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 热点新闻
来源:北京晨报
一年来,市政协务实求进、守正创新,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不断丰富协商内容,拓展协商形式,完善协商民主制度体系。
在通过提案履职方面,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1194件,立案1123件,其中99.1%已经办理完毕,其余正在办理之中,提案公开率达到82%。
82%
提案公开率较高
坚持提案内容向社会公开,让公众全方位了解政协委员的履职情况。据市政协提案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经委员同意和提案委审查,得到公开的提案占到提案总数的82%。
记者了解到,市政协在网站上设立了提案点评栏目,市民不需注册即可点击查看委员提案。同时,《北京观察》杂志也开设提案工作专栏,系统介绍委员运用提案履职情况和提案工作的成效。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政府相关部门对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意见也将向社会逐步公开。
委员们认为,提案反映的通常都是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因此政府部门对提案中问题的答复意见,不能仅仅告知政协委员,社会公众也有权利知晓这些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公众公开,政府的相关工作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其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会更高。因此这些意见不应“藏在深闺”,除个别不宜公开的事项外,都要予以公布。
市政协提案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政协在提案答复意见公开上已与政府部门达成共识,正在研究具体时间表、公开范围、公开渠道等操作性内容。
3个
法律草案立法协商
继2013年针对《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首度探路立法协商后,2014年8月,市政协又对以下三个法律草案同时启动立法协商工作——
1.《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
2.《北京市城镇基本住房保障条例(草案)》
3.《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草案)》
市政协既以32个界别为单位深入讨论、广泛协商,又在此基础上,突出各领域专家尤其是法律专家的作用,着力提高立法建议质量,召集专家从专业角度,针对法律草案中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从法学原理、逻辑关系、立法技术和法言法语等方面提出真知灼见。
为了提出更高质量的建议,各界别召开多次座谈会深入探讨,有的委员还深入到街道、社区中征求群众意见。为提高委员履职能力,市政协还编印了三册共计9.6万字的参阅材料、近万字的《地方立法常识》以供参考。
重要的是,这次立法协商完成后,在政协开展立法协商的工作机制也逐渐清晰。2014年12月29日,主席会议通过《政协北京市委员会立法协商工作实施办法》,将立法协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99.1%
提案办理完毕
据北京市政协提案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各界委员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等,积极运用提案建言献策,履行职责。
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共提出提案1125件,闭会期间提出提案69件,共计1194件。经审查立案1123件。截至十二届三次会议前,已办理完毕的提案占99.1%,按照有关规定正在办理的提案占0.9%。
6件
重点提案督促办理
今年,市政协领导领衔检查督办6件重点提案:
1.加强民间外交
2.恢复广化寺放生池
3.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
委员建议:引入自由竞争,以全产业链发展角度规划布局电动汽车产业。同时加快充换电站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广电动汽车使用提供硬件条件。委员指出,电动汽车发展首先要解决车辆充电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打破国企独家垄断经营充电服务的局面,加快全市充换电站的布局与建设,开放市场,顾全大局。
市科委答复:下一步工作将强化新能源汽车联席会议的协调作用,全面推进公共领域电动汽车示范运行,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4.加快景山寿皇殿文物建筑腾退
5.规范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管理
6.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
68.8%
建议得到采纳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市政协立案的1123件提案中,采纳或部分采纳、推动完善相关工作的提案占办理总数的68.8%。
委员建议主要内容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编制和新机场建设的步伐——
加快促进首都经济圈规划编制实施;
加快交通体系、流通体系、金融体系一体化建设;
加快以新机场为核心建设京畿临空经济合作区,率先建成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加快建立健全区域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特别是在京津冀区域合理调控人口规模、制定和引导功能区发展、建立区域共同基金、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强化国家统筹协调和支持等方面形成区域联合体,并逐步向机制化方向发展。
为公交票价体系改革提供重要支持——
多位委员参与了公交票价改革听证,提出了不少针对性较强的建设性意见。
养老立法——
建议政府下大力气完善社区为老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为社区有需求的人群提供亲人式服务,对立法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16种
提案将不予立案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在每年市政协全会结束后,政协方面都会公布委员提交提案数量和最终立案提案数。市政协提案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委员以提案为所在单位谋取利益,提案缺乏科学依据没有针对性等情况出现时,提案将不予立案。
记者了解到,2014年,市政协通过进一步提高提案质量的意见,在原有明确不予立案的11种情况外,又新增了5种不予立案情况。通过对提案的分析,市政协提案委发现目前还存在很多影响提案质量的问题,比如,对现实情况和政策掌握不清楚不全面,有些提案反映的问题是道听途说,未做进一步核实;部分提案分析不透,未能运用政策、事例、数据来说明问题,言之无据,说服力不强,问题停留在表面,对原因分析科学性不够等,还有些提案建议有悖于现行法规政策或脱离社会实际,缺乏可操作性。
不予立案的情况包括
没有分析或分析缺乏科学的依据;
没有建议或建议缺乏针对性;
为本单位谋求利益、应通过行政渠道解决的;
干涉正常经济活动和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对政协日常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委员提案主要内容
经济建设
京津冀协调发展
深化市属国资国企改革等
城乡建设
加快中心城区人口及功能疏解
完善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等
公共事业发展
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等方面提案
社会建设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规范社区民主自治
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来源:北京晨报
201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