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专题专栏>全会专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委员访谈

专访市政协港澳委员

时间:2019-09-03

  香港、澳门,祖国南海边的两颗璀璨的明珠,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十届市政协二次会议召开前夕,  

  北京市政协记者采访团飞赴港澳,采访了为北京与港澳经济社会发展架设桥梁的市政协港澳委员。

  港澳委员是北京市政协委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投资建设者,他们一方面关心自己在北京发展创业的拓展壮大;身为政协委员,另一方面他们还需履行神圣职能,与北京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时刻心系首都的繁荣与发展。今年1月,市政协组织的记者团在香港、澳门紧锣密鼓地进行了7天采访。通过与20位委员面对面的交流,真切地看到了港澳委员们积极支持香港和澳门特区政府,为特区经济建设和京港、京澳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做贡献的殷殷爱国情及热心于京港、京澳公益事业的拳拳赤子心。

  香港世界贸易中心顶楼,十几位匆匆赶来的香港委员正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在三个多小时采访中,优化首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改善北京的政策、法制、服务等环境,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保护古都风貌,举办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等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北京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林海涵委员是香港会计师行业很有影响的人物,谈起内地与港澳地区签订CEPA协议后京港两地会计人才的交流,他有着一番独到的见解:如何将香港的会计人才引入内地,关键在于资格准入制度的完善。现在内地的会计制度制约了香港会计人才往内地输入,也阻碍了内地会计行业的发展。他建议,尽快打破会计制度上的壁垒,加快两地会计人才的交流。

  作为香港恒生银行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郑海泉委员对于金融业的发展颇有见地,他建议,随着北京和香港各种经贸活动与交往的不断增多,应进一步加强京港两地银行界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北京应加快建设信用体系的步伐,促进金融业的发展。近日,郑海泉委员又专程赴京直接向王岐山代市长建言。

  在金融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邓予立委员认为,目前内地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北京应利用信息快、资源丰富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金融中心。

  李胥委员算得上老北京了,在京港两地各生活了24年的经历使他更为关注京港两地的共同发展。他说,中国在大踏步前进,北京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今年1月1日签订CEPA协议后,香港应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强两地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促进京港两地的共同繁荣与发展。他还希望北京进一步加强对古都风貌的保护,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同时,他建议北京在推进经济发展和讲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对下一代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教育。

  长期致力于联系海外华侨支持北京奥运场馆建设的梁思谋委员以亲身经历告诉记者:海外同胞都很关注北京2008年奥运会,这是一项人心工程,其凝聚人心的意义十分深远。举办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不仅仅是一次全球的体育盛会,更可以激起全球中华儿女热爱祖国的热情。

  素有香港城市规划师、建筑师之称的曾正麟委员对北京城市交通规划建设见解新颖。他建议,增加城市基础交通建设及设施投资,采用交通现代化智能管理,编制中长期交通规划与建设和近期的交通管理方案。他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公布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和图纸,请一些国际专家参与北京市总体规划制定。同时,方案要透明,向老百姓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不可随意更改。

  庞鸿委员认为,优化投资环境重要因素在于人,一个企业领导人素质可能影响整个企业。为此,建议尽早完善干部监督机制,尤其是用人制度方面的监督。

  杨莉珊委员在北京从事房地产业多年,她认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使北京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房地产业将会有很大发展,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使房地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338米高的澳门旅游塔是澳门最高的建筑,列亚洲最高建筑第八位。在旅游塔顶层,何厚火召、马有建、何超琼、程祥徽、叶启明等澳门委员围绕澳门与北京之间加强经贸合作、增加人员交往等方面侃侃而谈,各抒己见。何厚火召委员希望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在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京澳两地的共同发展。马有建委员关于发展渤海经济圈,推动北京发展的建议颇具新意。何超琼委员建议,加强北京与澳门之间的人员交往和经贸合作,共同探讨在旅游业等方面合作的途径,推动两地经济的加快发展。

  港澳委员们心系首都北京,关注北京与港澳地区的共同发展,他们不仅为北京的发展与建设建言献策,更以自己的实际行为,融入到北京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多年来,北京市政协港澳委员在积极参政议政的同时,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与北京展开各种合作和捐助项目。2003年11月,位于京郊边远山区的房山区史家营乡百花山脚下,面积4200平方米,配有彩超机、X光机、生化仪及骨外科、妇产科手术等全套器械,能够一次收治百人的史家营乡“林海涵医院”,在乡亲们热切的期盼下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这家医院由北京市政协委员、香港林海涵会计师行东主林海涵先生带头捐助建成的。

  自1995年开始,北京市政协委员就把为山区捐建医院作为切入点。由 原市政协常委梁钦荣牵线搭桥,国际狮子会港澳303区捐款在门头沟区上苇甸乡建立乡卫生院起,通过市政协香港委员梁钦荣、林海涵、薛滨,澳门委员苏树辉等,联系国际狮子总会港澳303区、港澳及海外人士共为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相对贫困地区捐建乡级卫生院14座,大大缓解了受益地区人民就医难问题,为北京市的社会事业发展办了大好事。

  港澳委员们还加入到捐资助学的行列。2002年11月,戴着鲜艳红领巾的北京市政协港澳委员谭志峰先生喜气洋洋地接过了“助学楷模”纪念牌和名誉校长聘书,他代表香港谭兆慈善基金向北京一次性捐建四所小学,捐款总额共计355万元人民币。他1999年曾向北京市第八中学一次捐款1000万元。

  去年春夏非典肆虐时期,港澳委员们以实际行动为党和政府分忧,为抗击非典和社会稳定做了很大贡献。记者从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的记录中看到了港澳委员不仅自己捐款捐物,还联系香港狮子会等朋友通过市政协捐赠了300余万元人民币的资金及物品的详细清单。其中有港澳委员薛滨委员、闵丽华委员各向市卫生局捐赠30万元人民币,庞鸿委员慰问抗击“非典”一线人员18万元保龄参产品,邓予立向北京佑安医院、地坛医院一线医护人员捐赠5万个医用口罩,用于医务人员营养补贴,梁思谋委员向北京市捐赠2000套医用防护服,国际狮子总会港澳303区向平谷区马坊镇捐赠60万元,修建卫生院,2003年5月16日,港澳委员又在港召开会议,决定集体捐款55万元,专门用于北京友谊医院所做的SARS恢复期肺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治的科研项目。

    港澳委员们在香港疫情尚未解除的情况下,多次聚会研究京港两地疫情,并在香港报纸发表文章呼吁京港联手抗击非典。他们共同的心声是,“同是中华儿女,当尽微薄之力,应尽北京市政协委员的责任”。非典肆虐的2003年5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北京市政协委员集中在香港举行会议,在向一线的医护人员表示敬意和感谢的同时就有效抗击非典群策群力。吴历山委员提出的内地和香港走中西医结合之路,共同研究和交流各项数据,分享研究成果的建议,唐大威委员提议筹款兴建一座纪念碑,永远铭记抗击非典斗争的建议迅速传到北京。港澳委员们心系北京的举动体现了大公无私的精神和刻骨铭心的爱国情结,也充分体现了万众一心、战胜疫情的伟大民族精神。  

  摘自:千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