院视为落后的观念,转变为历史文化的关键,真正将传统建筑的四合院作为老北京文化的载体,保护展示和延续。三是对长期以来的,将历史建筑的多种使用观念转变为文化场所的观念,将历史建筑的使用功能,转变为发挥文化功能。
  玉昆:孔繁峙提出,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在首都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除了要转变三大观念之外,还必须解决好两大矛盾。
  孔繁峙:第一个矛盾是首都的发展以古都保护的矛盾,首都要发展,古都要保护之间的矛盾。第二个矛盾,是城市建设以文物保护的矛盾,首都城市要现代化,历史文物区域要传统化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两大矛盾必须从首都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协调好这两大矛盾,使首都的发展与古都的保护,城市的现代化与历史传统的保护相互协调,使古都文化成为首都文化中的一个亮点。
  玉昆:市政协委员,民革市委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万建中教授作了题为积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建议的发言,他认为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他的历史文化遗产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建议北京应该成立统一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万建中:现在全国都在大力呼吁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北京市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大体的思路就是分为市级和区县两级,目前主要是有首都图书馆和博物馆,首图设立的是北京地方的文献部,主要是侧重于对文献,图片资料的这个收集和展示,那么首博也设立了专门的展柜,但侧重实物类的展示。另外区域级的博物馆已经形成规模的,主要就是北京东岳庙民俗博物馆,还有一些区县也有临时性的一些展示,北京历史文化非常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比如说像北京的方言,还有口头的文学,民间的音乐,民间舞蹈,民间小戏,民间手工艺,民间的各种制作,还有其他的民间艺术等等都积极丰富,而且这些文化遗产已经得到了普查和收集,但没有集中固定展示独立的场所,现有一些展示处于分散的状态,没有形成系统和规模,而且重复比较多,各个区县都在搞自己的一些历史性的展示,保护的措施也不是很科学,这样一种低水平的保护与首都的文化地位是不相称的,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和研究。那么建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以多种形式保护和展示首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说通过影像的,通过文字的,图片的,实物的等等,将调查收集整理保存展示和研究融为一体,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保护和利用的作用。将各个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在一个空间里面加以展示,可以系统呈现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面貌,真正显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现实魅力,建立人文北京已经成为一个奋斗的目标,那么如果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中心这样一个博物馆建立起来了,肯定是人文北京一个亮丽的窗口,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精品,因为在某种程度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文化遗产更能够体现北京历史文化的特色,而且不需要很大的投入。我觉得建立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集中的展示中心,一个博物馆,它也是践行北京精神的一个体现,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能够强化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北京因为是各民族聚集的一个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反映各个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悠久,文化的魅力,表现出一种爱国主义的精神。另外一个创新,我觉得建立这样一个博物馆本身的形式就是一种创新,它的展示一种方式,它作为北京最亮丽窗口的方式,首都博物馆主要是物质的一种文化遗产的展示,那么应该有一个对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样一个展示,和首博对应起来,这样的文化遗产的展示才是完整的。
  玉昆:万建中委员在发言中指出,古老的北京城本身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精品,这个文化精品急需保护,他建议应设立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专门机构。
  万建中:如何处理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至今还是比较严峻的一个问题。建设宜居城市和实现首都的可持续发展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策略,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目前北京孤城风貌和传统生活的方式已经无法作为整体来重现出来,较具有历史韵味的一些街区已经不见了,古城区大部分的街道变成了高速公路,现代化的建筑高耸林立,文化保护的单位和传统的民居大多被钢筋水泥为主的高层建筑所包裹,很多文化遗产,即传统的生活形态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文化生态的这样一个生存的环境。那么之所以出现这样一个局面,除了少数部门和领导不够重视以外,对保护不利以外,我觉得在我们中国要保护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个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中国人在骨子里面都是喜新厌旧的,我们什么都是要新,包括我们现在也在建设,都是要新的,总是新的要比旧的好,所以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艰难。除了关键方面以外,政策方面以外,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缺乏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专门机构,负责北京文化传统保护的部门主要是文物局,而事实上文化名城保护的范围明显地超出了文物局的职权范围,旧城保护不得于文物保护,除了地下文化遗产以外,还有更大量地上的文化遗产,除了物质文化遗产以外,还有更加浩如烟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目前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状看,文物局难以胜任多种形态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另外像文物法又缺乏操作的这样一个程序,直接导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整体综合保护不利,所以我建议成立一个北京历史文化名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机构,来专门负责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这样一项重大的,最重要的工作,以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出现新的一些问题。当然除了设立专门机构以外,还应该加强保护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发展建设,现在以出台的文化法律法规主要是集中在文物保护和文化市场的管理方面的一些政策,应该对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做出相应的制度规定,这些制度规定,目的在于保障公民享用北京历史文化遗产公共文化事业和监督历史文化遗产管理的权利,以公民的文化消费和监督欲望,促进北京文化事业的发展。
  玉昆:好,听众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关注了市政协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会上部分政协委员的发言内容。只有充分认识和发挥历史文化在首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整合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的资源,形成整体合力,才能够促进首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今天的《议政论坛》就到这里,感谢各位收听,我是玉昆,明天的节目时间再会。
来源: 北京新闻广播议政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