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优秀提案 > 2008年度委员优秀提案

关于出台《北京市专利商用化奖励办法》的建议

来源:

  提案内容 问题:

  据统计,我市技术市场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02年的221.15亿元,猛增到2007年的882.56亿元,增幅达299.08%。我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技术交易总量的比重由2002年的25.01%增长到2007年的38.35%,这标志着我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技术成果与技术信息的集散地。但是,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我市专利技术交易近几年依然停留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上。从2005年到2007年,我市每年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不足20亿元(剔除非正常因素),占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重不足4%。而专利技术的实施和应用是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快专利商用化进程,提高专利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是我市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分析: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发[1999]14号)文件精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自1999年以来制定了一系列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有效地激励了我国技术交易市场的快速形成和发展壮大,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起到了基础性支撑作用。

  由于专利生成周期长、实施风险大、维护费用高等原因,专利交易的难度远比非专利技术交易大的多,只有大力扶持和激励,才能保障专利技术交易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管理办法》,仅仅提出已备案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可成为专利侵权的证据和办理外汇、海关知识产权备案等手续的材料,更多是强调专利实施许可过程的管理,难以满足专利技术交易初期发展的实际需要。事实说明,政策布局不到位,激励政策不明确,专利交易在技术交易中的核心地位始终难以凸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形成。

  我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大幅增长,2007年申请量已达31680件,授权总量已达14954件,其中专利发明申请量为18763件,授权总量为4824件,比全国第二名多出1110件,占居绝对领先地位。从专利结构来分析,职务发明自1999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到2003年我市职务发明申请量首次超过非职务发明,职务发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非职务发明增长速度,而职务发明中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机关团体在专利申请量中占据比例极高,2007年已近40%。可是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只是专利产生的实体,并不是专利实施的主体,如果没有良好的专利技术交易环境,难以发挥专利技术对我市重点发展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支撑,也会影响到我市专利对GDP的贡献程度。这些现象充分显示,我市作为全国创新资源与能力较强的城市,更应该加强专利技术交易政策布局,优化专利技术交易环境。

  建议:

  1、尽快立项研究《北京市专利商用化促进办法(条例)》,有效促进我市专利技术交易环境的改善,加快专利商用化进程,迅速提高我市重点发展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专利技术对我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2、当前,应率先出台《北京市专利商用化奖励办法》,依托财政资金对专利交易关键环节进行激励,大力促进专利商用化程度,充分发挥专利技术应有的作用,并有效推动我市技术联盟的形成和行业专利池的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