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热点新闻
来源:千龙网
异地农民为北京市菜篮子、米袋子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当前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农业局副局长马荣才因此建议,可从实现异地农民与本地农民社会保障服务一体化等10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异地农民的管理、引导、支持和服务。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在大城市郊区每年都有10-30万异地农民从事农业经营。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北京市农村外雇农民工11万人,其中本市户籍52595人,外省市户籍57666人;外省市户籍农民工中,私营企业22536人,农户家庭经营13385人,乡企业10560人,村企业9050人。
马荣才说,异地农民为北京市农业生产缓解了有田缺人种地的矛盾,尤其在农忙季节缓解了郊区农业劳动力不足的矛盾;避免了郊区一部分农田出现抛荒;加速推进了郊区二、三产业的发展;引进了一部分农业技术和资金;适度推进了规模经营。
但他同时表示,大量的异地农民无文凭、无技术、无资金、无长期打算,受无户口、无住房、无社会保障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已经成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比如说,对社会稳定和综合治理造成了不利影响,增加了生产安全监管成本;当地资源容量不足问题逐渐显现;由于缺少社会保障,他们在生产、生活、住房、保险、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方面遇到了很大困难;基于现在每年进入北京市的异地农民数量尚未进入稳定期,直接影响了城乡一体化中长期目标和总体目标的设计,等等。
北京市农业局副局长马荣才(千龙网记者 戚连民摄)
矛盾日益突出,但郊区异地农民人数仍在不断增多。该如何加强对异地农民的管理、引导、支持和服务?马荣才建议可从10个方面进行探索。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对郊区异地农民问题的调查和跟踪研究。尽快立项研究多年来和将来5-10年异地农民的数量变化趋势、社会空间分布和工作群体演变规律,有效统筹城乡人口和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安排农业适度经营的规模,达到科学建设、节约资源、少走弯路的目的。
其次,建立农业经营准入规范,实行农户登记注册制度。对未来城市郊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者要在诸如年龄、学历、技能等方面提出基本的素质要求,对综合素质较好、经营效率较高、有从事规模化生产经营积极性的异地农民给予认定,登记注册,发放证书等,并规定3-5年的生产经营计划和目标,对未达到规定的异地农民,使其不得在郊区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加强对注册农户的权益保护和政策上的优惠,如土地租赁、贷款、补贴、税收、子女入学等,保证农民务农积极性。
第三,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对注册登记的异地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等公共服务,并强化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
第四,实现异地农民与本地农民社会保障服务一体化。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为当地农民和登记注册的异地农民提供平等的社会保障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尤其做好农业发展技能培训,为异地农民提供与本地农民相同的培训和教育服务,着力培育现代职业农民。
第五,完善土地流转、租赁、承包经营机制。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精神,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本地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完善外来农民在郊区各地承包农民土地的合同文本,并严格把关执行,避免郊区少数本地农民直接与外来农民私下签约出租土地,更不允许变更土地使用性质。
第六,支持异地农民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鼓励注册登记的异地农民建立家庭农场、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现代农业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允许本地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与异地农民一起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和引导外地工商资本、农民企业家到大中城市郊区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同时,政府要加大投入,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培养本地和异地农民从事生态农业建设意识。
第七,加强异地农民心理健康锻炼和教育,完善农民表达机制。构建异地农民诉求与回应的表达机制,全方位、多角度把握异地农民心态,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尽快建立异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和社会支持网络,把回归故里和融入城市相结合。
第八,增强法制意识,降低异地农民的维权成本。加大本地对异地农民的用工违法成本,搭建异地农民权益维护法律援助渠道,增加异地农民的自治和组织能力,加强法制教育。
第九,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确保郊区农村稳定和谐。积极探索创新异地农民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推进人口综合管理与服务,加强综合治理队伍建设,建立综合人口信息平台;善待异地农民,从各方面提高异地农民的综合素质,努力化解社会矛盾。
第十,出台异地农民劳务派遣管理的地方性规定,促进其在城市郊区务农走正确发展轨道。本市政府与输送异地农民的外地政府或劳务市场合作,出台异地农民劳务派遣管理的地方性规定,加强对农民迁移的跟踪和管理,提高市场准入条件,制订劳动争议发生后的处理办法和程序等,加大对劳务派遣的行政监察和执法力度。
来源:千龙网
201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