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 建言献策

霍建新:体育场馆“以馆养馆”关键在人才

来源:北京日报

  “以馆养馆,关键在培养合格的场馆管理人才。”在政协小组讨论会上,市政协委员、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霍建新一针见血。他认为,随着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步伐的加快,体育场馆的赛后管理和利用,特别是培养一支懂管理、会运营的人才队伍,需要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根据最近一次全国体育场馆普查数据,截至2003年北京已有12106个体育场馆,其中标准场馆超过半数。时间过去8年,北京又经历了奥运会、武博会等世界级重大赛事,更多的体育场馆建设飞速发展,随之而来,这些庞然大物的赛后管理和运营成了无法回避的问题。

  霍建新委员感慨,许多体育场馆经历了赛时的热闹和辉煌后,就慢慢陷入一种闲置状态。

  霍建新认为,真正的利用应该“以体为主,多种经营”,一方面通过主动承接赛事、活动获得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坚持公益和社会效益为主,按时向公众免费开放。

  人才,被霍建新看作破解这个困境的钥匙。“体育管理人才是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核心竞争力中最基础、最关键的因素。”他认为,场馆的专业化管理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卫生保洁、器材管理,还涉及到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法律法规等一系列专业知识。因此,一名合格的场馆管理者必须“通体育、懂经营、善管理、知法律”。

  霍建新建议,从三条渠道进行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从社会中引进其他行业成熟的经营管理人才;二是对业内热爱体育场馆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三是在高校开设相关专业,系统培养专业人才。他说:“北京要建成国际体育中心城市,而体育场馆正是体育的直接载体和平台。大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有一定管理水平的体育场馆管理队伍。”

  来源: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