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政协全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 建言献策

高等教育已到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北京应先行

来源:首都之窗

  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不仅高等院校最多,重点大学也最多,而且专家学者都云集北京,所以高教改革北京应先行。

  一、我们的大学要培养什么人?

  中国古代教育家韩愈讲过“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我的理解是:大学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人,培养创新精神的人。蔡元培当校长时的北大允许各种思想登讲堂,有宣传共产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李大钊、陈独秀,有宣传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胡适博士,当然还有主张纳妾的头戴瓜皮帽、梳着辫子的封建主义卫道士的辜鸿铭同台演讲,就是让学生自己去辨别哪是香花,哪是毒草。

  目前中国有2300万的在校大学生,毛入学率达到21%,实现了高等教育全民化的历史目标,然而实际效果怎么样,培养出的学生的自力能力如何,适应市场的能力怎样,应该说差得太远。当今的大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高不成低不就”,“高不成”是指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成立快六十年了,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低不就”是指大学生不愿去从事普通人的工作,适应社会能力远不如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如不改进,中国的科技人才将面临青黄不接,到那时中国科技只能全面崩溃。

  二、大学应是一块静土,不应是权力的角逐场

  这些年来,大学里大兴搞校庆、办校展,这些校庆和校展以能请来做大官的,担任各级领导的人莅临为荣,在校史展上大量篇幅和图片无一不是记载某年某月某领导来校视察,某领导毕业于我校云云,无不一言以敝之曰仕而优则学。到过国外的人,在国外读过书的人大概都有一个印象,大学是一块远离权势,远离名利的静土,学生不会为争一个学生干部、学生会主席、团委书记去绞尽脑汁,“挖门倒洞”找关系,甚至不惜尽行贿之能事。而在我们的学校有些教师可以放弃教授不当,博导不干,而一味去争科研处长、教务处长、二级学院院长的位置,据说有的教师连计生办主任都想争,简言之权力能带来实惠。学校应该谁管,应该由教授委员会或叫学术委员会来决定大事,要培养学生学真本事,曹操一句至理名言是“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就是讲的要有本事,争取作大事而不是做大官。

  三、树立崇尚知识的学风

  在国外的一些学校,没有校门,没有围墙,在校内一个小小的聚会场所挂着本校获得过诺贝尔奖,有过重大发明创新的教授。大学始终保持一种高于社会权力结构的气度。有人讲过一个故事,美国总统小布什,耶鲁毕业做总统一年以后想争取一个名誉教授的头衔,但由于他在读书时成绩一般,居然没有通过,后来他去母校做了一次演讲说“成绩不太好的耶鲁毕业生可以做总统,成绩很好的哈佛毕业生只能做我的副手”耶鲁非常高兴对哈佛的胜利,才通过了。确实大学应是现代社会精神文化的重心,大学不崇拜外在的多种重心,更不应该崇拜权势。古人云“清高”,读书人就应该清高,俗话讲:喜欢热闹的人只能去为官或经商,只有喜欢清静的人才能潜心作学问,什么时候能还大学以清静也就是大学出人才之时。

  四、大学存在的基础是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毛泽东过去讲过一句话“办一所好的学校,一看校长,二看教师。”当前影响教学质量的也是这两个问题。首先,我们的校长多数不是教育家出身,多为教授出身,好的教授不一定能当好的校长,鲁迅是好教授但不一定能当校长,蔡元培不是教授但曾是中国最好的校长。我们国家尚未设有培养教育家专门的系(也少有这方面的教师,如建设此专业需要暂先从国外请),前苏联有一个凯洛夫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管理者,他的教学大纲我们可以参考。其次,我们大学的校长管事太多太杂,国外的大学校长只管拉赞助。二是教师,长期以来大学的教师尽从本校毕业生中选用(不一定是优秀毕业生),大学教师处于“好汉不愿干,赖汉干不了”的中间层。这就注定大学教师不是本专业的顶尖人才。除此之外,这种“近亲繁殖”很难使学生超过先生,甚至一代不如一代,更说不上理论的创新和观念的变异。三是专业陈旧,脱离实际、脱离市场,由于教师没有创新,所以专业很难创新,我就深有体会,某个专业二十年前的讲稿今天拿来照样用。除教材陈旧以外就是空谈,与实践很难结合,特别是与市场很难结合,唯一解决的办法是建立和完善与用人单位之间共同育人的新机制,让企业进课堂,使学生一开始就知道市场需要什么,应该学会什么,不要学了四年全是盲人骑瞎马,另外也要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五、根据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学校向国际开放,向海外开放。

  我国已经加入世贸五年多了,所有的壁垒都打开了,只有教育壁垒还那么森严,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早已不适用了,不仅不是一个开放的条例,几乎成了那些关门办学的人和政府扼杀引进国外教育的杀手锏。香港学校在国内招生引起的风波,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此众多的高考优胜者选择香港不仅仅是为了高额奖学金,更主要的是向往世界开放的学习环境,比如香港的学生可以向全世界交流,可以报世界任何一所高校的研究生,可以广泛的在世界范围内搞科研,查阅资料等。如此的学习环境不信诺贝尔奖获得者出不来。

  六、现存的高考制度、招生制度必须彻底改造

  综观中国的教育史,入仕史,可以说目前的高考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考试制度,有人会问难道还不如科举制吗?我说远不如,差得多呢!

  首先,科举考试不分门弟出身,特别是没有地域歧视,“子系寒衣郎,暮登天子堂。”现有高考制度决不会有这种结果,我看过状元试卷,不是只考八股文,而且还考论、辩、对,考如何赈灾、如何执政、如何治吏、如何用兵,这比我们那种不重基础只重猎奇,玩公式游戏以难倒学生为目的的考试更趋于实际。中国目前的高考试卷是一锤定终身,科举是经过童试、乡试到会试才能定半个终身。

  现在的高考由于地域不同录取分数甚至相差100-200分,造成每逢高考前的大移民。学习一下外国,国外大学对学生的录取往往综合平时学习,阶段考试、创新、成功、受奖励程度及最后考试的成绩决定录取,学校选择学生,学生也可选择学校。听说我们也要改,要搞几次考试,综合分数录取,如果搞了会好一些。

  七、让更多的孩子上大学——打破公办大学的一统天下

  这个美丽的口号提出来几年了,国家唯一的办法是扩招,现在的大学课堂几乎全是大课,百十人的课堂司空见惯。导师与学生不经常见面,个性培养成了空话,有的学生读四年书竟没有与主讲的教授说过一句话。既使这样,应届毕业生中80%的人尚不能上大学,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打破公办学校一统天下的局面,调动社会力量办学,宽进严出,以市场需要为学生合格的标准,这就不存在毕业生失业的问题,也根除了教学单位无权发毕业证,毕业证书只能由不进行教学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发放的怪现象。我相信这个过程对所有学校都是一种公平竞争,只有这样才会实现孔夫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也才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经过市场大浪淘沙式的选择,会优胜劣汰。当年哈佛只是一座“野鸡学校”,最后是市场承认了她,学生承认了她,科学承认了她,全世界承认了她。

  体育界在十三亿人中选拔运动员,红楼梦海选演员都是一个“不拘一格降人才”时代即将来到的信号,中国的教育不走海选学校的道路,其道路只能越走越窄,真是误国误民,误人子弟。

  让更多的人上大学还要解决因经济困难上不起大学的孩子入学问题。我们搞助学贷款搞了几年,现在有人以学生诚信度差为名想取消(实际上在很多地方已经名存实亡),这万万做不得,道德问题也要有规范,问题出在学生身上,但我们的防范和制约手段不完善,今后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就会好得多。现在的关键是社会捐助、慈善事业发展的太慢,有人说香港学校来大陆争学生靠的是高额奖学金,我们没有钱,争不过人家,这话也不对。香港所有学校的奖学金都是社会捐助,政府是不拿一分钱的。我们国家先富起来的这部分人回报社会的认识还差得远,加之我们的社会捐助法不完善,挪用、占用、侵吞赈灾和捐赠款的现象,也使捐助者伤透了心,认为“好肉喂到狼肚子了,孩子吃不到”,这需要政府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另外从思想上培养富人的感恩心里,使他们认识到慈善事业是积德的事,是回报社会的善事,只有时时抱有感恩之心的人才会这样做。

来源:首都之窗  200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