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均泳委员:致力打造能源发展的“中国方案”

日期:2025-07-21    来源:北京观察

字号: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新时代能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顺应全球发展大势、适应时代要求的能源转型之路。
  北京市政协委员、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总经济师相均泳,就是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坚定拥护者,更是这条中国能源转型之路的忠实践行者。
▲相均泳参加“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节目
  笃学力行
  相均泳身上有着山东孔孟之乡那种好学求真的特质。早年在省内上大学,毕业后赴韩国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担任讲师。常人眼里,在重点大学当老师已经是难得的工作,一辈子衣食无忧。可骨子里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对研究的精益求精,促使他放弃优厚待遇,先后担任韩国庆熙大学管理学院科研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直到现在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总经济师。
  当别人惊叹于相均泳在履历上一连串耀眼的经历时,他却始终认为,要在有限时光里,凭借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个人价值。
  对于他来说,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开展了一系列创造性的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在那里的任职研究经历,为他打下了学术和决策研究的坚实基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指示,为中国智库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相均泳积极投身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开启了他的高端智库工作生涯。在他看来,智库是思想理论的容器,是理论话语的策源地和发散场,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智库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整体发展走向。
  在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智库工作,不仅要考虑政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还要考虑社会影响力,要面向社会为党和国家的政策做宣传。密集而饱和的工作,让相均泳在这三个方面都取得了快速成长,他曾有过1年间写出100多篇研究报告的高产经历。
  在这期间,相均泳和团队多次参与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规划制定和重大课题研究。由他们协助承办的2016“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在西安举行,相均泳和团队完成的《“一带一路”建设三周年进展报告》在会上正式发布,得到了国内外各方的广泛关注。此后,他们还参与起草了中国第一份“一带一路”白皮书:《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为配合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更好地解读“一带一路”,他们完成了《“一带一路”故事》丛书(六大语种),用深入浅出、易于国际传播的语言向世界各国人士讲述“一带一路”的故事。
  2016年在中国举办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20峰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是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T20)的承办方之一,相均泳积极参与了相关会议工作,由他执笔的汇报材料,更是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并做了重要批示。
▲相均泳参加“北京时间”节目
  为“中国方案”全球化不懈奋斗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倡议,强调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该倡议被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目标是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构建跨国骨干网架,整合全球清洁能源资源。
  对相均泳来说,之前的工作更多偏向理论研究。为了让自己的研究成果给国家战略布局提供更多决策参考,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绵薄之力。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的感召下,2017年,他毅然加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投身于实务工作。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是中国发起成立的首个能源领域国际组织,于2016年在北京正式成立。目前,拥有会员单位1346家,覆盖142个国家,涵盖能源、电力、交通、信息、金融、科技、气象、环保等多个领域,并已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咨商地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观察员身份。
  在相均泳的参与下,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全球能源互联网规划报告》,提出分国内互联、洲内互联和洲际互联三个阶段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路线图,制定跨国联网标准,这是“中国标准”在全球行业树立的世界级标杆。
  目前,中国已建立了系统的特高压与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制定企业标准356项、行业标准90项、国家标准44项,编制国际标准19项,特高压交流电压成为国际标准电压。
  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相均泳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他编写了《全球碳中和之路》《中国碳中和之路》《破解危机》《中国清洁能源基地化开发研究》等10余部出版著作。参与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报告、“一带一路”能源互联网、全球能源电力绿色转型创新实践案例2023、全球能源互联网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研究、“一带一路”国家能源数据手册等10项重大报告。他和团队组织完成的全球能源互联网解决无电、贫困、健康问题行动计划纳入联合国高代办会议成果清单,被建议向全球推广。
  在能源与产业协同转型发展研究方面,相均泳和团队完成的非洲“电-矿-冶-工-贸”联动发展模式纳入中非合作框架。开展“能源与产业协同转型发展”“全球高耗能产业绿色发展与布局”“中国高耗能产业绿色发展与布局”,以及“绿电绿氢重塑新型工业体系”“新能源与高载能产业一体化规划开发研究”等一系列报告。
  完成了3项能源国际合作机制研究工作,其中“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和电力合作机制研究得到国家能源局重视,并在第三届“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论坛发布。成功开展“双循环新格局下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战略路径研究”“跨国跨洲清洁能源电力互联和贸易合作政策机制研究”等8项研究课题,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研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思考”“沙伊和解与中东能源电力合作”等20余期研究专报。
  与此同时,相均泳和团队还注重研究能力的建设,构建支撑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的“中国经济-能源-环境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中国投入产出模型”等研究工具和经济社会数据库。采用导师制、专家研讨、调查研究等多样化形式,不断提升队伍的专业能力、文字能力、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努力培养一支跨专业、复合型的研究队伍。
▲相均泳全会期间接受采访
  为首都发展建言献策
  2023年1月8日,相均泳正式加入北京市政协这个大家庭,成为一名光荣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在全会期间,他作为新任委员有幸参加尹力书记出席的“坚持‘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界别联组会,并进行专题发言。对相均泳来说,这是组织对他的信任和肯定。
  “成为政协委员后的最大变化是业余时间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这是相均泳的切身感触。这些挤出来的时间,都被他用来参加政协活动进行委员履职,这让他感觉业余时间更加充实,更有价值。
  “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工作该如何推进?绿色北京战略如何落地?”这是相均泳在市政协组织的零碳园区调研中一直思考的问题。他发现企业数字化绿色化仍然面临诸多困境,而北京作为首都应该率先破局,做出榜样。
  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相均泳在北京民进经济委会议上提出了《深入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全面推进数绿融合发展》课题,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由相均泳牵头,和多名专家学者组成了课题组进行深入研究,民进北京市委也将数绿融合课题定为2023年度调研课题。
  课题组马不停蹄展开调研,脚步走过了北京、内蒙古、天津、四川、贵州、湖北六省市,与多地发改委、经信局、科技局等政府部门和高新区管委会、中小企业促进会等单位开展了十余场座谈会,实地考察北京金风科技智慧园区、鄂尔多斯远景零碳产业园等四家低碳园区,以及三峡、远景、腾讯、蚂蚁科技等二十余家企业,深入了解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痛点堵点,聆听一线企业意见建议,力求全面准确深入把握问题,找到切实有效的破局之策。
  在充分掌握调研资料的基础上,相均泳带领课题组结合北京数绿融合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主要问题,参考国内外先进实践经验,撰写了《关于深入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全面推进数绿融合发展的提案》,总结数绿融合发展中的技术困境、协同困境、成本困境和要素困境,提出具体政策建议。作为民进北京市委的党派提案向十四届北京市政协第二次会议正式提出,并被确定为大会发言提案。
  他还积极参与市政协“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包括“供水保障”“公园管理服务优化”“餐饮油烟治理”“居民住宅老旧电梯安全监管”“物业服务规范管理”等。作为“餐饮油烟治理”民主监督小组召集人,他参加了“接诉即办”改革专项小组月度例会,并作了“深化公众参与共治餐饮油烟”的发言,得到了小组领导和市生态环境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在“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平台上,他深入了解市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高频共性问题,较为全面地掌握政府部门的工作思路和计划,从而提出了更具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让政协履职融入到了首都治理实践。
  相均泳始终认为,履职不仅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做到“上接天线”;还要紧紧扣住首都发展战略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结合个人专业所长,做到“下接地气”,才能真正履好职尽好责。记者:秦焕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