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学习 > 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 学习园地

吴森堂:不忘合作初心,携手勇担使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百年大会上的讲话心得体会

时间:2021-10-27   来源: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历史的使命与中国共产党

  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腐朽的专制统治导致中华民族深陷于内忧外患、生死存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倒悬之危。为探索民族救亡图存之路,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反抗,抛下了头颅洒尽了热血。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赴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武器”。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统一战线自发掀起的“五四”爱国运动潮流,使得中国知识分子觉醒,中国工人运动兴起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使命。

  中国共产党为民而生,中国共产党为民而兴。中国共产党自创立始就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大历史使命,并为此光荣使命联合起广泛的统一战线,从毛泽东喊出“人民万岁”到习近平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伟大成就。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掷地有声的论断—“这在世界上只有我们党和国家能够做到,充分彰显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二、统一战线与新型政党制度

  在近百年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历史中,先后提出了民主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等名称,都体现了各个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和任务。早在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2020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同时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把民主党派明确定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是中共中央对我国各民主党派的政党性质和政治地位作出的新的科学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定性形成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从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到响应中国共产党“五一口号”携手建立新中国,从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毛泽东喊出“共产党万岁!民主党派万岁!”到邓小平提出“民主党派是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力量”,从1989年14号文件提出“民主党派是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到2005年5号文件提出“民主党派是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政治力量”,从十八大后2013年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定性“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主党派定性形成的历史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对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战略思考和科学谋划,对于指导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三、携手新时代,勇担新使命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状况和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统一战线已经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的战略决策。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加快补齐基础性短板,强化抵御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是要充分认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对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成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对标“四新”“三好”总要求,着力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理解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刻认识新发展理念对于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意义。更要深刻领会中共北京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和十六次全会精神,在中共北京市委的领导下,在坚持新发展理念上保持思想和行动自觉,做到在“政治上靠得住,在工作上叫得响,在群众中形象好”,在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供给侧改革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凝聚广泛共识,为更好服务于“四个中心建设”和首都高质量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有效途径的北京行动贡献出参政党成员的应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