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 会议新闻
来源:北京青年报
代表委员热议“人文奥运文明礼仪”
今年以来, 京城各大媒体在显著位置纷纷刊发关于建设“人文奥运文明礼仪”的报道,在两会上,广大代表委员对此给予高度关注和赞扬。昨天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纷纷表示,近期京城各大报纸刊登的“人文奥运文明礼仪”的专题报道,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入手,将文明礼仪的重要作用和“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名城,宜居城市”的功能定位联系了起来,让人读后很受启发。
梅蕴新代表注重礼仪中的“差一点”
身为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总裁的梅蕴新代表一见面就对记者说:“我非常喜欢看你们《北京青年报》上已经开了好几年的一个小栏目,叫‘文明就差这一点',也都是稍加注意就能做好的小事。我觉得媒体就应该发挥这样的作用,不断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举手投足,小而言之,关系到个人形象,大而言之,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形象。”
“比如平地上走路应该是女士优先,但如果是上楼梯呢?我问过很多人,说法都不一样。”梅蕴新代表饶有兴趣地举例说,“几天前我在《北京青年报》登的‘礼仪奥校'专版上看到,上楼梯时应该让女士走在后面,并且列举了很多国家相关的礼仪规范,丰富的材料和有力的佐证让人读后颇受教育,其实提高文明素质就是要从这些点滴小事做起。”
梅蕴新代表认为,对于旅游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对客人微笑、让路、记住客人的名字等等文明礼仪,是一种职业道德和职业标准;而到了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全体北京人不都要成为接待来自世界各地宾客的主人吗?因而也应该具备这样的“职业素质”。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应该让外地和境外的旅游者感受到我们北京人更高一筹的文明水准。
姬巧玲代表建议讨论金融业的“礼仪”
姬巧玲代表是国家开发银行原总经济师,现任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在金融领域担任多年领导工作的姬代表对记者说,当前电视台新闻前后搞的文明礼仪30秒的卡通动画片非常生动活泼,从拧水龙头到街头散步,从递交名片到与人握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点滴细节都被注入了文明礼仪的新内涵,因为人的素质高低是反映国际城市的重要指标,而文明礼仪就是人的素质的外在表现。
姬巧玲说,一般来讲,银行属于窗口服务业,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奥运文明礼仪教育反映在银行领域,就是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大力度开发出更高水平的金融产品,才能更好地为“奥运经济”服务。姬巧玲代表建议各大媒体除了介绍一般性的专题知识外,还应该开展一些专题讨论,从而加深人们对文明礼仪的认识。
钮小桦代表报道启发了我们的礼仪教育
昨天,市人大代表、北京第二中学校长钮小桦在小组审议间隙一边阅读本报的文明礼仪专版一边对记者说,日报、青年报的礼仪报道我每期都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出了一个全新的礼仪教育思路,即学校文明礼仪教育,除了要求学生,更要要求教师身体力行,让学生们在“体验”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二中在前段时间定出了“老师要主动和学生打招呼”的规定,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因为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会在孩子们面前产生很好的示范作用。目前,一进二中校门就可以看到师生互相问好的和谐场面。
钮小桦说,对中小学生进行礼仪、文明素质教育,家庭和社会也是两个重要环节,目前许多家长因为心疼孩子,根本不让孩子干家务。这就会使有些孩子对长辈的辛苦视而不见,所以在家庭教育中也要通过“体验活动”,让孩子们懂得关爱。
李保仁代表开办文明礼仪培训班
面对着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人们对文明礼仪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为提高人们文明礼仪的素质和修养,中央财经大学的李保仁代表在建议中指出,可以在报纸广播、电视上开办一些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讲座,适当地编辑成一些小册子,让人们从如何文明而礼貌地甚至是热情地待人接物学起。同时他还建议一些社会力量和政府开设文明礼仪方面的培训班,李保仁说:“我去过很多西方国家,人们把帮助别人当成是种乐事。比如走在街上,很多人都会友好地问候。一次我的一个同事因为看不懂路牌,站在路牌下皱着眉头,很多人都走过来问需要不需要帮助,让人很温暖,这是一种民族教养的很好的体现。”
他建议道:“奥运马上就要到了,我们不能让世人感觉到,我们是个文明礼仪很差的国家,因此我建议先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开设一些讲座和专栏,从如何友好热情待人接物做起;同时我建议一些社会力量和政府开设一些文明礼仪方面的培训班。”
孟大鹏委员礼仪教育引来点滴变化
“媒体对市民进行的礼仪教育我经常看,非常细致、实用”,市政协委员孟大鹏告诉记者,从周围人一些点点滴滴的变化,就能感觉到各种形式多样的礼仪教育已经深入人心,“比如公共场所说话声音小了,衣着更得体了”,崔委员认为,这些方方面面的礼仪知识,大家都将逐步反映在自己的言行举止中。
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专职指挥、艺术总监,孟大鹏体会更多的是:好的心态直接会影响到平时的言行举止。
从事了20多年合唱工作的孟委员,深切感受到练习合唱可以帮助人养成一些很好的习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教养”。“比如在合唱时需要团员该安静的时候安静,尊重其他人,有合作精神等”,这些好习惯在平时生活中就会表现为“讲礼仪”。
刘绮菲委员礼仪奥校进社区效果好
作为本报礼仪奥校的第一位老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刘绮菲委员一直很关注目前正在进行的市民文明礼仪教育。她说,本报组织的礼仪奥校进社区等活动以及其后推出的一系列专版形式活泼,举例恰当,非常贴近百姓,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刘绮菲委员特别谈到了外来人员的问题,她认为一个城市的礼仪水平不仅应该由长期居住的居民来评价,而更应该注重外来人员的感觉,这其中既包括外国朋友,也包括外地来京者。“如果一个只身在某个城市的外来人也能有温暖的感觉,这说明这个城市的市民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文明礼仪水平。”
张仲霖委员市民素质在细节学习中提高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体育局体操项目领导管理小组组长张仲霖认为,目前北京正在开展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对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相当有益。
“人文奥运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理念,涉及很多方面,但其实都是反映在我们生活当中的每一个细节。”张仲霖委员认为,目前正在全市开展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都从一个个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切入,使市民能够切身感受到人文奥运的理念。细节决定成败,在这样“体贴”的教育活动中,市民的文明素质也在细节的学习中不断提高。
张委员也认为,现在距离奥运会时间无多,社会各个部门都要增加一项工作内容———抓文明礼仪和市民素质教育,加大教育和培训的力度,尽快提升全市人民的文明素质。“像我们的教练,就要教育队员学比赛礼仪、微笑等每一个细节。”
赵荣国委员从报道中学到不少东西
赵荣国委员告诉记者,北青报的“礼仪奥校”我期期都看,其他媒体的礼仪报道也看了不少,还真从中间学到不少东西。我发现,许多中西方在习惯和文化上的差异,可能会带给人们交往中的误解。所以人们在交往中,首先要注意观察,看这些习惯、礼仪,别人是怎样理解的,然后进行换位思考,正确表镒约旱南敕ā?
其实这样的例子还真是不少。比如说中国人很热情,喜欢吃饭时热热闹闹,给别人敬酒,可到了国外的西餐厅才发现,大家吃起饭来都轻声轻语。如果大多数人都能够先看看或者先想想周围的人怎样处理这样的事情,然后按照一个标准来执行,那么本来对一些生活细节不太注意的人,也会感到不好意思,而逐渐改掉一些小的不良习惯。
纪世瀛委员礼仪专栏小处着眼考虑周到
“相对而言,大家还是更容易接受我们的传统礼仪的,而社区就是我们教育市民、提高公民素质最好的舞台。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现在我市各大报纸上都有奥运礼仪教育的专栏,有的报纸从小处着眼想得非常周到,内容小到日常的穿衣吃饭,大到一些国际礼仪,几乎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希望广大市民能认真阅读。”市政协委员纪世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纪世瀛委员告诉记者,例如一些“仁、义、礼、智、信”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修养,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而奥运会举办之时用外国人的眼睛来看中国人,他们不是看你的英语有多流利,而是来看我们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有中国特色的礼节是其中一个亮点。希望我们能重视传统的道德修养。
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