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 会议新闻
来源:北京青年报
“张委员的提案非常符合群众利益。”这是一位网友昨晚7点多在首都之窗在线访谈中的留言。此时,关于“北京在制定规划前要进行社会利益群体分析”提案的讨论正在热烈进行中,网民的意见非常一致。与网民一起在线交流的是提出此提案的市政协委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张三力委员。
“我并不是为某些人提这个提案,而是照顾到了几乎在北京生活的所有人,”张委员在讲述他的提案时这样开头,“我认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目标就是让在这个社会中生活的人,都能看到希望,都能在城市发展变化中,感觉自己的发展和提升。这样,在这个城市生活的绝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公平。”
张委员建议,有关部门在制定关于城市的发展规划前,最好充分了解目前社会上不同的人对于眼前的生活有哪些实际、具体的目标,在规划中有意识地照顾到,“规划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城市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能有幸福感。能够感觉到落实到自己头上的实实在在的关怀,自己确实从中有改善、有提高,感觉属于自己的利益不仅能实现,而且被保护,心里就会安宁,社会也就更和谐”。
张委员更倾向于按照收入来区分需求不同的人,比如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上收入等。张委员特别解释,他所说的让大家都感到公平并不是让大家生活都一样,“这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他认为实现这种和谐,可以先考虑解决“两头儿”。就是可以考虑让很富裕的人多承担些社会责任,比如从税收制度上进行调节。而对低收入者,最好能“放水养鱼”,让他们少承担或不承担社会责任,而是先过好自己的生活,“这同样对社会发展是贡献”。
“在我们和谐的、以人为本的社会里,发展规划最终的受益者应该是全体人,不应该把谁落下。”张委员说。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