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政协全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 委员访谈

昆曲艺术的发展

来源:北京新闻广播议政论坛

   玉昆:民主议政,科学发展。听众朋友,欢迎您收听北京新闻广播《议政论坛》,我是玉昆。
  当前啊,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已经上升为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而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早在2001年的5月18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在全世界200来个申报的项目当中,最终有19个国家的申报项目入围。中国成为了首批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出于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国际平衡的考虑,联合国的有关方面规定,每个国家一次只能申报一个项目。而最后呢,代表中国入选第一批世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是中国的昆曲艺术。那么昆曲为什么能够在众多的文化遗产的项目当中脱颖而出,它具有怎样特殊的文化价值,又面临着怎样现实生存的困境?当前,对昆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现状是怎么样的,存在着哪些问题与挑战,我们如何加大保护的力度。
  今天我们的《议政论坛》一起就相关的话题聊一聊,今天我们的节目呢,我们请到的嘉宾,是加大对昆曲文化支持力度的提案发起人,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赵晓鲁律师事务所的主任,赵晓鲁先生,赵先生你好。
  赵晓鲁:玉昆你好,各位听众大家好。
  玉昆:今天我们要聊一聊昆曲,首先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昆曲它的历史还有特点,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戏曲的艺术,作为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这样的一种传统文化,它独特的价值在什么地方?
  赵晓鲁:好,其实我对昆曲也是略之一二,本职是律师,但实际上由于我的工作关系和昆曲艺术有些接触和了解。特别是保护中华民族文化和历史遗产的角度,我今年年初提了一个提案,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特别是谈到昆曲的发展历史,我觉得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看它的发展历史,一个是看它当前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的文化战略地位。发展历史简单说,这个曲目可以说是中国诸多曲目的鼻祖。
  玉昆:鼻祖。
  赵晓鲁:鼻祖,它已经发展了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是在元末最早叫昆山腔或者叫昆腔。
  玉昆:就是江苏的昆山那一带。
  赵晓鲁:对,以后慢慢地演变成昆曲,到49年咱们叫它昆曲。可能很多听众对昆曲和京剧它的区别了解不是很多,但是提起昆曲呢,三个传奇曲目我相信有很多听众他都是比较熟悉的,比如说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还有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三部作品不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非常显著,而且呢它成为我们昆曲艺术的,可以说是镇曲之宝,至今艺术生命力常盛不衰。
  那么昆曲艺术它还有两个别称,一个叫做百戏之祖,一个叫做百戏之师,我当时也觉得很奇怪,我觉得这两个称谓是不是有点太大了是吧,百戏之祖嘛。那么从时间上看呢,昆曲之所以被誉为我国百戏的宗祖,实际上呢是因为它对中国近代的所有的戏曲剧种,比如说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影响,在时间上讲它有六百年的历史,它也是后来很多地方剧种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就好像我们中国文化,你说中国文化要是找中国文化的源头,我们从易经上去找,它实际上有这个意思在里头。
  玉昆:它对很多今天的地方戏曲,都从昆曲身上得到了养分,得到了哺育是吧。
  赵晓鲁:对,时间上也是这样,因为它最早。第二个从艺术传承上讲,就是刚才您说的,昆曲它是集文学、舞蹈、音乐、戏剧为一体的表现形式,我是看过几次,我觉得说实话,是一种美的享受。这个演员唱吟作打,一笑一颦都极其传神。
  玉昆:特别特别讲究。
  赵晓鲁:实际上昆曲艺术和京剧艺术相比,我自己觉得,昆曲艺术可能更纯粹,它现在的曲目呢,可以说是极其精雕细刻。所以说,昆曲艺术是一种非常高级的享受了,它也被称为百戏之师。刚才您谈到2001年的5月,联合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录,中国报一个,那么是昆曲,它一定是有道理的。
  玉昆:而且我也看过这个昆曲的演出,确实它的这种典雅的镜头和我们一般的戏曲确实不太一样,相对于昆曲来说,比如像京剧,似乎说白了就是大众化、通俗化一些,更通俗一些。
  赵晓鲁:对对。
  玉昆:从这个角度,比如昆曲从它音乐的角度来看,它采用的是一种曲牌,这个曲牌我们讲就是有点像填词,对曲牌的创作要严格地按照一定的格律,而且它这个押韵的讲究是特别特别讲究,它的押韵都是一些古韵,不但是一般的平仄,而且这个比如说平声里边,仄声里边它都非常的讲究,去声入声这是更细的,它还要讲究,如果你不按照押韵的话这个词是不行的,它这个词曲还写不出来。所以它的文学性也是非常高的,就像您刚才讲的,它里边的一些经典的曲目像什么《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我们看它的剧本,本身就是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
  所以从它文学性来讲,可以说也是极高的艺术的精华。像汤显祖这样的人,他好像和英国的戏剧之王莎士比亚,他是同时代的人,可以说是在戏剧史上也是中西双臂,跟莎士比亚可以齐名了。我们也介绍了昆曲它简单的历史,它的一个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这样一个特点。
  也有一种说法,说昆曲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名片,如果放在一个世界的范围来看,应该是当之无愧的,而且也是在世界戏剧的大舞台当中也是非常独特的一种,是吧。
  赵晓鲁:那么谈到昆曲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名片,实际上这个概念我觉得,现在很重视,或者特意提出来它的名片效应和党在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那个决定,就刚才你开通民意,说到我们现在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现在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有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忽然间意识到,这么精粹的、优美的民族文化,实际上在我国的百年民族复兴中,它具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什么呢?我自己感觉啊,有这么几点,第一个呢,就是说在我们和平崛起和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啊,实际上国家形象非常重要,这个包括我和一些国外的各个方面的一些交流和沟通,我自己感觉,其实我们现在尽管30年来我们的经济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举世瞩目。我们30年可能基本上走完了国外可能一二百走过的路程,这个巨大的成绩我们不说了。但是实际上,世界优秀民族是不是认同你中华民族就是优秀民族呢?我觉得有差距,这个毋庸置疑。
  主要在哪呢?现在其实很多人都说你这个,中国人还是暴发户,你缺乏文化底蕴,你缺乏文化修养,你没有那种儒雅的感觉。而实际上世界上得有些民族它的经济实力是第二位的,它的软实力,就是它的文化底蕴是第一位的。那么民族和民族之间的认同主要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民族和民族之间的这种相互敬仰是合成人、接纳,是基于你文化的敬仰、承认和接纳。那么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为什么现在被国际上很多民族视为是一种暴发户呢,这值得我们反思,就是我们这些年,在经济高度发展的时候,对文化建设应该说还是比较忽视了。
  所以现在提出来在民族复兴过程中,我们要挖掘、保护和我们弘扬本民族文化,把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和精粹作为我们的名片拿出去,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此外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那么民族,我们对外统称叫做中华民族,实际上是以汉民族为主,还有五十几个少数民族,那么民族之间,其实主要的,我觉得除了比如说现在肤色、语言、地域以外,更主要的是一种文化的认同。那么什么样的民族文化能得到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认同呢?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那些最宝贵的东西,首推昆曲和京剧。我们在海外的时候,如果有人能听到一声昆曲,一句京剧,说句实话,那就是万里之外传来的乡音,倍感亲切。
  玉昆:它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气质,中国的文化精神的一种东西。
  赵晓鲁:对。
  玉昆:那么我们实际上面就是戏曲跳开艺术的范畴,从一个更广的中华民族崛起、民族复兴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待昆曲它有可能会起到的一个非常独特的作用。那么说到昆曲,目前的一个发展,实际上呢,这个昆曲在历史上有过它的辉煌,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一度就衰落了,那么到1949年之前据我了解,在全国几乎就已经没有正规的昆曲的表演剧团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呢,党的政府对于昆曲的发展,昆曲的事业,还是非常地重视的,也投入了大量的经济,包括物质等方面的一些支持。那么这些年来,政府对于昆曲的支持,特别是咱们北京市,对于昆曲的支持和扶持做得怎么样呢?
  赵晓鲁:国家实际上真正说对昆曲,它也是非常重视的,是从04年开始,那时候全国政协提出一个提案,就是关于加大抢救昆曲的工作力度这么一个提案。这个提案当时被胡锦涛总书记和多位中央政治局的委员和领导予以批示。中心就是说要对昆曲实施抢救保护和扶持,这是咱们现在对昆曲的一个基本政策。
  从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对一个古老的剧种专门作出这样的批示来,说句实话是不多见的。那么北京市呢,这几年应该说对昆曲艺术做了非常大的支持。我在十一届四中全会的时候提了一个0173号提案,它有一个报告有一些数据我们引用一下,它说赵晓鲁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昆曲文化采用支持的提案,报告情况报告如下,一个就是说,北京市政府对于北方昆曲剧院的资金投入,从09年到2011年,文化局一共累计投入了7555万元,09年是1755万,2010年是2255万,2011年是3245万。应该说,这个投入的力度,应该说还是相对来讲比较大的。
  第二个就是说,特别在01年呢,安排了474.8万元用于昆曲艺术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周年昆剧之路系列活动,应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支持。此外在09年到2011年,文化局还陆续投入资金1141万元,支持北方昆剧院,这说的是北方昆剧院这一个剧院,新创了《红楼梦》《成吉思汗》《陶然亭》《月仙公主》这样一些剧目,复牌了《西厢记》《十五怪》《牡丹亭》《琵琶记》《长生殿》《游园惊梦》等十余部优秀传统剧目,这几个数字说明北京市政府对于昆曲的抢救,保护和扶植呢,应该说作出了非常积极可贵的努力。
  玉昆: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指出,如果从一个整体的情况来看呢,昆曲目前还是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发展困境,是这样吧?
  赵晓鲁:对,那么一开始呢,其实我对昆曲也不是特别了解,后来身边有一些昆曲艺术家,包括我接触的一些京剧艺术家,那么我就感觉呢,这些艺术家啊,你知道一个艺术家培养起来没有二十年以上的这种艺术氛围的熏陶和极其勤苦的这种练功,他是不能成为艺术家的。艺术家不仅要看他取得的一些名词,比如一级演员梅花奖,实际上每一个一级演员,一个梅花奖获得者,都有二三十年的,基本从十岁左右就开始练功。
  玉昆:台上几分钟,台下十年功。
  赵晓鲁:你说得这个太对了,但是他们的具体情况,当我们走进这个群体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有很多不为外人所知这些生活上的窘迫、困难,为了应付身边的一些生活上的,其实我都不好意思替他们说出来,我就觉得这么大的艺术家,遇到的很多问题,他们的收入其实相对来讲是比较微薄的,包括艺术群体,比如跑龙套的演员或者说是一些配角,包括一些员工,包括我们现在的排练场地说句实话,都是说出来让人感到汗颜。
  玉昆:很寒酸了。
  赵晓鲁:用寒酸这个词太对了,昆曲艺术作为世界第一批保护的,中国唯一上报的这样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种来说,和目前它日渐没落的这种感觉,我实在觉得是确实很汗颜。那么它具体表现就是说,我觉得有这么几个,第一个人才凋零。现在咱们说昆曲艺术,艺术上很有成就的是寥若晨星,整个昆曲艺术的队伍应该说是清黄不接,后继无人,我这样说是不是过分,但是咱们接而言之,确实是已经出现了非常非常令人担忧的情况。
  第二个就是财力匮乏,那刚才可能玉昆你说,那个报告,
  玉昆:不是已经投入很大了吗?
  赵晓鲁:对,不是已经投入很大了吗,但是我接触一些文化人,就咱们搞一个晚会,就是几百万上千万,要是春晚或者各地搞得春晚,说句实话那可能就是几千万上亿。我们昆曲艺术这么大一个艺术,在国际上影响这么大,我们三年对一个剧院,因为北方昆曲剧院是它最主要的剧院之一,就是它的主力军我们投入了七千万。这说起来啊,这和舞会节目相比。
  玉昆:有点不成比例。
  赵晓鲁:有点太不成比例了,所以它财力上也是很匮乏。比如说我们现在昆曲到现在,昆曲剧院到现在还很缺乏自己排练的场所,专门的演出场所。此外还有就是艺术家得不到重视,觉得艺术家,他不是一般的人才,他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因此应该放在国宝的地位来看待他们,保护他们。特别是昆曲和京剧艺术家,从十来岁开始练功,他只有在这样一种长期文化氛围中,他才有那种艺术修养,他的感觉、感触和他想的和一般人是不一样的,和一般人一样他绝对成不了顶尖的艺术家,包括钢琴家等等,对吧。但是我们实际上在各种待遇上,把他们视为常人,没有把他们作为特殊的国宝保护起来,给他们以特殊的保护和待遇。
  最后还有一个,我觉得现在就是我们的昆曲艺术缺乏好的剧本,为什么缺乏好的剧本 呢?比如说六中全会这个决定,特别说要大力推出社会主义文化的精品力作。那么昆曲这儿为什么精品力作还是比较少呢?就是一个好的作品出来,至少要有三个要素,好的编剧,好的剧本,好的演员,好的演员是再创作啊,但是好的编剧首先就是说我们现在具有深厚古典文学底蕴的这些编剧就很少。刚才您讲了,昆曲艺术实际上它的曲牌是和,比如说可以追溯到唐宋的,唐诗宋词,特别颂词是它的音就格律(音)是要求非常严格的。但是我们现在这种古典文学的,有古典文化修养的这种人才是越来越少了。
  玉昆:越来越少了。
  赵晓鲁:所以说现在困境还是很大的。
  玉昆:从刚才您分析这个昆曲当年发展的困境这里面的原因就很值得探讨了,当然原因呢,就是刚才也讲了投入这方面肯定还是不足的,
  赵晓鲁:大大不足。
  玉昆:大大不足,另外一方面整个来讲,我们对整个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包括我们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也是后继乏人,都能够体现出来。那么针对这样一些困境,您在政协上也是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具体来讲您的建议内容是什么?
  赵晓鲁:首先呢,我觉得还是要分析一下昆曲发展困境的原因,为什么导致昆曲现在日渐没落。那么首先我觉得关键还是指导思想,就是我们过去啊,有一个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呢,认为你这个昆曲,包括京剧啊,都是属于阳春白雪,你这个受众很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说句实话你的没落是必然的,现在很多社会阶层的人都会认为,昆曲和京剧它的没落,它的萎缩是必然的,是一个历史剧种它都有它的发生、发展、繁荣和没落的阶段。因此认为昆曲已经到了没落的程度了。
  第二个来说,我支持你是怎么支持你呢,我就千方百计引导你向市场化、商品化来发展。结果弄得京剧也不像京剧了,昆曲也不像昆曲了。那么反而失去了它的古典美。现在我觉得要调整指导思想,第一个就是要调整指导思想。要有国际视野,我们现在讲昆曲,包括也是讲京剧,是把它放在中华民族的名片这个角度来说,你掏出一张名片来,人家准知道这个叫中华民族的文化。说实话,任何一个艺术种类,比如说歌舞,你搞一台大型歌舞晚会,你可以赚很多钱,但是说句实话你现在的歌舞娱乐形式很多都是从西方抄袭过来的,咱们很多娱乐形式都是复制的西方的那种娱乐形式,人家不会认同你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那么只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就是古典美的东西才是最纯粹的中国文化,才能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名片。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要从建设文化强国,提高我们文化软实力角度讲,要非常大的加大对昆曲的重视和扶植程度。那么接着讲这个扶植程度,扶植程度就是要极大的加大对昆曲的拨款,咱们说7千万假如说,说实话我觉得7个亿都不多,你说现在咱们中国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是10万亿,我们拿出来几个亿去支持昆曲文化有什么不可以呢?我们甚至可以拿出10个亿、20个亿拿出来去支持昆曲文化有什么不可以呢?那么西方可以拿10个亿、20亿美元打一部电影,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拿出更多一点的钱,当然我们跟西方的财力不能比了,去支持我们的民族文化名片的打造呢?对吧,这是一个。
  此外呢,就是要建立昆曲的固定演出场所,那么一定要有昆曲剧院的固定的剧场,这样它在演出的时候,它可以不用付高昂的租赁费用,和很多临时租的剧场,也不适合它的舞台布景,音响也不好,这样要有一个相匹配的演出舞台。
  此外要推出精品力作,包括培养好的编剧,要有好的剧本,要培养好的演员。此外就是普及昆曲艺术,我觉得应该从学生抓起,我是始终主张,中小学作品中,你要多加入一些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包括唐诗宋词,包括京剧中最经典的曲目,可能一段唱腔或者加入昆曲中最经典曲目中的一段唱腔,让小学生从小就知道我们中华古典文化中有昆曲、有京剧这样精美的文化艺术传统。此外还是要关注艺术家的事业和生活,没有艺术家就没有昆曲艺术,而培养一个艺术家要二十年到三十年的时间,包括还有艺术家他的天赋,他的后天努力,他的机遇。
  所以说艺术家真的是国宝,我们现在对艺术家时代实在是太不重视了,我说起来实在不好意思去说。此外还要借助国际社会对传统艺术的保护经验,我这儿搜集了一些像德国比较典型的,美国,它们对文化艺术的保护是有不同方式,我们不说了。在东方文化中,我觉得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日本的艺技文化茶道文化,相扑文化,这些文化在西方人来讲,你到日本你要是不知道什么叫艺技,你不知道茶道,你没看过相扑,
  玉昆:就没到过日本。
  赵晓鲁:就没到过日本,你在中国没有看过昆曲,看过京剧,你就没到过中国。
  玉昆:我想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昆曲,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的表演体系的一种剧种,那么它基础深厚,遗产丰富,也是中国古典艺术高度发展的结晶,在中国的戏曲史、文学史、音乐史、舞蹈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戏曲艺术当中的极品,有百戏之祖的称号。那么也是属于世界级的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我们有责任对这份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最大的努力,让它传之后世,同时呢,对昆曲的保护、扶持、发扬,也应该和我们政府、和我们社会,共同来努力,来探索中国民族艺术在当代的一种生存模式。好,今天这个话题呢,我们就聊到这儿吧,再次感谢北京市政协委员赵晓鲁先生能够接受采访。
  赵晓鲁:谢谢。
  玉昆:也感谢听众朋友收听我们今天的《议政论坛》,我是玉昆,下次节目再会。

来源: 北京新闻广播议政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