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优秀提案 > 2008年度委员优秀提案
来源:
提案内容 问题:
社会工作既是一个专门的学科,又是指运用社会工作这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社会服务,以帮助其缓减、消除和预防问题,并使之得以恢复和发展的一种职业及其活动。社会工作者即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具体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劳动保障、残障康复、优抚安置、青少年服务等社会服务领域或机构中的从业者。最简要地表述,社会工作是充分考虑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运用专业化的知识和方法,尽可能有效地使受助人满足其需要、摆脱困境的活动和过程。
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进程已经有一个较长的时期,社会工作者具有很高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在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一种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我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社会工作的需要呈现迅速增长之势。社会工作可以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如社区老人照顾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医疗机构中患者心理辅助疏导,司法机构中处理疏导家庭纠纷,日常生活中人际纠纷的调解,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的预防等等,都是社会工作大有可为的地方。可以说,社会工作是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成为服务群众、服务于社会的一个重要工作方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入,政府工作职能的转变,社会工作的内容正从原来民政、司法、卫生等部门的工作职能中分化出来,并在专业化的基础上日益趋向于一种社会职业。
分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专门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这是党的重要文献中第一次专门提出发展社会工作,并为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工作指出了方向,为实际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研究的专家学者贡献力量,开辟了极其广阔的舞台。
在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对社会工作形成了很高的需求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我国的社会工作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就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言,我国社会工作者,不仅数量还非常不足,而且多数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工作知识和方法还比较落后。二,就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水平而言,每年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约达近万人,但大多数人却改行从事了其他职业,一些进入社区或有关机构工作的毕业生,也因待遇偏低、才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而不愿安心工作。因此,加快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的要求已经提上了社会发展的议事日程。
从目前北京市社会工作领域的状况来看,主要是靠两个方面运行的:一是,主要工作由行政系统逐级下达,最终由居委会及其社区相关方面承担;二是,一部分工作由一些社会团体如志愿者组织来加以承担。居委会工作人员大多是行政干部和准行政干部,基本没有受过社会工作的专业训练。由于目前志愿行动刚刚开始其制度化进程,志愿者进行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也十分有限。因此,北京市社会工作的现状在总体上仍带有非专业化、非职业化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社会工作走一条以专业化为基础的职业化之路已成为必然趋势。
建议:
1、进一步扩大社会公众对于社会工作的认识和了解。目前社会公众对于社会工作的含义和意义等方面都还比较陌生,因此,应该不断地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人们对于社会工作的知晓度、认同度,尤其是要促进人们深入认识社会工作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加强对社会工作职业化可行性的研究。应该在全面调查研究北京市社会工作领域、队伍、资源等现状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的有益经验,尤其是我国香港、澳门特区专业社会工作的经验,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提出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具体规划和方案。
3、政府应该从制度安排和机制设置上推动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目前应该着力进行的主要工作是: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完善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通过严格选择,吸纳使用社会工作人才,不断提高社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4、在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层面的和谐社区建设进程中,尤其是在社区体制的创新过程中,应该积极引进社会工作的先进理念、理论、方法和技能,注重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建设。这一方面非常需要市区两级政府给予支持,如果街道一级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适当地进行试点。
5、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作为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正式社会职业,社会工作管理体制对这一类职业有一套制度规定,包括对从业者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培训考核制度、职称晋升制度、福利待遇制度等,其中职业资格认定制度是一项基本前提。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定制度,是推进社会工作成为一种专门职业,并在社会职业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标志之一。
6、进一步规范社会工作者队伍的职业行为。为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队伍建设,规范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职业行为,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国家人事部、民政部印发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对此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具体落实。
7、建立社会工作者的管理制度和机构。对社会工作者的管理需要专门的制度和机构。管理制度涉及社会工作者的政策制定。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对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审核审批、社会工作者的注册登记;规范指导协调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其相关事务;督促检查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活动,维护社会工作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