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热点新闻
来源:千龙网
1月18日,在北京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经济发展专题座谈会上,22位委员分别针对北京旅游业、文化产业、家庭服务业等经济领域的发展问题建言献策。其中,品牌二字被多次提及,成为本次座谈会委员提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
培养文化品牌不要像撒胡椒面
“北京应重点培育自己的文化品牌,而不是像撒胡椒面一样泛泛。”在座谈会上,赵永庄委员说,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需要有全国性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就像提到科技有中关村、有联想这样叫得响,在全国有引领性的品牌企业、品牌产品。“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北京还没有这样的文化示范品牌和产业品牌。”赵永庄委员建议,北京应大量培育文化产业的领军企业,在宣传、广告和政策倾斜上加大投入力度,打造出一批叫得响、做得好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
家庭服务业品牌化的效益不可小觑
程雁委员经过深入调研了解到北京从事家庭服务行业的人员大部分来自农村,而且所在的公司规模小、管理松散。她提出,北京市家庭服务业应向品牌化发展,此举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小觑。
程雁委员认为,目前北京处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进行转化的阶段。在此过程中,政府除了提供硬件条件——完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外,还要保障软件系统,即服务系统的完备。程雁表示,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可吸纳70%的就业人口。若北京家庭服务业实现品牌化发展,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解决大量人群的就业问题。
品牌意识是小企业的“长寿秘诀”
“品牌是什么,品牌就是人品。”苑永萍委员特别强调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她提供的一份数据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平均每1分钟就有9家倒闭,能够生存3年以上的不足1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缺少品牌。
苑永萍委员说:“很多人有个错觉,觉得小企业不能做品牌、没有钱做广告不能讲品牌。有钱做广告就是品牌了吗?如果我们到今天还不能正确认识品牌的含义,那这些企业是很难强大的。”
来源:千龙网
201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