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学习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更加奋发有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时间:2022-06-27   来源:北京日报

  新时代,新蓝图,新北京。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时代命题,北京已进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要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北京的发展要着眼于可持续,在转变动力、创新模式、提升水平上下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0次视察北京、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以透视历史、洞悉未来的战略眼光,为首都发展指明了方向。

  党中央在战略上布好局,北京在紧要处落好子。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两区”建设,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需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近些年,北京打出“五子联动”的“组合拳”,形成带动高质量发展的叠加效应。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首都发展不断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生动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

  傍晚时分,晚霞中的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与大运河流光溢彩。本报记者 白继开摄

  减量提质 激发创新动能

  西直门外,曾经人潮涌动的“动批”淡出北京人的记忆:过去的天和白马市场现在是北矿金融科技大厦,四达大厦改造后更名为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世纪天乐市场变身北京金融科技中心……名称的变化折射出产业的革新——这片区域正转型国家级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与金融街和中关村融合联动发展。

  相距20公里的大红门地区,也自2014年启动疏解,45家服装批发市场陆续关停、拆除、转型。如今,静下来的大红门地区正打造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首都商务新区。

  “动批”“大红门”之变,正是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的缩影。

  2017年,《北京城市总 体规划(2016年—2035年)》获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按照新总规要求,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实施“减量发展”的城市。以新版总规为“施工图”,北京瘦身健体,查补短板,在都与城、舍与得的思考与权衡中迈向现代化新征程。

  累计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近2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市场和物流中心644个;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连续减量约110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城六区常住人口近5年来连续下降;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高校新校区启用,部分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启动分期分批疏解……

  长长的减量成绩单背后,是首都城市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型,以“减法”换来高质量发展的“加法”:全市公共服务布局更加优质均衡,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提高到98%,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从2015年的67.2%提高到2020年的86.8%;20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得到综合整治,渐进式城市更新百花齐放,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更加靓丽。

  减量发展更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打开了更大空间,科技、商务等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由2013年的40%升至2021年的6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24%,超额完成总规目标。面向前沿,抢抓机遇,北京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阵地,不断加码基础研究布局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两区”引领 培育增长潜力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SMC工厂里,各有所长的工业机器人正忙碌工作。作为世界知名的气动元件制造商,SMC已在经开区建成运营3个工厂和1个研发中心。“两区”建设启动后,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决定将中国区总部落地北京。

  “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拿到企业名称核准,到正式拿到营业执照,仅仅用了3小时。” SMC相关负责人对这标志性的一天印象深刻。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庄严宣布:“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自此,北京“两区”建设扬帆启航,搭建起首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通过“两区”建设引领,2020年1至10月,全市新设外资企业1537家,同比增长60.6%;实际利用外资145.2亿美元,同比增长10.1%,较2019年同期增长7.9%。自贸试验区以千分之七的面积贡献了全市近3成的外资企业增量。

  把握机遇,培育潜力,首都发展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从压茬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到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全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北京标杆”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北京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断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1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占全市GDP比重达到40.4%。其中,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年营业收入达到2.2万亿元,继2018年突破万亿规模后,仅用3年时间就实现翻番,占全国比重达到25.7%,居各省区市首位。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在全国率先实现新型数据交易模式的实践落地,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启动3.0阶段建设,“长安链”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北京数字经济规模高速扩张的同时,也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和产业培育模式,释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活力。

  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北京促进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双升级”,形成激发“五子”活力的重要基点。在潮流地标三里屯,接连亮相的“北京首店”“全球旗舰店”,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伴随城市更新和商业迭代,王府井等22个传统商圈基本完成升级改造,更多新品牌、新体验被引入京城。据统计,仅在2021年,就有901家首店、旗舰店落地北京,是上年的近5倍。古都北京,日渐呈现出国际化的时尚面孔和消费引力。

  “两翼”齐飞 协同发展提速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地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从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发展,到高质量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从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到深化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和联防联治,8年来,北京持续增强与津冀协同联动,区域发展一体共进、踏浪前行。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东南侧,紧邻城市绿心的张家湾设计小镇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碧波林海间。铜牛老厂房华丽变身北京未来设计园区,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落地,一座“设计小镇、智慧小镇、活力小镇”的崛起,见证着城市副中心的崭新气象。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时强调,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坚持规划先行、质量第一。要把规划执行好、落实好,把蓝图变为实景,使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这座千年古都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牢记嘱托,北京以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一年一个节点,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开——

  每年保持千亿投资规模,重点工程加速落地,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全部实现主体结构封顶,环球主题公园开园运营全球瞩目;

  超过1.4万家优质企业入驻运河商务区,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正式开业;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火热建设,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

  120公里外,另一“翼”雄安新区也蓄势待发。

  2019年9月,北京以“交钥匙”的形式在雄安新区全额投资建设3所学校、1所医院,建成后分别由北海幼儿园、史家小学、北京四中、宣武医院提供办学办医支持。如今,幼儿园、小学项目已建成交付,中学项目即将竣工,医院项目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及机电安装。

  随着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从北京西站到雄安新区的时间缩短至50分钟。轨道交通的同城效应,让三地产业链得以在更广阔的空间优化布局,面向未来的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世界级城市群正在京津冀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