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凤芹委员:深耕财经 报效家国

日期:2025-04-27    来源:北京观察

字号: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经济的综合反映。财政对国家的资源配置、收支分配、宏观调控政策性极强,一收一支,一举一动,事关国家利益、民生大计,党领导下的财政工作始终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从我1987年读大学学习财经专业开始,已经在这个领域做了38年的研究”。她是中国知名的财政专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政协委员,韩凤芹。
韩凤芹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财政人的情怀
  “我们研究院是在第一代领导人的关怀下成立!”韩凤芹自豪地说。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与共和国同时代。1956年6月,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财政部要加强财政经济问题研究的指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正式成立,2016年2月更名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从韩凤芹2003年来到这里读博士开始,她已经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工作了25个年头,主要从事财政理论与政策、财政科技政策、财政教育政策等领域研究。
  “我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作为财政研究人员,能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专业力量,和国家共同进步,我很自豪”。
  多年来,韩凤芹紧密结合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体制改革情况,围和政策研究,为国家决策和国家治理建言献策,为财政政策提供智力支撑。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发挥智库的前瞻性、理论支撑作用,积极为推动财政改革建言献策。近年来,她主笔的多篇报告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财政部领导的多次批示。共出版学术专著4部,合著2部。在《财政研究》《中国软科学》《科学学研究》《宏观经济研究》等学术期刊,独立或合作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或被省部级及以上内参采用上报成果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部委委托课题、地方政府委托课题等70余项。
  韩凤芹也从一名刚刚踏足专业领域的“新兵”逐渐成长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作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的博士生导师,韩凤芹还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性财政人才的重任。她秉承立德树人,以德为先。踏实修身、扎实干事,研教结合、言传身教,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一重大论断,将财政的职能定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财政在统筹“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日益重要的职责使命。
  对于韩凤芹来说,国家的要求就是财政人工作的目标,路虽远行则将至。
韩凤芹和她的“最美家庭
  家风传承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在2021年全国妇联组织的第六届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中,韩凤芹的家庭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最美家庭”代表,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
  这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大家庭,上有期颐之年的奶奶和耄耋之年的公婆,下有几岁的侄外孙,五世同堂,上和下睦。家人们秉持着“美德持家、和谐维家、清风润家、团结兴家”的家训,有困难抢着上,有利益互相让,十几口人的大家庭代代赓续着红色基因的荣光,和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成为这个幸福家庭最殷实的家底。
  “一个人需要有精神支柱,一个家庭同样需要有精神支柱。我们家的奶奶无疑是这个大家庭的精神支柱和灵魂人物。”韩凤芹介绍说,爷爷是抗日英雄,在1945年日本投降前被杀害,当时的奶奶才二十多岁。家庭的变故并未击垮她,反而让她的内心变得愈加强大,年纪轻轻的她独自一人抚养年幼的孩子、照顾年迈的双亲,同时还在村里担任妇委会主任,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但再苦再难她都坚强地挺过来了。后来,儿子成家,她又陆续照看了三个孙子、三个曾孙,为这个大家庭劳心劳力,倾情付出。虽然奶奶一生历经风雨坎坷,遭遇重重磨难,但老人的口头禅是“感谢党和政府”,在她的心里,正因为有党的好政策、政府的关爱,才让她现在享有天伦之乐、儿孙绕膝的幸福生活。
  时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韩凤芹的公公获得党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老人捧着奖章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枚纪念章,是对听党话、跟党走的具有50年党龄党员的集体致敬,也是对老一辈党员无私奉献为民情怀的最高礼赞。是荣耀的传承,更是家族时代信仰的传递。”对这份沉甸甸的荣誉韩凤芹是这样理解的。
  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家风代代传承,深深地扎根进这个大家庭,融入了每个成员的血脉当中。全家十几口人,性格特点不一,身份多样、职业多元,如何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是一门学问,却也很简单。“进的一家门,不说两家话。孔子的‘和而不同’理念是我们家处理家庭关系的一大法宝。”韩凤芹分享说,要懂得欣赏每个人的优点,尊重其特性。
  幸福和睦的家庭需要每个成员的付出,共同的价值观影响着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全家人用孝心、真心传播着淳朴的家风。“少说多做是我们家每个人的信条,做得多了,计较自然就没有了。”有事都冲在前面,困难再多也不怕;有利益互相谦让,再少也是多。韩凤芹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韩凤芹参加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我是政协委员
  在韩凤芹看来,政协委员是荣誉更是责任。
  “以前只知道委员特别光荣,但不大清楚委员的责任义务,不知道怎样做好履职服务”。
  如果说她以前对政协和政协委员的认知是一张白纸,那么现在这张白纸上正有一支画笔一笔一画地勾勒轮廓和填充色彩。
  韩凤芹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各种例会、研讨学习、专题调研、现场视察等活动。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使她了解人民政协一路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不断增强自己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深刻体会到只有始终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严格遵守和履行人民政协章程,牢牢抓住人民政协的性质和定位,才能更好为国履职、为民尽责。
  “委员要更好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知情明政、掌握民情是基础中的基础。要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坚持走群众路线,把工作重心下沉到基层,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结合这些年的履职实践,她体会深刻。
  韩凤芹任政协委员以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高度关注首都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儿童教育、京津冀一体化等国计民生问题,共提交15份提案,20多份社情民意。这些意见建议,均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赞赏,有些被全国政协采用以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和认可。
  她把撰写提案和社情民意看成是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头等大事去做,用心选题、认真调研,尽量使每一条建议都具有建设性、实操性、可行性。韩凤芹针对北京拥有的大量各级各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从加强重点实验室体系资源统筹、多维度发力加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挥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引领作用三个方面,提出应立足重点实验室资源,创造条件、主动布局,积极优化科技财政支出,不断释放“首都优势”,将北京市建设成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创新枢纽的意见建议,得到了殷勇市长的批示,并在市政协委员学习班上做了专题报告。
  “关注党委政府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深入实际调研观察、直接与群众接触,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真实想法”。例如她提交的信息《青年科研人员减负堵点多需系统推进》,就是通过深入调研,对234名青年科研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人员进行了重点调研,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总结归纳出真正的问题所在,才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了信息的真实可信。韩凤芹觉得要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反映问题才能精准,提出的对策才有参考性。她从事的是财政科研工作,能够将财政科研行业的特点与政务工作相结合。她提交的《新时期财政教育经费投入要有新思路》,就是充分发挥财政科研专业的特点,面向财政和教育领域重点工作,结合国情民情,反映新时期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始终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秉持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履行好政协委员职责。这是她的一贯想法。在政协会议上积极建言献策,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在调查研究时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将群众的智慧和诉求转化为政协履职成果;在民主监督中坚持原则敢于担当,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发声。
  对于如何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兼顾,韩凤芹有自己的心得。一方面政协工作与本职工作的关系。政协委员绝大多数都是兼职的,要有奉献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努力把周围群众带动起来,使政协工作和本职工作相互兼顾、相互促进。另一方面是荣誉与责任的关系。政协委员是由各个界别组成,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在日常生活中要严于律己,言行都应从有利于团结、有利于政协工作的开展出发,认真履行好政协委员职能,才能不辱使命、不负众望。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政协委员要提高履职能力,做到既“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又“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为国履职、为民尽责,共同推动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今后的履职工作,韩凤芹觉得,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要进一步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树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牵的思想。要如实反映社情民意,为党委、政府及时了解下情,指导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这是委员的职责所在,这也是群众的期望所在。(秦焕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