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学习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五年成就巡礼

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化为思政课堂的鲜活案例 高校思政课接地气成了“香饽饽”

时间:2022-06-04   来源:北京日报

  “从1987年的市长电话发展至今,12345市民热线已经成为北京城市服务的总客服,是城市治理的‘中枢线’和‘一号响应’。”在中国人民大学思政课教师杨子强的课堂上,“接诉即办”“回天行动”等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成了思政课堂上的鲜活案例。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党的十九大以来,本市将思政课建设作为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尤其是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后,首都高校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发展壮大思政教师队伍,提高思政课吸引力。思政课教学越来越接地气,并日益成为青年学生追捧的“香饽饽”。

  开门办思政

  创新打破刻板印象

  2002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宋振美第一次走上该校思政课讲台,当时的场景令她至今都记忆犹新——台上的自己讲得兴高采烈,台下抬头率极低,有些学生甚至开起了“小差”。当时的宋振美很难想象,20年后的今天,自己的课堂竟座无虚席,课内课外发言探讨尤为“火热”。

  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来自60余所首都高校的500多位思政课教师参与集体备课,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一群教师聚在一起,开始琢磨如何将思政课讲活,让学生们爱听。“不能冷冰冰地说教”“让思政课走出教室”“将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融入课堂”……教师们边总结边反思,开启了思政课的转型之路。

  开门办思政,让教师“看北京、看变化、看成就”,是北京高校思政课转型的创新之举。近年来,教师们走进市国资委、冬奥组委、市人大、市政协等单位现场备课,观摩学习。北京市教委还联合国家大剧院、中国电影博物馆等,打造“剧院里的思政课”“电影中的党史课”等特色课程,将首都“四个中心”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动能,汇聚起“三全育人”的强大合力。

  质量提升年、个性化教学诊断、一师一档等制度举措的落地见效,也为思政课质量提升打出了一套“组合拳”。2021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师苏珊珊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教学档案”,上面清晰地记录了她入职以来的成长培训情况、教学评价、教学感悟等。“这份教学诊断报告,为我改进教学方法指明了方向,也让我对讲好思政课更有底气了。”

  高校思政课不能“曲高和寡”,而要“润物无声”。

  随着创新转型的深入,思政课曾经“沉闷说教”的刻板印象被打破,许多教师也走上了成长发展的“快车道”。他们不再是校园中默默无闻的配角,而是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成为立德树人舞台上的主角。

  服务保障重大活动

  “大思政课”遍地开花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中央财经大学学生赵建铭庄严宣誓。几个月后的2022年2月4日,他换上厚重的防护服,站到首都机场的冬奥志愿岗位上,用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包括赵建铭在内,1.4万名首都高校师生参与志愿服务,他们共上一堂“冰雪上的思政课”,为北京这座“双奥之城”书写了最美的“金名片”。

  冬奥赛场旁,一支支冬奥志愿者临时党支部建立起来,首都高校从服务保障工作中发掘育人元素,讲好思政“微课”。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在临时党支部中开展了主题党团日活动,引导青年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服务冬奥会期间,仅北京联大一所高校就有500余名学生志愿者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北京冬奥会落幕后,一堂别开生面的首都教育系统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大思政课”在线上播出,冬奥会冠军、建设者、科研工作者等纷纷拿起话筒,向学生们讲述自己的冬奥故事。高校志愿者也纷纷走进中小学,让冬奥精神在校园里落地生根。“长时间高举引导牌、脚踩高跟鞋不停练习行走、室外彩排寒风刺骨……经历过磨炼,这段记忆才显得更加完整和珍贵。”北京师范大学冬奥志愿者詹圣念说,在未来的道路上,她要一直把冬奥精神传承下去。

  服务保障国庆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近年来,一堂又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在京华大地上开讲,在服务保障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一线,首都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交上了完美答卷。

  筑牢防疫思想防线

  疫情下的思政课依旧精彩

  “当前的思政课,关键是教会学生透过抗疫实践,领悟‘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认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2019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为加速运转的城市按下了缓行键。两年多来,北京打赢了一轮又一轮疫情阻击战,首都高校因势利导,一堂堂形式多样的疫情防控“大思政课”正如火如荼进行。

  班团会上、深度辅导时、志愿服务中……哪里有师生,疫情防控的思政课堂就延伸到哪里。

  北京高校发挥校领导“领头雁”作用,党委书记、校长带头为师生讲授有深度又有温度的疫情防控“大思政课”。中国人民大学把防疫思政课开到学生宿舍,组织学校领导和辅导员与学生话家常、聊诉求,一对一交流解惑。“校园网免费流量增加了,食堂营业时间延长了,超市的新鲜水果也在打折售卖。”该校学生任鹏飞说,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学校将关心关爱传递给了每一位学子,真正做到了“隔离不隔爱”。

  如何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耳走心?生动实践就是最鲜活的思政教材。

  北京科技大学把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的故事编排成舞台剧,将美育教育与疫情防控结合,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疫情防控思政课入脑入心。“没问题!”“明早准时到!”“我可以!”在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志愿服务岗位上,青年学子彰显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办好高校思政课,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本市将紧抓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重大契机,坚持以首善标准办好高校思政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