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走近委员 > 委员风采

孟春燕委员:育爱育善 传递温暖

时间:2024-02-04   来源:北京观察

  步入西城区宣武回民幼儿园,具有民族风格的主教学楼格外醒目,建筑细部、栅栏回纹融入独特的民族文化元素;园内,始建于金代的圣安寺修旧如旧,与周边错落有致的缤纷花木自然衔接;楼体外墙搭配以不同色彩条块的装饰,洋溢着鲜艳、活泼、富有动感的儿童情趣……

  从这一既体现民族特色、文化交融,又彰显儿童视角的环创表达,便能感知设计者的初心与追求。北京市政协委员、西城区宣武回民幼儿园园长孟春燕从事学前教育工作40年,秉承“爱与包容”的育儿理念,开发丰富有趣、彰显民族特色的园本课程,创建了一所孩子喜爱、家长信赖、教师自豪、社会认可的优质幼儿园。“当我成为幼儿园的管理者,我就想,一定要办一所孩子喜欢、感觉温暖的幼儿园”,孟春燕说。

  “爱与包容”沁润心灵

  “学前教育一定要心中有爱”。采访中,孟春燕一直强调她40年来在幼儿园教师、管理者、园长岗位上始终秉承的办园理念——“爱与包容”。她说,要尊重每一个孩子,把爱传递给孩子,帮助孩子身心健康、自然发展。

  中二班的果果是个有个性的孩子,不吃菜、不喝奶,非常坚决的排斥。班主任老师没有视而不见或单纯说教,而是理解小朋友的口味偏好,悉心跟孩子聊天,一边耐心讲解营养摄入对身体健康十分重要,一边采用倾听、商量、游戏、鼓励等方式引导孩子慢慢改变挑食的习惯。不几天,一封表扬信送到了园里,信封上孩子画上了五彩气球和鲜花,信纸上则是家长情真意切的感激:“果果说老师最爱她,鼓励她不挑食;中午她不喜欢睡觉,老师会坐在她身边陪着她,轻轻地拍拍背,给她安全感……真是特别感谢陪伴孩子的每一位老师”。班主任的做法得到了园长孟春燕的赞许,“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被倾听和理解,有了爱,传递爱,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关怀和呵护,孩子感知到老师的爱,就会去尝试改变”。孟春燕说。

  在回幼,“爱与包容”如空气和水一样平等地给予每一个孩子,即便是心理、行为有一定特殊性的孩子也不会缺失。

孩子的点滴成长都令孟春燕感到开心

  几年前,一个自闭症孩子进入回幼。家长担心幼儿园拒收,入园前并未明说。但没过多久,班主任就发现了这一特殊情况。园长孟春燕听说后很不放心,决定亲自跟家长谈谈。得知不会让孩子退园,家长如释重负,既惊喜又感动。原来,孟春燕是与家长商讨怎么给孩子尽早科学诊断,请专业人士进行早期心理、行为干预和矫治。她首先请家长放心,教师们肯定会对孩子关爱有加,但特殊孩子需要专业教育机构的专业诊断和评估,为行为干预制定相应方案。“请家长一定信任老师信任幼儿园,在科学教育的进程中形成家园配合的共同体。”在孟春燕多次悉心沟通、建议下,家长积极跟园里配合,请专业人士到家、入园进行一对一援助。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孩子从情绪到行为都有了显著变化,能够顺利参与集体活动。

  “面对这样的孩子,如果幼儿园不予关注、不负责任,很容易就把孩子耽误了。爱的底色要求我们以儿童为本,不能逃避不能放弃。”孟春燕说,站在家长的角度爱孩子,理解家长、产生共情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近些年,有自闭、不交流甚至伤害别人、行为暴躁问题的孩子不止一个。面对这种情况,孟春燕没有推脱,而是提出了融合教育理念,帮助孩子进行科学矫治,融合到幼儿园大家庭中。“这其中离不开家长和园方的配合,专业机构教师和幼儿园老师的配合,更为重要的是将特殊孩子的行为干预融合进幼儿园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孟春燕的支持下,回幼请来儿童医院的专家帮助诊断、出方案,根据每日活动安排请专业人员以“实习老师”身份走进幼儿园课堂,为保护孩子自尊,不被察觉地在集体活动中对特殊孩子进行观察、指导和帮助。此外,回幼还请来首师大心理问题专家,为教师们讲解特殊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外在表现,儿童心理疏导等课程。

  与家长沟通,关注老师和孩子的心理变化,关注家园融合教育情况,花费了孟春燕很多精力。“对于孩子科学呵护、引导,是对他们一生负责,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尽职”。实际上,孟春燕一直不愿意用“特殊孩子”这个称呼,“他们身上真实存在着某一方面的特质,如画画、思维等,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色彩,所以我更愿意称呼他们为‘靓颜儿童’。”

  课程因孩子而创生

  在回幼,“爱与包容”的理念感染着每一个人,同时也在课程开发与实践中生动呈现。

孟春燕向来宾介绍回幼的发展情况

  在孟春燕引领下,教师们传承民族文化,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历经十多年时间,进行多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研究,形成了“民族文化教育修德,民族体育活动健体,民族艺术教育益美,科学游戏活动启智”的园本课程体系,包括开斋节主题实践、端午节主题实践、民族体育、民族美术、民族舞蹈、幼儿戏剧表演、幼儿科普游戏等主题活动课程。“有关节日的主题活动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以节日本身命名的活动,如三八节、国庆节、教师节等,重在感知节日的意义和爱国教育;另一种是以活动内容命名的活动,如戏曲节、美术节、体育节等,重在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孟春燕介绍说。

  在民族体育活动课程中,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孟春燕请来了社区民俗表演队,给孩子们表演踢毽子、抖空竹、耍中幡等传统项目,家长也参与其中,与孩子们组队参加滚铁环、跳竹竿比赛,体验快乐,体味成长;在端午节实践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动手画龙头,用纸箱子做龙舟套在身上,编创舞蹈舞起来,老师们敲鼓配合,好不热闹。让孩子们翘首企盼的还有一年一度的戏剧节。教师们带孩子参观梅兰芳大剧院,走进台前幕后仔细观察,请戏剧演员到园里开讲座,教孩子们画脸谱。

  “孩子的兴趣在哪里,课程就在哪里。这其中有文化、有乐趣、有探究,还有挫折训练,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孟春燕说,通过充满童趣的课程设置,孩子们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了解了民俗活动的由来和美好寓意,培养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2017年,回幼的民族文化特色园本课程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二等奖。孟春燕主持的《在幼儿园中开展民族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荣获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

  当孩子遇到足球

  前些年,面对学前教育“阴柔有余,阳刚不足”的社会声音,孟春燕一直在思索解决之道。

  “孩子们拥有健康的体魄是最重要的,让他们多参加运动,阳刚之气自然充盈起来”。孟春燕笑道:“我本人算是个足球迷,深感足球运动对于团队精神培育、坚韧品质塑造和性格养成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沿着这一思路,回幼在全市率先尝试开展幼儿足球活动。起初,针对中小学生的足球训练并不适合幼儿,专业教练也从未教过幼儿,出现“水土不服”情况。问题没有难倒孟春燕。“要让足球适合孩子,而不是让孩子适应足球”。她认为,首先要让幼儿亲近足球,降低难度要求,增强趣味性,把足球技能训练改编成足球游戏:运土豆、狼外婆、足球炮弹……经过改造,足球活动变得好玩了,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掌握了足球技能。

  有一次大班的足球活动,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到工人体育场观看北京国安队比赛,给球员当球童。当孩子们拉着球员的手踏上绿茵场,现场几万观众的呐喊声扑面而来,孩子们震撼了,随着观众一起欢腾,一起呼喊。比赛一结束,孩子们嚷嚷着:“老师,我们也要踢比赛”。

  这个想法得到孟春燕的支持,说干就干,很快在园里开展了大班足球联赛。考虑到孩子们的身体条件,比赛场地、规则都因地制宜地做了改造。五分钟一场的循环赛成了幼儿园老师、家长、孩子们共同的节日:场上,孩子们尽情奔跑;场下,拉拉队欢呼雀跃,家长们喝彩声不断。更令人兴奋的是,原国安足球队的陶伟、马季奇等球员也来现场指导。就这样,教师、家长和孩子们都迷上了足球,也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的变化,变得坚强了、会合作了,身体强健了,更开朗自信了。

  “足球活动真正达到了‘五育’并举的效果”孟春燕很是自豪地说,在足球活动中,孩子们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品质,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更学会了如何正确看待输赢。“输了比赛,孩子们哭得伤心,老师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引导,一起分析不足,同时也要打开胸怀,为别人高超技艺喝彩”。

国安足球俱乐部原队员陶伟、马季奇到回幼指导足球活动

  如今,足球活动已成为回幼的品牌课程,活动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足球游戏到足球联赛、足球操、足球主题活动……教师们写作足球故事,在足球中重新认识儿童、认识教育;家长们高兴地说,孩子因为喜欢上足球,天天盼着上幼儿园。

  作为北京市教委委托课题,回幼主持的“幼儿足球游戏活动研究与实践”顺利结题。对参与足球实践的孩子进行体质监测的结果显示,他们的各项身体指标都优于同龄孩子。评审专家赞叹说,中小学“足球进校园”,要多向宣武回民幼儿园取取经。

  多年来,在学前教育岗位上的爱心与奉献,让孟春燕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优秀园长、北京市精心育苗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在她的带领下,宣武回民幼儿园成为北京市示范幼儿园,连续多年家长无记名测评平均满意度100%。(郭 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