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优秀提案回顾

关于加强交通法规细则内容的建议

来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交通紧张的状况日趋加剧,并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北京市的机动车比13年前翻了近5倍。市中心区道路网高峰期间的平均负荷度已超过90%,11条主要干道的车速已降至平均每小时12公里,有近1/5的路口和路段经常呈现瘫痪状态。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有效地处理好城市持续增长的交通需求与有限交通设施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而对于首都北京的交通发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除了要在汽车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条件下加速交通设施供给能力的客观需求外,更要从具体现状出发,找出有效缩小人们的交通习惯意识与现代交通发展需求差距的方法。

  人们在交通意识、交通需求与交通发展之间存在的差距,是社会发展相互伴随而生的客观问题。缩小差距的具体方法除了加速解决交通硬件的增长之外,更要不断深入研究解决软性问题所构成的差异。因此,若要从根本上改善首都交通拥堵状况,从根本上说,改善市区路网结构仅仅是缓解交通紧张状况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更为重要的则是充分合理地利用有效资源,采取不断加强并深入普及交通规则细节的办法,下大力度纠正交通违规现象,尤其加大对交通细节违规的观察与纠违措施,提高人们的交通需求与公交自我约束力的同步发展,实现建设增长与交通规范的同步发展。

  交通政策的合理性是保证城市交通畅通至关重要的因素,交通政策是否符合国情,是否结合本地实际,是一个值得认真深入研究的问题。北京不是西方发达国家,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但绝非依靠照搬能改变目前近似于混乱现状的。因此,找到我市交通顽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目前,影响我市道路畅通的一些现象和原因:

  一、个人的不规范行为  

  1、一些公交车辆在专线畅通的情况下,为抢行几秒钟而向左抢行并线挤占社会车辆道路,造成道路拥堵不畅的现象经常发生,而一旦造成了堵塞,恢复通畅的行车顺序是很慢的。然而,在实行公交优先的情况下,公交专线已能够保障车辆的正点行驶。

  2、一些出租汽车不顾前后方向正常行驶的车辆而随意违规停车上下乘客,甚至经常可  

  见出租车辆斜停在道路上、堵在路口、挡在出入口的现象。似乎这些驾驶员没有公共交通的意识。  

  3、一些新司机驾车超慢速行驶在快行道上,造成本来不拥堵的道路却不能提高行车流  

  量。  

  4、一些低速行驶的车辆在高速路上慢行,同时,另一些高速行驶的车辆在如此排列无  

  序的车流中东钻西窜,形成了快行线上有慢行车,慢行道上有快行车的无序现象。大幅度降低了道路设计的车辆(小时)通过量。  

  5、在道路通畅情况下,许多司机在不违反交规状态下没有尽可能减少占路时间的意识。  

  形成了要么是在路上各行其速,不紧不慢,甚至是几辆超慢速行驶的车因各占一道而形成档住后面正常速度行驶车辆的状况,使宽敞道路不能通过合理的车流量;要么是道路越拥堵,这些车辆则越是争先恐后,互不相让,造成本来可以顺序通过的车流形成拥堵。

  6、一些行人和非机动车无视《交通标志》的存在,抢行,逆行,穿越隔离护栏,形成行人和机动车辆相互争路的现象。因而,此相互的争抢越发影响了双方的正常通过量,等。

  二、现有法规不健全  

  1、带有“车辆磨合”字样的车辆在道路上缓慢行驶。按照现况:新车应不需要进行磨合,而旧车在经过大修之后应首先进行车辆检测,通过检测的车辆才能正常上路行驶。而需要磨合的车应该在修理厂内停车运转完成。未经检测或未完成磨合的车辆也应属于不合格上路的车辆。此种现象应该被列入交通管制范围。

  2、帖有“新司机”字样的车辆多为新司机上路。此类车辆行驶在分有多种车道上时,基本上不按照规定的速度行驶,而是根据自己行车的熟练程度确定自己的行车速度。对此,应制定相应的规定,以避免因其对行车或对交规的生疏而造成交通堵塞。

  3、在车辆驾驶学校的教程中,由于更多是注重教练时间的累计和驾驶技术的提高,而不够重视强调在现代城市交通环境下的现代交通意识。许多新司机对于如何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如何尽可能减少占路时间,如何从个人的角度自觉降低交通堵塞率,以及行车礼让,行车道德等,几乎一无所知,等。

  三、道路设施不健全  

  1、北京的道路十分复杂,加上许多路口实行了封闭式管制,不要说新司机不清楚所有线路的通向,即便是具有十年经验的老司机也不一定都清楚,加之北京道路还是外阜车辆的枢纽,因此,车流行驶速度与道路标志的提示位置存在不协调性。

  2、目前,北京的各环行主路入口处虽实行了封闭性管理,但与主路相接的出口在道路的设计上没有适当的留有车辆排队的专线,因而,经常造成由于出口的不顺畅,造成不能迅速将主路上的车流进行疏散。

  四、交规不严谨,执法无力度  

  也许是交通法规制定的不够细致和严谨,或是执法民警的手段不够充足,我们通常所知的一般性违规大都是“酒后驾车”、“闯红灯”、“不系安全带”、“驾车打电话”、“压黄线”、“超速行驶”、“违章停车”及“尾气不合格”等。而造成交通堵塞的主要原因与上述违规内容并无直接关系。因而,即便是十分明显能造成交通不畅的行车问题,也不会受到交通警察的纠正,等。

  目前,上述交通问题、现代交通意识欠缺、行车道德匮乏、交规细则不够、执法力度弱等现象极为普遍,形成了严重制约首都交通秩序好转的瓶颈,并成为抵消交通设施日益发展的积极因素。同时,本市的交通规则中也没有针对此类细节进行立法、普法、执法等一系列大规模的、长期不懈和行之有效的措施。

  我个人认为:我国的交通最大的区别不仅是道路与车辆的比例严重不合理,而是我国改革的二十年来,突飞猛进的经济建设,使人们的生活一下子进入了现代生活,却没有使更多的人们从意识上真正进入现代社会。尤其是中国的首都——这样一个特殊超级城市的交通管理,更需要面对这样一个存在着巨大文化差异和巨大交通意识差异的城市。这些屡见不鲜的交通顽症,给首都交警的管理带来了困难。2008年的北京是世界注目的焦点,能否在此之前使人们的意识真正达到政府预计的与各种硬件相同的水平,也是政府应纳入“重点工程”的建设范畴。这个重点建设工程就是“现代社会意识建设工程”。

  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司机缺乏社会公共交通的整体意识问题,有交通民警缺乏管理手段甚至同样缺少对上述多种原因的认识问题,有社会进步与人们之间日益形成的差异问题,最主要的还有普法力度不够大、不够强、不够深、不够持久的问题。在首都交通政策的各项改进中,应首先分析首都交通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首先,在观念上,应当转变以往视车辆通过量为标准来衡量道路通行能力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观念,首先要重视对人的意识进行彻底的改善和提高,开动一切宣传手段,鼓励、奖励和动员所有行驶在道路上的司机,共同纠正抢路、占路、挡路的任何违规行为和现象,提高道路设施的利用效率。

  要根据国情来研究制定特殊有效的管理。因为,在首都的交通管理问题中,首先存在着立法不到位、普法力度不足与公民自觉意识差异悬殊的多方面问题。这些问题从交通中明显的反映出来,这些现象与迅速发展的交通路网,和与其相适应的公共交通需求差距甚远。在绝大多数司机和行人没有养成“不挡道的让路意识”、“尽量减少占路时间的意识”、“整体加快车辆通行的意识”、“遵守各自路权规则的维护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自觉维护首都交通道德文明的意识”。这些意识的提高,与交通道路网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是与城市路网与城市现代建设同等重要的大事。

  目前,在北京市的道路交通政策中,除公交车道外,一些车道是按照排气量的大小来分配的。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增强司机缩短车辆占路时间的思想意识,在严格管理超速行驶车辆的同时,也应大力严管慢车占用快行道等与现代交通意识相悖的现象,根据车速而不是排量设置车行道,使快行道上的车辆快速行驶,提高路面的使用效率。

  城市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与水电等市政设施的规划根本不同,城市交通政策反映的是政府的意志。交通问题绝不仅仅是道路建设,道路也不能简单地去适配。若要改善我市的交通状况,必须转变观念,建设新一代综合交通体系,掌握城市道路交通通与不通的辩证关系,通过对道路的规划与管理引导市民及司机正确使用城市交通设施。从这一层面上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建议:  

  1、深入调查造成首都交通拥挤和秩序混乱的原因,在现有道路资源的状态下,细致研究首都特色环境与交通状况,用提高软素质的手段来弥补硬设施存在的缺陷,采取创新思路和有效管理措施。

  2、在具备公交车辆专线的道路上,杜绝一切公交车辆占用社会车道,减少挤占社会车辆行驶的道路,减少因此而产生的交通堵塞。  

  3、杜绝所有出租车违规停车上下乘客的现象,增强出租车司机自觉维护交通秩序的意识。  

  4、对新司机上路行驶作出相应的规定,尽量避免造成车道路流量下降的任何因素。  

  5、安装“提示牌”和采取组织宣传的各种方式,对在环路上低速无序行驶的车辆进行  

  及时提醒并采取积极的手段进行纠正。  

  6、对行人和非机动车无视《交通标志》的行为,以及对抢行,逆行,穿越隔离护栏等,形成相互干扰、相互挣路的现象要加大力度进行广泛宣传,在首都普及此类交通规范需要制定长期不懈的战略方案。

  7、在道路通畅的情况下,应要求司机自觉养成在不违反交规状态下尽可能减少占路时  

  间的意识。促使首都交通进入有序的状况。  

  8、制定带有“磨合”字样的车辆禁止上路行驶。按照现状,新车应不需要再进行磨合,而旧车在经过大修之后应首先进行车检,通过检测的才属于允许上路行驶的车辆。此种现象应被列入交通管制的范围。

  9、带有“新司机”字样的车辆不能成为超慢速行车的理由。此类车辆在分有多条车道时,应限制其行驶在快速车道上,以避免因对驾车或交规的生疏而造成交通堵塞。

  10、在驾校的教程中,应在重视教练时间累计和驾驶技术提高的同时,更重视强调在现代城市交通环境下的交通意识。使新司机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尽可能减少行车占路时间,自觉创造降低交通堵塞率,礼让行车。

  11、对环型主路上的所有路口交通标志提示牌应至少出现三次,尽可能详细并提前安置在出口处的300米、200米和100米位置上,以预先提示司机提前做出对行车线路的选择,提前并线,避免造成堵塞。

  12、加强对交规细则的制定。利用一切有效的宣传手段,加强和普及对交规细则及现代交通意识的宣传力度。加大执法力度。  

  13、其他有效措施等。

  建议由交通管理部门研究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