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 优秀提案

关于整合北京物流资源,改善北京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来源:

  政协北京市第十届二次会议 

                 

  0007号 

      由: 

  关于整合北京物流资源,改善北京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容: 

   

   

  物流业是支撑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北京物流成本占企业整个运营成本的27%,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甚至也远远高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物流产业,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应是改善首都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资源分散是我市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物流产业在北京的巨大发展前景是不容置疑的。北京物流资源非常丰富,但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再造,资源分散,形不成有效的合力,制约了北京物流产业的发展。  具体表现为:  

  1、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物流行政管理资源分散  

  现在北京物流产业有关问题是由工商、市政、商务、交通、铁路等部门分别管理;由于部门的分割,限制了部门管理的视角,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思想和政策,出了问题协调解决起来就比较困难。此外,物流企业行业管理又分散在生产、流通、消费等不同领域,组织形式各不相同,横向及纵向联系都比较差,统一组织与统筹规划更加困难。  

  2、物流规划缺乏统一协调  

  据了解,我市商业、交通、各区县以及一些企业都在搞“物流规划”,呈多元开发状态,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整合。对各“物流基地”与各区县的“物流园区”的功能定性和分工,以及服务边境等问题,也缺乏必要的界定与整合。  

  3、物流市场资源分散,企业规模偏小  

  据统计,北京现有道路货物运输企业48435家,其中64%是小规模的运输企业和个体运输户,平均每家商户拥有机动运输车不到3辆。运输资源分散导致物流成本难以降低,企业效益难以增加。这已经是当今北京物流企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4、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资源难整合  

  首先,缺乏社会信息平台建设,企业间没有信息接口,难以实现物流企业与用户间的联网和供应链管理等,社会物流资源难于整合,从而降低了物流的运作水平和效率;其次,旧有仓储设施,功能单一,设备陈旧,作业效率较低,作业质量不高,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产业运营的需要。此外,北京还特别缺少到发集装箱的拆、装场所和相应的管理措施建设。  

  以上种种,都影响了北京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弱化了北京经济发展环境,应该引起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本市物流资源分散问题的原因分析  

  分析本市物流资源分散、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在政府管理体系中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受计划体制和部门分割的影响,物流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物流产业管理上存在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使全社会难以形成综合性物流服务体系。阻碍了我市物流产业和物流市场发育,制约了北京经济的发展。  

  2、物流产业结构不合理,物流现代化技术手段落后  

  一是市场结构不合理,场、市不对口,造成有场无市和有市无场的双重问题;二是物流结构不合理,“一、二方物流”占统治地位,“三、四方物流”比重不大,“五方物流(供应链物流)”发展迟缓;三是储运结构不合理。运输设施严重不足,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铁路负担过重,水运和公路运输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仓储设施从总量上看较多,但多数是五、六十年代的陈旧设施,从布局结构和功能上都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信息化建设滞后,配送网络不完善,造成“电子商务物流”难以发展,“供应链物流”难以实现。  

  3、企业的运行机制不健全  

  我市的物流企业多半为原先仓储运输企业改造而成,业务多局限于传统范围,企业规模小、营运方式单一、服务功能不全、融资能力较差。又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许多国有企业各自追求“小而全、大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使物流资源不能整合,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分工。这种分散的多元化物流经营格局,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和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4、地区性物流法规不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目前物流法制条件较差,从而造成政府对物流管理的法律根据不足和执政职能的缺失。最终表现为市场管理的不得力,也使企业行为不规范,市场运行较混乱。因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在金融贷款方面,一般企业贷款就比较容易,而物流企业贷款难度就比较大。第二,在税收方面,企业自己物流是不单独纳税的,而“三方物流”公司则要缴纳各种税费;第三,交通收费和车辆通行管理等方面对“三、四方物流”与企业自己物流实行相同政策,由于各项费用较高,不具有价格优势,对专业物流企业的车辆通行限制与企业自有物流车辆采用同一标准管理,因此物流产业的发展受很大抑制。特别给跨区域的物流企业进京的外地车辆在本市的运行造成困难。所有这些问题都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  

  三、对北京市整合物流资源的几点建议  

  鉴于北京物流发展中资源分散现状的认识和对其成因的分析,特提出以下建议,供市政府参考:  

  1、市政府应尽快建立物流管理协调机制  

  为了北京物流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建立(市级)统一的物流发展协调会议机制,由综合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共同参与,统一协调全市的物流规划、物流法规、物流标准和政策的设计制定工作。通过政策法规和标准的执行实施物流管理,为物流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此外,市政府要加强与物流产业相关的各行业协会的协调,在物流发展规划、物流产业政策的调研和制定中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2、要制定北京统一的物流规划  

  北京市政府应强化物流规划的统一组织协调,组织专业力量,在吸收各区县、各部门以及产业部门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北京各层面对物流的需要,从“大北京”区域经济发展和增强北京经济辐射作用的基点上,搞好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开发新资源要与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相结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可行性研究,最后制定出全市统一的、更高层次的、全面的、综合的物流发展规划。  

  3、要制定地方性物流法规及行业标准,从多方面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支持力度  

  “法治”是实施物流管理的高级形式,物流法规和标准是物流法制的基本内容,是实施物流管理的根据,是提高物流效率和市场管理水平的基本保证。北京市政府应该组织力量作好调查研究,参照国家相关法律和标准,结合北京地区实际情况,在吸收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制定我市的物流法规和标准,并依照法律程序予以颁布执行。  

  同时,市政府需要做好调查研究,在制度上做必要的调整,制定优惠政策,从金融、税收、保险、交通等方面加大对专业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减少限制和不合理的收费,促进北京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4、要有效整合北京有形的物流资源  

  整合北京有形的物流资产,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新建物流场地设施的分布和功能定位;二是旧有物流场地设施的资产重组、技术更新和经营方式创新;三是对新旧资产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工与整合,形成合理的网络结构和创新的业态,以实现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四是利用参股、控股、合资、独资、联营、“业务连盟”等形式建立紧密型和松散型的物流公司,引导我市物流企业进行经营性改造。  

  5、大力支持“三、四方物流”的发展  

  市政府有必要利用经济调控职能支持“三、四方物流”产业的发展。如利用宽松的金融支持、交通管理、税收和保险政策等为“三方、四方物流”产业创造较好的发展环境;利用资质审查、市场准入、交通管理、区位限制等措施,引导“一方物流”向“三方物流”让渡;同时要促进“三、四方物流”企业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三、四方物流”的社会作用。  

  6、加大招商力度,吸纳国内外物流企业进京开展业务  

  目前北京建立的物流“基地”和“园区”,大部分被“一方物流”所占据,对北京物流市场的发育并不有利。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争取三、四方物流企业的进驻。特别是吸引跨国和跨区域的物流公司的进驻,使北京区位物流与全国物流及国际大物流沟通,带动北京物流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北京经济与全国及世界经济的融合,促进北京经济的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