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政协全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建言献策

文魁:1200万岗位空缺 扩就业应放在民生问题首位

来源:中国政协新闻网

  “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我国就业面临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信息不对称、就业的体制、机制互相制约等难题,目前就业人数与岗位之间形成1200万的空缺,形势比较严峻。”14日上午,在政协北京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文魁道出促进就业成为2009年政府面临的最大的民生考题。

  文魁如合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分析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首先,就业岗位从总量上不足。每年国家需要就业的是2400万人,如果保持8—9%的增长速度,新增的就业岗位大概是在800—900万之间,如果加上自然退休倒出来的岗位大概也是在1200万,也就是有1200万的空缺,形势比较严峻。第二,就业结构失衡。在我国缺岗的和劳动力富裕找不到工作并存。第三,信息不对称,劳动者与岗位彼此之间信息没有良好沟通,所以没有实现就业。第四,就业的体制、机制互相制约。第五,劳动者就业的能力还不适应,观念有些落后。”

  “关注民生,就业第一。”如此面对当前就业形势,文魁坚信一定要把就业放在民生问题之首。“民生的内容比较多,但是首要的是就业,经济危机的到来,外向型经济一些中小企业破产,形势更加严峻。就业是所有工作的重要约束,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因为我们是13亿人口的大国,不得把就业问题作为制约的因素来考虑。”

  针对我国的人口状况,文魁指出,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要考虑劳动力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也要考虑劳动力水平的升级。科学技术进步采用新技术,也同时要考虑创造了多少岗位,会减少多少岗位,我们适应不适应,比如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我们国情的情况下,必须还要保留一些,和劳动力的人口、技能相适应。

  “拓展就业岗位,提升就业能力,要克服体制的障碍,提供信息服务。”文魁从四个方面为目前扩大就业开出良方,“我们需要从几方面努力,拓展就业岗位,只要有对劳动力需求同时又有支付能力,就有就业岗位。提升就业能力,包括培训和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方法等等都需要相互适应。第三,要克服体制的障碍,既然客观经济生活中有这种需要,也有这种支付能力,能够创导就业岗位,在体制和机制上就不要对它形成障碍。最后,要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

来源:中国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