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起委员:民营企业家理应与国家命运深度绑定

日期:2025-05-12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现在我越来越感觉到这句话的含金量。当前并不是一个企业家自由竞争、肆意成长的年代,随着国与国竞争的加剧,丛林法则开始重现,企业家获得足够安全感的唯一办法就是背靠祖国。”近日,记者与北京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畅聊两个多小时,多年的民企创业经历,长期对民营经济研究的偏爱,以及与数百家知名企业打交道的实践,让他对记者几乎所有提问都能给出满分的答案。
  记者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观点是,李志起表示,“中国有一批科技领先型企业,更要对此有深刻思考,光靠技术本身的领先,无法成长为一个伟大的企业,企业发展必须要与国家安全、社会进步、民族复兴这样的使命紧密绑定在一起。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随着国家的命运发生改变,也会出现一批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欧洲和美国当年都是这么走过。事实上,一个不爱国的企业家,在国际舞台上也不会收获真正的尊重。”
  重新认识新一代民营企业家的需求
  在记者的印象中,老一辈民营企业家“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似乎是刻进骨子里的自觉,而新一代民营企业家则更加天马行空一些。对此,李志起表示,“老一辈企业家多是草根出身,他们正在退出历史舞台;‘92派’大多从体制内出来下海经商,他们都比较有眼光,也有专业背景;‘80后’‘90后’或者作为企二代正在全面接班,或者作为创业者正打开一片新天地,他们大多留过学见过世面,不管是成长背景还是生活阅历都和父辈们有很大差异。”
  李志起自认为是中生代,与各类企业家都有良好接触,因此也能看到新生代企业家的迷茫,“与西方企业家在纯市场环境中长大不同,新一代企业家既有传统文化的认知,又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回到国内做事业需要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包括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市场环境的多元内卷、政策监管的剧烈变动等等,这个时候其实他们很需要外界的帮助。”除了父辈们的传、帮、带之外,李志起认为,作为民营企业的“娘家人”,各级工商联需要创造条件创新工作带动新一代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可谓责任重大。
  “现在和新一代企业家对话,如果对海外不清楚,对企业不熟悉,就很难了解他们的想法,也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光做思想政治工作,不解决实际问题,不提供科学指引,不能帮助企业家更好地了解世情国情、中国市场特点、政企互动模式、家族传承难题,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新生代企业家对工商联的认同感就不会太强。”让李志起欣喜的是,如今工商联系统也在发生很大的改变,“北京市工商联开始从多个政府部门交流干部,这些新血液、新力量的到来,一开口就能听出对企业事务非常明白,他知道中小企业最迫切需要的是研发经费的支持、应用场景的支持、定向政策的支持。”
  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是民企成长沃土
  约访李志起等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因为他很忙,今年还赴各地作了10场学习贯彻民营企业座谈会和全国两会精神宣传活动。“在和企业家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因为‘远洋捕捞’趋利性执法,曾降至冰点的民营企业家信心正在逐渐恢复,尤其是2月17日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之后,让民企最为关注的两大诉求——公平对待和法治保障都开始有实质性动作,原来躺平的企业家们在安全感获得保证后又纷纷撸起袖子加油干了!”李志起说。
  在李志起看来,企业家信心指数跃升,核心驱动力源于“政策+市场”信心的修复。具体情况如下,政策确定性增强:从“制度保障”到“法治闭环”,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二审稿明确“平等保护产权”“规范执法行为”,最高法2024年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46件,司法纠偏机制强化企业家安全感。技术创新红利释放:AI+战略与全球价值链重构,超九成受访企业已应用或计划应用人工智能,AI大模型降低研发周期40%,中小企业通过云端算力共享实现“轻资产创新”。全球化新路径:从“被动出海”到“主动布局”,71%企业加速布局东南亚市场,跨境电商渗透率突破45%,税务“税路通”跨境服务覆盖120国,海关AEO认证企业通关效率提升50%。
  更让人信心倍增的是,以往国家鼓励发展民营企业,可能偏向于在局部领域对民营经济进行政策松绑,现在正从以往的渐进式改革迈向整体性制度重构的全新阶段。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并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列为重点任务。李志起告诉记者,这一极具突破性的表述,意味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模式将从“政策倾斜”转向“制度重构”,一个更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环境,一定能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更为广泛、深入的发展。
  此外,备受期待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也正在逐一落地,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让民间资本有更大发展空间”,表明公平竞争环境的法治化升级,从“监管约束”转向“权益护航”。“在过去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内卷式竞争’‘违规异地执法’‘远洋捕捞’等现象曾长期困扰民营企业,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李志起介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写入政策文本,并明确提出“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这一显著变化,标志着政府在对市场竞争秩序的治理理念和方式上,实现了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向法治化轨道的重大转变。
  当记者提到因为“六小龙”而广为人知的杭州营商环境时,李志起表示,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北京市营商环境连续三年保持全国领先。“营商环境的竞争力,不在于政策数量的堆砌,而在于对经营主体细微痛点的制度性回应。其实DeepSeek和宇数科技的主要研发团队都在北京,DeepSeek的首个大模型还是在北京备案,这就是首都的责任和担当。”李志起指出,北京市应进一步强化“围绕特色产业抓营商”的理念,聚焦科技服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与新质生产力紧密相关的核心产业。“最近,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选择在北京亦庄开跑,这就是营造良好产业生态环境的一个创举。北京及亦庄在具身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已形成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和全链条协同优势。”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民企争当促进者
  谈起对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的学习,李志起认为,有两个新提法值得关注,一是号召广大民营企业家不仅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还要当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二是首次提出民营企业要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从建设者到促进者,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建设者谁都可以当,只要你是劳动大军中的一员,促进者的要求就高多了。我个人理解,促进者就是要发挥你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推动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往前走,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如何才能实现上述目标?唯有科技创新,这也意味着新质生产力主要靠民营企业来创造的观点被接受了,这是对民营企业家们的极大鼓励和重要指引。”
  数据显示,民营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90%的高新技术企业?。李志起表示,随着政府默认民企在科技创新、科技竞争中的重要地位,也对民营企业提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细化,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调企业治理现代化,包括接班人培养、生产要素管理机制完善等,体现对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视。同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目标,首次从社会生产力、科技教育、超大规模市场、基础设施等维度,全面分析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凸显国家战略与民营经济的深度绑定。
  “以前我们说民企是给点阳光就灿烂,其实就是在夹缝中生存,集中于传统加工制造业和生活服务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靠成本的红利活着。”李志起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动能转换方面,展现出全新的思路和举措,将“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与“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加速前行”并列提出,这一表述与往年单纯强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提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报告提出的“设立专项基金”“搭建产学研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组合措施,推动民营企业从“跟随者”向“领跑者”转型。“今天的民营企业要实现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塑造的根本转变,特别是不要在低纬度上内卷,要按照国家战略和政策要求,不断提高质量,制定合理价格,拼创新、拼水平,企业在市场上才能更有竞争力。”李志起对民企的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