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 会议简报
来源:
1月23日下午,委员们对市政府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就我市教育、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重视
马红民 、王晋堂 、李有毅 等委员说,在实现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全市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虽然政府在农村教育的发展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需要更加明确基础教育全面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希望能在报告里体现。
彭彧华委员 说,基础教育应均衡化而不应是优质化发展,才能彻底改变现有教育体制中的一些弊端,同时应加大对郊区教育的投入,才能做到城乡统筹发展。
兼顾减负和公平,电脑派位择校方式有待研究
王晋堂委员说,北京7年来采取电脑派位的方式并未解决初中招生的公平和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建议研究更好的兼顾公平和减负的科学措施来改进或替代电脑派位的方式。要重视保护未成年人双休日休息的权利。
治理教育乱收费不能一刀切
周晔 、诸平 等委员说,对教育乱收费问题的管理,总体方向是正确的,老百姓在这方面的意见在于赞助费价格与价值的脱离。在具体工作中不应只关注细节,使一些临时性的问题影响整个教育体制改革;在政策制定上应具有可操作性,不能一刀切;在政策的实施中,应注意反馈意见。
应给予特殊教育教师更多的关注
周晔委员说,在加强对弱势群体关心的同时,要关注特殊教育教师的身心健康。特殊教育教师长年在特殊的教学环境下工作,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建议就此事展开调研,并进一步落实30%的教师特殊津贴。
外来人口盲目增长给北京的教育增加了沉重负担
吴树勋、李有毅等委员说,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政策的发布,在解决打工子弟入学难问题的同时却给北京的基础教育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对此问题应当加强重视,建议制定相关政策,对外来人口入学的条件加以规范。此外,目前各个中小学有不少户口新进京的外地孩子中途借读,其中多为外地驻京办事处官员子女,有些购买户口者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在北京上学。从北京城市发展的容量考虑,对于这种现象应当加以规范。
教育发展应注意的两点
李里特委员说,北京市是全国教育资源较为集中的城市,但在教育问题上还需注意两点:一是应更加开放,尤其在招生问题上,应全部面向全国招生,减少资源浪费;二是重点抓好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给高校定位应该法制化
刘新成委员说,全面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中给高校的定位,应该有一套从提出到批准严肃、完整、明确的程序。建议定位应该法制化,应通过人大至少是人大法制委员会的认可。
建议取消英语四、六级全国统一考试
何福胜委员说,英语四、六级考试作弊、替考现象很严重,且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在各地教学水平极不平衡的情况下进行全国统一考试,本身很不合理,建议取消英语四、六级全国统一考试。
提高市民科学素质势在必行
田小平委员说,建议分析北京市的整体优势,在科技教育问题上做些文章,将提高科学素质作为提高北京市民基本素质的重要方面。
应加强对技术工人队伍的培养
杨明兴委员说,目前对技术工人关注少,应在政策上扶持,在舆论上引导,有计划地培养技术工人队伍。市政府有关部门应下大力气做好技术工人队伍的培养工作。
发展文化产业的几点建议
邬倩倩委员说,北京是发展文化产业最好的地方,投资能力最大,人才水平最高,要尽快制定优惠政策,否则容易造成人才和资金的流失。
胡志鹏委员建议:发展文化产业,一要明确文化产业规划的目标、范围;二要建立文化产业的配套设施,出台实施细则,规范文化产业发展,使之与首都经济相匹配;三要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北京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应该加大文化的比重
鲁军、吴江、谷建华等委员说,报告中涉及到文化发展状况的地方不多,应该加大比重。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市政府在文化方面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绩,还存在怎样的问题,都应该在报告中有所反映。此外,2005年有关文化建设方面的措施应该准备得充分一些,市政府对“新北京、新奥运”、对首都文化的建设应有明确的重点,应加大支持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