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政协全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 委员访谈

纪录片如何发展

来源:北京新闻广播议政论坛

    玉昆:民主议政,科学发展。听众朋友欢迎您收听北京新闻广播《议政论坛》我是玉昆。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十二五”计划的发展时期,那么在这个阶段呢,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被国家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说到这个文化创意产业呢,影视行业毫无疑问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那么说到影视呢,一般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到电影院去看的故事片,还有电视上看的电视剧,但是实际上,这个电影拍摄最早它并不是从故事片开始的,而是从纪录片开始的。
  1895法国人路易卢米艾尔兄弟拍摄了《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最早的实验电影,实际上都属于纪录片性质的影片。而中国最早的电影,1905年拍摄的《定军山》,实际上它也是一部纪录片。那么直到今天纪录片作为影视创作的一个大的类型,依然具有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地位,纪录片拍摄的数量和水平往往直接代表着影视机构的总体的实力。
  2010年的10月,国家广电总局颁发了《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大对于国产纪录片创作生产的扶持力度,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影视文化的重镇,那么在纪录片的创作上,目前的生产水平和质量如何,与北京的文化中心、国际城市地位是否相称,那么在纪录片的创作上,如何才能真正走到前列。今天的《议政论坛》呢,我们就相关的问题一起来聊一聊。
  今天我们的演播室我们请到的嘉宾,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电视台著名的电视主持人,梅兰芳大剧院的艺术顾问余声女士,余声老师你好。
  余声:你好,听众朋友们你们好。
  玉昆:您是作为长期从事电视工作的,我不知道您平时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
  余声:我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我是文艺类的节目主持人,但是我个人要看电视,我还真的是喜欢看纪录片。
  玉昆:喜欢看纪录片。
  余声:对对对。
  玉昆:其实我也一样,我现在看电视纪录频道往往是我第一选择,但是一般的朋友可能对这个纪录片并不是十分的了解,能不能跟我们说一说这个纪录片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影视的产品,它有什么样的特点,拍摄纪录片它的难度在哪里?
  余声:其实呢,我虽然喜欢纪录片,但是我个人在这方面确实还是知识比较匮乏,为了接受你这个采访,我恶补了一下。说到纪录片它的类型,就是它是属于非虚构的,通过影像传播的一种视觉载体。那么它的特点呢,是真实的记录人或事件的状态,以及矛盾冲突等等。那么通常说,纪录片应该说是一个国家的相册,它有着非常重要的史料文献的价值。难度应该说,我认为从两个方面来看,纪录片它拍起来非常难,一方面呢,他从事这个纪录片拍摄的导演、摄像和录音等从业人员,他要在业务能力、思想境界和对纪录片的理解程度上,一个摄制组的人要有高度的统一的认知。就是他们是在审美、包括拍摄的技巧方面,是要有高度统一的认知。
  第二点,由于信息传递的原因,通常情况下,电视很难瞬间的拍摄到第一现场。那么这个纪录片呢,它靠得是什么,靠得是拍摄、等待和拍摄,就是它不断地用这样等待、拍摄;等待、拍摄这样一个坚守过程来完成的,所以拍摄纪录片的工作人员首先要有很强的忍耐力,要耐得住寂寞,特别是在现在浮躁的社会里面。简单地说,纪录片的故事是等来的,而不是倒来的,这个严格的区别于电视剧这些作品。他是工作人员在那坚守着,用时间、用自己的这种耐力,用自己的视角在那耐心等来的,而不是倒来的。
  玉昆:就是说纪录片它的力量,它的价值就来自于它的真实,但恰恰这个真实的再现,真实的反映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知道看很多的纪录片,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拍摄一些自然界包括动物的一些纪录片,有的拍摄的时间长达几年甚至十年,拍摄一种动物的习性,最后把它非常生动的给我们展现出来,就像您说的纯粹是等于等出来的,你说那些动物,野生的野兽你能指挥它给你表演捕食,种种的,包括它们群居的生活,你能导演吗?根本不可能,完全是靠这种耐心积淀在那里长年累月的坚守。
  余声:对,不仅要耐得住寂寞,而且有时候他有生命危险。
  玉昆:对于纪录片的创作我知道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说要衡量一个影视机构或者说是一家电视台它的一个综合实力的话,最根本的一个标志就是看它的纪录片创作的数量和水平,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说法呢?
  余声:这个就是,因为能够参与纪录片创作的人,他确实必须也具备一定的政治水准,他的判断力和他的思想境界,还有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能力,包括文字功利,文化的积淀,对影像的解读和编辑能力,概括起来说就应该说是一个综合素质问题吧,对于一家电视台来说,发展纪录片的创作,它不仅要有这样的一些人员的综合实力,还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支持。
  就像你刚才说到的在国外它要拍一部很精彩的这样的一个动物的纪录片的话,你想他要等几年啊,这个要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投入,他也很难拍到那些很精细的镜头。
  玉昆:拍摄周期长,前期的投入非常巨大。
  余声:投入大,对对对。
  玉昆:所以在这一点可以非常能够体现出一家影视机构,一个电视台,它的整体的业务水平、它的经济实力乃至于它的艺术其他各方面的水准。
  余声:眼光,对对对。
  玉昆:作为一种影视产品,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更大一些,放到整个文化创意产业这样的一个领域的话,那么纪录片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影视产品的话,它在文化创意产业这个领域,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在这个行业当中,又具有什么样的潜力呢?
  余声:说到影响,我认为纪录片本身就会影响那些有影响力的人。
  玉昆:说得好。
  余声:对吧,就是说这些有影响力的人他会关注这个纪录片的发展,那实际上呢,这是应该说是其他的影视作品所不能企及的,另外它有经过沉淀、思考和精致的影像构成的作品,它的思想穿透力和张力也是其他的形式的作品无法替代的。特别是六中全会以来,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自觉的理念,这样对纪录片的产业的发展起到一个特别大的推动作用。我觉得在这一点,我相信所有从业人员一定是非常,应该说非常高兴的一件事。
  那么说到潜力,中国的纪录片目前看,它的国内外市场远远没有开发出来,我们的纪录片的这个产品,能够走向市场的还不足1/10呢。
  玉昆:1/10都不到。
  余声:1/10都不到,我觉得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纪录片与国际上的纪录片有着相当大的差距。那么从另外一个现状,它也表明了什么呢,就是中国的纪录片有着很大的潜力和空间,这就是咱们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
  玉昆:辩证看待这个问题,您也说到咱们纪录片和国际水平有一个比较,目前国际上,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在纪录片的生产方面,都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
  余声:这方面呢,我也是简单的了解了一下,发达国家的纪录片呢,现在基本上已经达到了一个,像其他产品一样的,以产定销,以销定产的这种商业模式,那么它的产业链是相当的成熟和完善了。咱就拿每年两届的嘎纳电视界来说,它从交易的平台空间看呢,如果比喻他们是大城市的话,咱们中国就是一个郊区的这种概念。
  那么现在呢,从电视上我们会经常看到很多纪录片,比如说像国家地理、探索,包括还有像BBC,NHK、NETN这样的一些国外电视台的纪录片,这个国外市场上,又有多少我们的纪录片呢?就是说我们经常看得是人家带来的纪录片,可是我们自己给人家送去的有多少呢,或者人家能接受我们多少纪录片的播放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呢,纪录片市场出现了特别大的贸易逆差。
  玉昆:我们是逆差。
  余声:我们是逆差嘛,所以这种现状对于我们国内的从业人员来说,实际上是挺尴尬的一件事情。
  玉昆:当我们看到国外大量的非常精致的纪录片,实际上占领了我们国内的很多阵地,很多市场。一方面我们也感到担心,当然另外一方面也是激起我们要奋起直追这样一个情况。从目前的情况来讲,据您了解,我们国内纪录片的发展整体的现状和水平怎么样呢?
  余声:国内的纪录片的市场发展应该说是挺不平衡的,特别是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投资,资金投资和投入,和节目的产出存在着特别大的差距。另外呢片种比较单一。
  玉昆:片种单一,这指的是什么呢?
  余声:比如有的说历史的就是说历史,那么它很少涉及到像国外那种科技领域,包括人文、历史,咱们现在就是偏重于历史的多,片种很少。另外你很难看到很有个性化的作品。这些问题的产生呢,其实我觉得主要是一个被过于功利的投入产出的这种心态还有浮躁的拍摄心态所影响,沉不下来,再一个不能把资源整个整合,把它激活,然后扩大它的资源影响,导致纪录片的投入和生产很难纳入到市场的大循环里边去。
  玉昆:这我们也看到在国内纪录片创作的精品,包括到国际上能够具有竞争力的作品,非常少。
  余声:对对对。
  玉昆:包括在世界上能够有影响力的纪录片的频道也没有,是吧,几乎是没有。
  余声:是是是。
  玉昆:从目前这样一个情况来看,确实也让我们对于纪录片的拍摄我们也产生一定的担忧。
  余声:对。
  玉昆:说到我们北京,那么北京,特别是像北京电视台在纪录片的创作,这些年取得了什么样的一些成绩?其中是不是也有一些不错的经典的作品?
  余声:那是,应该说北京电视台在这方面非常重视的,因为毕竟我们是个首都台,北京作为首都电视台呢,近年来,每年能够推出两三部大部头的具有史料价值的纪录片。比如说《北京记忆》,《我爱你中国》还有《百花深处》,还有《人民大会堂》等等,这都是有分量,有品味的纪录片。
  玉昆:今年我印象特别深《辛亥百年》,辛亥大型纪录片,给我印象特别深,可以这么说在我今年看了很多跟辛亥有关的影视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剧,但是我觉得其中的最好的,拍得最好的一部作品,最有力度分量最重的作品就是北京的这部辛亥纪录片。
  余声:所以我们台在这方面也是不断加大投入,来制作出有分量、有 质量这样的一些作品。像《人民大会堂》这样的作品也获得了国家扶持基金,还有最佳网络人气奖,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家级和学术行业界,榜上有名,同时也受到中宣部、广电总局的好评。
  玉昆:那北京电视台在纪录片的创作和生产上,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不是从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您认为这些不足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余声:我想呢,这些不足啊,可能我们在这方面就是还要解放思想,还要大胆的去培养一些这方面的力量,就是从业人员的力量。然后呢,在体制上给予一定的空间。
  玉昆:空间?
  余声:对对。
  玉昆:当前来讲,北京的纪录片的创作,特别是北京电视台的纪录片的创作,面临着什么样的一个发展机遇?又同时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呢?
  余声:从机遇的角度说,六中全会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该说是个助推器了,北京作为首善之区,人才很多,各类专家齐全,纪录片的人才也大多聚集在北京这样的一个文化中心。同时也具有与国际交流的平台和空间。那么从挑战的意义上说呢,这就很多了,比如说人家中央九频道,它就是记录频道,它年投资6个亿。
  玉昆:一个频道年投资6个亿。
  余声:我们北京就不能比了,中央10频道,它也是以纪录片和纪实节目为主的频道,它发展的非常成熟了。还有只在北京落地的中国教育频道第三频道,它的纪实节目制作和播出对北京电视台的纪录片的创作也是个挑战。所以再从横向上看,什么广西、四川、湖北、上海等地,它的纪录片制作实力都不可小视的,这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些挑战。
  玉昆:从北京台目前来看,咱们自己有纪录片频道吗?
  余声:有啊,我们刚刚,今年刚刚成立半年,正在运作当中。
  玉昆:我知道北京电视台现在其实也有一些很不错的纪录片的栏目是吧,像《档案》,这个是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推出以来收视率也是出乎意料的高。
  余声:是。
  玉昆:这个也确实能够看出来,像纪录片这样一个品种,在影视市场上,它是非常有潜力的一个频道。
  余声:特别是在首都,其实我觉得电视不仅仅是娱乐,它重要的,还有它更重要的文化的社会责任,所以很多有识之士还是喜欢看这种纪录片,纪实和纪录片带给人们的思考。
  玉昆:像国内的纪录片频道,据您了解,除了央视以外,其他的地方台有纪录频道吗?
  余声:有啊,咱就从一组数字角度来看,别的不说,咱就说上海,上海电视台是84年就成立了纪录片的编辑室,咱们北京电视台号称是第二家,99年成立的。
  玉昆:晚了十几年了。
  余声:15年,那么上海电视台2003年成立了纪实频道,我们北京电视台今年下半年才成立了这个频道,也相差8年了。那么为了适应市场,他们上海08年就成立了,把做纪录片的,成立了一个真实传媒公司,并出了一种总监制的制度,我们现在呢还没有做到公司化,还是中心制的运作模式。
  玉昆:也就是上海台无论从频道的建设还是从市场化的机构的设置,都走在了前面。
  余声:对对,所以我觉得从数据上看我们就看到了差距,看到差距的同时,其实我觉得真的要是深刻地反思我们的这种盘活机制的必要性。因为我觉得,你像他们08年上海投入7千万,但是很快他们就收入了1亿3千万,而且它每周都有纪录片纪如院线播出,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在努力之中。北京如果要做到首善媒体,至少要超过上海吧,那么现在要超过上海,还有相当一段的距离。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生产纪录片的体制还需要完善,还需要不断地适应市场的这种发展需求,需要在政策、观念、机制的瓶颈上有所突破,所以用机制出产业,用产业促发展。
  玉昆:我知道呢,您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在“两会”上也提出了扶持北京纪录片产业的有关建议,具体来说您建议的内容是什么呢?
  余声:我建议就是其实呢,我就希望我们对这样的,有国家相册作用的这样的纪录片的视觉载体,能够从投入上,包括机制上给予它一定的这种支持,那么我们就会有更多的从业人员去静下心来去搞创作。
  玉昆:加大投入,在培养人才,人力资源投入方面更大重视纪录片的创作。
  余声:对对对。
  玉昆:因为这确实标志着一个影视机构、一个电视台,乃至于一个城市的影视产业综合实力的非常有标志性的产品。
  余声:是是是。
  玉昆:要抓住这个龙头。
  余声:对对,好,听众朋友,今天我们的节目一起就纪录片特别是北京的纪录片创作如何来发展,就这样的话题我们请到了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电视台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梅兰芳艺术剧院的艺术顾问余声女士,我们一起就相关的话题进行了讨论。
  在节目的最后,时间也不是太多了,您对于北京纪录片产业的未来的前景,您做什么样的展望?
  余声:我觉得我们的纪录片产业可以说是方兴未艾,这种用影像来记录国家和时代发展的方式,一定会有旺盛的生命力,这个我坚信这一点。纪录片的发展应该说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链条,也是文化走出去工程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之下,前景一定会更加看好,一定会更加辉煌。
  玉昆:我想呢,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也作为影视产业的全国的重镇,理应在纪录片的创作上走在全国的前列。
  我想我们今天的纪录片的创作,目前来看还不尽如人意,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北京完全有这个实力、有这个潜力、有这种可能,在纪录片的创作上,引领全国潮流,我们也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余声:谢谢。
  玉昆:感谢余声老师能够接受我们访问,谢谢。
  余声:谢谢,谢谢。
  玉昆:也感谢听众朋友收听我们的议政论坛》我是玉昆,咱们明天的节目时间再会。

来源: 北京新闻广播议政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