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政协全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 简报摘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来源:市政协网站

  1月26日下午,委员们分组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就新农村建设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动员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建立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张强委员说,2006年,市政府在全国省市级首先制定了农村规划,提出了农村发展的新思路。去年是新农村建设开局之年,各级政府工作力度很大,报告中“扩大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范围”、“制定集体土地征地留用安置办法”、“健全村庄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三个关键词很有意义,这是最吸引我眼球、最令我兴奋的地方。要在城市发展和维护农民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调动农民集约用地的积极性,把农村规划的方案做好、落实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李瑞和委员说,报告中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讲得很好,但关键是要像折子工程那样抓落实,要有具体部门负责。新农村建设不能光靠政府投入,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外地有的地方把一些企业和贫困村结对子,优势互补,这是发展的长远之计。

  陈瑞钧委员说,过去一年,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京郊的发展与首都的地位还不相称,要动员全市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逐步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把有限的土地真正用活,使农民真正富裕起来。

  王凤江委员说,市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资金投入很大,第一次实现了郊区投入大于城市投入,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提得也很细。政府投入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政府投入为主体,要解决社会投入为主体的问题,包括以工带农,以城带乡,动员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这方面北京的潜力是很大的。动员社会参与不能光有号召,要创新观念,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并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

  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

  杨德宏委员(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书记,15组)说,2006年本市郊区投入首次超过城市,从北京的发展水平看,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如:都市型现代农业整体水平依然不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拉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依然薄弱,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性转变,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还有待研究。

  李武委员说,北京是大城市小郊区,在改善农村设施环境上,让农民“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加强作风建设”是我体会最深的,全市整个大环境是好的,但也确实有些区县、乡镇在工作作风上还需改进,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使农民真正体会到政策所带来的好处。

  提高食品生产企业准入门槛,加强食品安全源头管理

  包宗业委员(北京三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13组)说,食品安全上的问题,大多是经过市场销售环节,经由消费者食用后发现的。但追根溯源,主要产生于食品生产企业。建议:提高食品生产企业准入标准,加强食品安全的源头管理。1审查批准食品生产企业的经营资质。从硬件上,明确规定从事食品生产的企业必须要具备生产的设备、设施、环境以及人才等;从软件上,必须具有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规范经营。2有关部门还要对食品生产企业所用食品原辅材料的来源、配方、品质、安全卫生状况,制定相应的标准,加强监督检查,凡食品的原辅材料安全性不能达标的,取消食品企业营业执照。

  支持国有农牧企业“走出去”发展

  包宗业委员说,北京以建设国际大都市和宜居城市为目标,城郊的功能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2008年绿色奥运对首都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加快进行农牧业布局调整,把六环内的大型养殖企业向远郊区县及北京周边地区转移和搬迁,以保护首都生态环境。北京城近郊区的载畜量有限,土地、能源、环保、人工等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可向北京周边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发展,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国有农牧企业要主动把自身的发展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议:1市政府对“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要予以统筹协调。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走出去”战略,避免各自为战、项目重复。2比照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搬迁政策,对“走出去”的畜牧企业给予必要的扶持,包括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

  来源:市政协网站 200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