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 会议简报
来源:
1月24日上午,委员们继续讨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就改革会议形式、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等发表意见建议。
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有效开会形式
史朝、朱蓉先、华生、王德煌等委员说,要改革政协开会的方式,目前这种方式效率很低,应在全国带头做重大改革创新。政协大会期间分组讨论应根据不同主题,让委员有所选择地参加,或组织行业、领域类似的组别开展联组讨论,多一些交流互动,掌握分享更多信息。这样可以就有关问题进行更高层次、更集中深入的讨论,提高发言质量,对于形成共识的问题也便于让其他委员附议。而且这样做新闻媒体也会更感兴趣,更为关注。
王安耕委员建议,要改革大会发言形式,倡议使用多媒体形式,可以只讲要点。这样内容生动,重点突出,能够更加吸引人。同时对大会发言的作用要有准确定位。目前,提案定位已经很准了,要拿出解决方案,没有方案,没办法办理。大会发言正好相反,要在概念上、理论上,对关系大政方针、尚未引起重视的问题进行充分论述,引起大家的充分注意,引起有关领导重视,为以后决策提供参考。
加强理论研究切实发挥作用
王德煌委员说,在发挥政协的作用方面,要强调有所为,尽量少说有所不为。委员、常委出席率不高,应想办法,作出适当规定,否则政协这个机构的作用就会下降。但反过来,有些委员、常委工作业务忙,难以参加各种会议,这也是一个问题,最好是有一部分专职委员、常委,这个矛盾要研究。
叶文虎委员说,目前这种政治协商会议存在泛政治化倾向,大家讨论的多是一些具体问题。政协委员究竟关注哪几个问题,应好好讨论一下,琢磨一下。政协化解矛盾的职能不是主要的,而应起积极建设性作用,要集思广益,探讨发挥政协作用的新途径、新方式,从机制上让政协工作效率更高。提案不在于多,而在于真正解决问题,否则反而给政府部门造成负担。
提高政协信息化工作水平
张树华、张范、孙宝启等委员说,政协工作中发的资料较多,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互相夹杂,有时误事,可以用电子邮件方式,比较快捷、方便。有的资料,可以放在网上,通过电子信息化系统,走电子渠道。重要通知,可以要求回复,效率会提高。但各个委员条件不同,个人喜好不同,可以先填个表,做一下调查,按个人不同习惯,分别处理。现在的提案电子钥匙用起来不方便,想在提案中加入图片,不能操作,最好提升现用版本,可以附加图片或POWERPOINT。
刘贵龙委员说,政协会议的大会发言等资料可以提前整理好放到网上,这样既节约资源,又减少工作量,委员也可以有选择地阅读。无纸化办公,也是信息化的一种形式,政协应该在这方面做出表率。
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
王汉长委员建议,政协今后在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发挥专委会基础平台作用、发挥闭会期间政协长效作用方面还要进一步研究推进。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不只是主席、副主席和政协常委们发挥作用,广大委员都有非常高的参政议政的热情和责任感,如何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要多动脑,多做文章。专委会作为委员发挥作用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要充分发挥基础性平台作用。只有发挥闭会期间的长效作用,在民主建设的大舞台上,政协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
加强对执政党和政府工作的监督
宋正纯委员说,以前政协的监督都集中于政府工作方面,今年政协应该加大对执政党的监督力度,探索政党监督的有效途径。
肖鸣政委员说,在大会期间,建议由有关人事部门利用这个机会发放问卷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回答,对政府部门工作进行考核测评,也是履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一种方式。
绛云、何小威、蔡少青、林志远等委员说,政协可以率先尝试对民主监督建立“不可行性工作机制”,由政府提出项目(如重要的决策、重大的立项等),交由政协进行逆向思考,进行不可行性论证,使政府重大法规、项目更加完善,避免或减少决策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