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政协全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委员访谈

有关地铁设施改进的建议

来源:北京新闻广播议政论坛

    白钢: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收听《议政论坛》,我是节目主持人白钢。到岁末了,咱们每个人都在盘算着今年都做了些什么,收效怎么样?政协委员也都在盘点着这两年提了什么建议,现在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今天咱们就和这样一位政协委员聊聊天,那就是于敏委员。他关注的问题其中一点很重要,跟咱们普通老百姓密切相关,关注的是地铁的细节问题,请听记者张璐对于敏委员的专访。 
  张璐:于委员提出的是有关地铁设施改进的建议,那您这个建议是在2007年底构思出来,2008年开会的时候提出来的这么一个建议? 
  于敏:我当时提主要是对一号线、二号线,因为当时好像在咱们现在的奥运会地铁发展还没这么快,当时就感觉地铁车辆里头的设施是问题,一个是上去以后,我就说随着地铁车票的降低,坐地铁的人多,一上车以后不能向两边分流,在中间没有扶手,一旦有车辆晃动、刹车,人互相拥挤,弄得挺尴尬,而且容易产生矛盾。我提出能不能加扶手,在一进门的地方,上门加也行,加立杆也行。 
  张璐:在车门打开走进去以后,不是在座位两边,就在车门一进去中间这个地方,站立的人很多,又没有扶手。 
于敏:对。现在坐地铁的人多,进去以后两边疏散不了,只能在中间站着,随着人下,慢慢才能到两边,一上去就非常尴尬,觉得没地儿扶,没有一种安全感。 
张璐:很少能挤到两边有扶手的地方。 
  于敏:我还提了一个,关于地铁排队的问题,政府号召排队日,大家有排队意识,也排着队。比如地铁来了,大家排着队,但是地铁一停,停不到大家排队的地方,车一来大家一下就散了,这没有意义。我也写了一个提案,让大家排队,而且也有箭头,车就应该停在这个位置上。这是我提的两个问题。 
  张璐:一个是扶手的问题,一个是排队的问题,提了以后,回复情况当时是怎样的? 
  于敏:市地铁公司给我答复,而且是电话联系、书面联系,他们讲老的地铁线,老车的问题不是很好解决,因为已经定行了,他们在新车考虑这个问题,一个是扶手问题的解决,另外一个,原来的车一节车厢两个门,他说新车可以做到一节车厢三个门,这样解决了现在车门对不上排队线的问题。他说随着车辆的淘汰来解决问题。我说的问题都是随着车辆淘汰更新能够解决。 
  张璐:关于刹车这个是不是还有关司机同志的问题? 
  于敏:要按地铁公司答复,好像不是这个问题,他们想对也对不上,比如,划的排队线是按一节车厢三个门设计的,现在是两个门,根本对不上,有更新的,有没更新的,新车可以对上、老车对不上。那我说的可能是老车问题,新车随着逐渐淘汰,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张璐:地上排队线是根据新车的车门划的,但是有些老车仍在运行,门的位置不一样。 
  于敏:不是司机的技术问题,就是划的线不是对着老车型,新车就解决了。 
  张璐:在2008年这一年当中,北京地铁也是突飞猛进,飞速发展,相信很多听众朋友也都发现了,于委员对现在地铁现况,您觉得满意吗? 
  于敏:随着奥运会的召开,地铁飞速发展,我觉得现在老百姓对地铁一个是满意,另外利用率非常高,大部分人现在都乘坐地铁。现在坐地铁比坐地面车辆的人多,优势就在于时间有保障,要在路面时间没保障。现在坐地铁,就跟我在六七十年代坐公共汽车一样,大家往里挤。像原来坐公共汽车,一二三往里挤,这个到不了那个程度,但一般情况下都很挤。所以我觉得现在地铁安全设施更重要了,特别是新开的线,在安全设置上,对不上门,现在有玻璃屏蔽的墙,这个必然对上,这个解决了。另外新车型中间扶手也解决了。现在地铁在车型,包括车里的设施、设置,有的地方没有车座,大家就靠着,坐更多的人,想得都挺好的,都挺人性化的,包括站牌,电子报站和显示,应该说很方便。 
  张璐:地铁的舒适度也提高了,更加方便,网线更加密集。同时我觉得因为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召开,在地铁上还有很多方便残疾人的设施,也是新加上的,我们以前没见到过,这也是极大方便了残疾人这个群体。 
  于敏:你说这个我还真有体会。我公公是脑血栓,半身不遂。但是他当时非常想去看奥运场馆,因为通地铁以后,我们那边还有地铁,是10号线,我们先去探了一下路子看行不行,确实挺方便的,每个地铁站都有一个站口有升降梯。你坐升降梯直接下去以后上地铁。这个都考虑到了,确实不错。因为我们从亮马桥坐十号线,一直到奥运场馆,都有人帮着。除了热心人以外,有专门人员,轮椅可以上哪儿,我们去了就跟无障碍一样,实现了这个愿望。 
  张璐:在地铁里的无障碍设施也非常完善,您亲自体验了? 
  于敏:对。我说真不错,因为我们坐十号线,倒八号线,我们轮椅都没有问题。但有一点小问题,我们从亮马桥下去的时候,当时升降梯没开,可是志愿者,包括那儿的民警,大概七八个人帮着抬下去。这不是没有设施,是因为那天没开,他们满足老同志的愿望,给抬下去了。如果升降梯开了,一点障碍都没有。后来全是我们自己推着,推着就到了。 
  张璐:除了硬件设施以外,在地铁工作人员的素质,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于敏:对。那是奥运期间,一个是志愿者多,再一个公安民警在那儿,当时我们感觉非常好。我跟我爱人我们两个人,加上两个老人,我说这能到吗?因为出租车打不到奥运场馆那儿,必须坐地铁才能到那儿。结果还真是,通过咱们新的地铁设施,因为十号线、八号线都是新的,让我们感觉到人性化,特别是对残疾人、残障人员。因为我公公过去抗美援朝,去的时候还给他戴上奖章,就是圆他一个梦。奥运期间的服务我们亲身感受到了,通过奥运成功举办,留下的不仅是场馆,更留下人文奥运的精神,我相信不管是志愿者的精神,在地铁工作人员身上,包括安保人员身上,都会发扬下去,让大家始终感受到周到的服务。 
  于敏:现在地铁不足有这样几个,一个是安全,每次坐地铁的时候最大的担心就是安全问题,人太多,一个是疏导,再一个是标识。疏导,特别是在换乘站的时候,人太多,咱们本身换乘站条件并不是特别好,有的地方挺窄的,就用一个小隔离带一隔离,来往的人在里边走。有时候平时看疏导人员相对少,特别是人多的时候,因为上下班人多。另外一个是标识,应该一下车就能感觉到往哪儿走。出地铁站的,我在这儿下车要出去,还有在这儿换乘的,一下车让他能看见,有的地方一下车看不见,你需要上一步台阶以后,上边才有。人的第一反应,我一下车就看应该往哪儿走,不仅仅是人流都往那一个地方走就没有问题,实际有问题。像我们北京人有时候还犯糊涂,要是外地人来更不容易找到,疏导、安全是第一。再一个是标识,标识清楚可以让尽快让人疏散,也能减少安全隐患。 
  张璐:您说到疏导也挺重要的,因为地铁运载的客流量非常大,特别到上下班高峰期,或者繁华的商业区,坐地铁的人非常多,上下楼梯换乘的人也非常多,人挤人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于敏:对。地铁的优势,随着网络的开通,现在坐地铁越来越便利。再一个是价格,两块钱,可以转乘到很远的地方,很受老百姓欢迎。像安全疏导问题,应该是最主要的问题,地铁不像在地面,真的出现问题疏散不会四散,必须按一个通道走,所以容易出问题。我觉得换乘站疏导员应该多设一点,另外,让大家能够认识他,让他穿衣服明显一点,这样就有安全感。比如奥运期间,假如有警察在,我们觉得特别踏实,一旦有事,有警察在这儿呢。地面上每个车站都有协管员,在地铁里,特别是换乘站的时候更需要。另外他就是什么都不做,有疏导员在那儿,大家有安全感,秩序就比较井然。大家比较慌乱的时候比较容易出问题。 
  张璐:现在我们看地铁里有移动电视,五号线、十号线都有,他们就会反复播放公益广告,倡导绿色出行等等,这里还能起到增强大家安全意识的作用,也可以循环播放一些,如果遇到意外情况大家应该怎么根据安全指示灯走,怎么寻求帮助,不要慌乱,这些短片也可以播放。 
  于敏:有些安全教育小常识在里面也可以播。因为现在在公共汽车上,包括地铁上的电视宣传特别有效。为什么?因为他在车上没什么事,不看也得看,那个宣传能够得到每个人的关注。所以宣传安全小常识、意外情况应该如何处理,比如像地铁的宣传,可以结合本身的特点做一些小宣传片。比如隧道,我们有时候出去,坐长途车,经常隔一段有一个小灯,然后有一个洞,如果出现问题你可以钻到洞里,稍微避一下险。像咱们也应该有这个,一旦出现拥挤、踩踏应该用什么方法,不但让组织人员知道,还得让当事人知道,比如有那个洞,你往一钻,可能就安全一点。我有这个意识,没出事,如果出事,就可以避险。现在特别被动,最好别出事,一出事,我束手无策,不知道干吗。而且现在本身问题太大,我就感觉人太多,而且交通条件不是很好,太窄。 
  张璐:特别换乘的时候。 
  于敏:国贸站特别窄,中间弄一个隔离带,来往的人一走,还要走很长。 
  张璐:有时候还要上下台阶。 
  于敏:对。隐患很大,我有时候一想地铁确实很方便,而且能够准时到达,虽然挤,但我知道什么时候能到,能够保证时间。但就因为危险,有时候算了,不坐了,就坐上边。上边交通状况大家都知道,有时候时间没保障。但到地下每次都有这个感觉,就是觉得可别出事,出事就不知道怎么着了。 
  张璐:地铁除了设施完备以外,在宣传安全意识、宣传安全知识方面也要加强。 
  于敏:再一个是突发事件的避险,一个是有措施,另外,让老百姓知道,一旦出现问题应该怎么做。 
  张璐:新修的地铁设施很完善,比如五号线、十号线,大家都很满意。再回顾一下老地铁,一、二号线也是市中心的枢纽,您对这两个线路有什么建议? 
  于敏:我自己亲身体会,我坐得少,车型的问题、排队的问题,没太注意到。就像地铁公司答复我一样,这些问题随着车辆更新肯定解决了。但现在有一个问题是硬伤,不太好解决,就是屏蔽墙的问题,这个安全肯定能够得到保障,但原来一二号线就没有,容易出问题。我现在坐得少,以前听说…… 
  张璐:不小心被挤下去,因为人太多,可能失足掉下去。 
  于敏:没有这个墙就容易出问题,如果咱们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如果弄上屏蔽墙,对老百姓人身安全是非常好的。 
  张璐:现在增加了一些人力投入,站在黄色安全线上,工作人员会提醒大家不要跃过这个安全线,但是效果不如屏蔽墙好。 
  于敏:这个提示从一二号线地铁开通的时候就有,有黄线,不许跃过黄线。一旦人多的时候,不好控制。另外人一多的时候,往前一拥,有时候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如果真正做到安全、更人性化,还是做屏蔽墙更好。 
  张璐:还有经常坐地铁的地铁族提出一个问题,现在换乘的距离过长。 
  于敏:换乘路线过长,我自己也感觉,大家也有这种反应,我当时没作为一个提案提,地铁不是说做一号线就想到二号线,做二号线就想到十号线、八号线,我不知道设计地铁的时候就想到了。我认为可能没考虑周全,所以这个地铁够那个地铁,因为不是事先设计好的,所以比较费劲,怎么绕过去,现有设施还不能影响。不能换乘不是一个站点、两个站点,很多站点绕半天,本来很近,咱们觉得从这儿过去不就行了吗?但因为各方面限制,咱们不太清楚,还得绕很远的地方。换乘路线长,好像每个换乘站都这样,要换乘特便捷,反而成少的了。 
  张璐:现在五号线换十号线,只要上一个楼梯就可乘十号线,那修的时候统一考虑了。 
  于敏:现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统筹考虑问题,所以我觉得以后可能不会出现问题。以前的问题能解决更好,这样惠及百姓,如果解决不了,中国老百姓是这样,你只要讲清楚,他完全能理解政府,历史成因、就这样,大家也能克服。 
  张璐:一二号线是很早期修好的地铁,后来飞速发展,2008年又修了新地铁,要把这两个地铁完整融合在一块,抬个脚就能换乘,确实有难度,老百姓也能理解。 
  于敏:对,其实二号线换一号线走半天,之所以这样,就是没有统筹考虑,当时就想一号线,没想到做二号线,后来再有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这么去理解。但希望以后类似这样的事不要再有了,因为科学发展观,咱们的设计应该是长远规划,以后这样的事应该更多考虑到乘车人的方便。 
  张璐:而不是怎么好修怎么方便。 
  于敏:地下有管线,原来已经形成了,必须得绕过去,那是另外一回事,咱们不是特别清楚。但从主观上,尽可能方便老百姓,这应该是一个指导思想。还有一个问题,你看新的地铁,十号线、八号线,包括五号线,都是电子报站,特别方便,你一看就知道到哪儿了,下一站是哪儿,但是一二号线都是原来的,还靠广播。现在有的人坐一二号线,我听他们反映,说你要提把这个事提上去。我说怎么回事,他们说一上地铁的时候,这个站刚起步,他说下一站哪儿,等再报这个站的时候,都停车了才报。如果你没听见前面的报站,等到这个报站,等于已经到站了才报,你再往外挤,人多就出不去了。他们说有这种情况。没有那个提示,你报站能不能搁在站中报,比如正在挤,还没有意识报站,等稳当了想听下一站是哪儿,没报,等停车再报,一听该下车了再挤,有点来不及,他们反映有这么一个问题。 
  张璐:现在几条新地铁上面我一个小灯在闪烁,红色的、绿色的区分开,已经开过的站和没到的站,在闪的就是即将到的站。 
  于敏:原来一二号线没有这个设施,不能弥补,特别是外地人,我说往外跑有的是北京人,但是他不常坐那个线,是不是快到了,他也不知道在哪儿。比如你在宣武门下车,到了宣武门,他才意识该下车了,赶紧往外跑,人太多,挤不出去。 
  张璐:这也是一个问题。现在还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 
  于敏:这不是我亲身体会。因为我说我想提地铁安全,他们说你把这个带上去,现在还有这个问题。 
  张璐:这主要存在老的线路。 
  于敏:老的线路跟新线路一对比,大家觉得有不便的地方了。 
  张璐:也要慢慢改进。 
  于敏:对。让它往更便捷方面靠拢,尽管有些比较难办,因为是老的设施,但人为能不能有一些办法补救一下。
  张璐:地铁以后会越来越多占据我们的生活,可能很多人因为地铁方便放弃了私家车,加入到绿色出行的队伍当中来,于委员,您会不会继续关心地铁的方方面面,让北京的交通更加便利? 
  于敏:一定会的。前一阵我们区里办了一个城市规划培训班,咱们市规委的领导,不管市里的、区里的全给我们讲地铁发展的前景,我们非常欣慰。将来北京交通很大程度是地铁替代的,网络非常发达,所以我觉得地铁的发展是老百姓期盼的,也是北京城市发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非常好的途径。国外大城市很多是靠地铁地下网络来解决问题,咱们政府在地铁建设上为老百姓费了不少脑筋,我们想地铁网络越密集、大家越便捷,那出行的人肯定越多,那要关注的问题点也越多。我自己因为是政协委员,我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在地铁发展过程中,如果有不完善的地方,我肯定会及时提出来的。这也是一个城市建设作为老百姓的责任。 
  张璐:您最后对北京地铁还有什么希望? 
  于敏:首先应该感谢地铁的各级领导和全体人员对老百姓安全出行付出的艰辛努力,我们也希望地铁能够越建越好,越办越好,能为老百姓提供更方便、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白钢:听众朋友,主持人白钢,代表记者张璐,感谢您收听今天的《议政论坛》,明天中午一点半我们再会。 

来源: 北京新闻广播议政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