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建言献策
来源:北京晚报
“在中华遗嘱库预约服务的老人已经排到了2016年年底,有的老人一直到去世也没等到去立遗嘱。”17日上午,北京市政协委员吴世民、康军还在修改着提案,他们建议政府要重视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方式,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安”。
康军说,为了写好这份提案,她曾经三次到中华遗嘱库调研,她忘不了寒风中排队的老人和挤在陋室里忙碌的志愿者们。“早晨7点多去,老人们就已经在门口排长队了,为什么不能让老人到屋里等呢?开门后进去一看,不大的工作间里挤着8个工作人员,再加上被接待的老人,屋子里满满当当的。”
“有的老人立遗嘱,非得处置夫妻共同财产;有的老人立遗嘱,家里人来闹……8个年轻人都是志愿者,只拿着微薄的报酬,在家里都是爸妈捧在手心的宝贝,在这里却拿出所有的爱心、耐心为老人们服务,真的很令人敬佩,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社会公益组织的艰辛。”康军希望自己的提案能为这些老人们和志愿者们呼吁,解除老人们的一些后顾之忧,让老人安心养老、安享晚年。
“家庭纠纷中财产继承纠纷比例持续走高,其中因为没有遗嘱引发的纠纷占73%,因为遗嘱订立不合格引发的纠纷占60%。”康军告诉记者,如果按照法律程序老人自己去订立遗嘱,需要花费不少钱去找律师,然后还要自己去跑公证处公证,要完成到医院作精神状态鉴定等程序,对老人来说,跑完这个程序太困难了。
“财产继承案件数量攀升,又没有专门机构来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社会公益组织承担了这一重任,但是社会组织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目前预约服务的老人已经将近3万人,等候的日期已经排到了2016年年底。已经陆续有等候的老人去世了,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一问题,老年遗嘱库这项便民服务就有可能变为空头支票,而且还有可能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为此,提案建议政府对中华遗嘱库这一公益性社会组织加以帮助和扶持,比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设遗嘱库专用的档案和数据管理中心,增设登记中心和预约咨询点,协调各律师、公证、心理、调解等部门进行对接服务等。
中华遗嘱库能够预防和化解因为财产继承问题引发的家庭矛盾,引导人们建立遗嘱理念,通过观念的转变建立个人对家庭的责任感,通过替老人遗嘱保密,保障老人处分财产的自由,避免家人发生纠纷或影响老人的晚年幸福。
大会期间,很多委员都在关注北京市养老问题,这份提案初稿也得到了不少委员的赞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着老年人的权益保护,正在共同为让老人“老有所安”而努力,使社会公益组织在社会养老体系中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来源:北京晚报
201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