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走近委员 > 委员风采

张兆旗委员:政协委员的价值

时间:2023-05-23   来源:北京观察

  在担任政协委员的日子里,张兆旗一直积极参与政协活动,尽量做到能不请假的就不请假,能够参与的一定积极参与;他利用各种机会深入了解民意,积极撰写提案,建言献策,践行了一名政协委员的光荣职责。

  始终不忘“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牢记使命和重托,积极参与政协各项工作,在发挥政协委员作用中书写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就是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华夏文化集团主要负责人张兆旗。

  提起政协委员这个角色,在北京市政协现任的委员中,恐怕鲜有比张兆旗对这个角色更熟悉的人了。从东城区政协委员,到丰台区政协委员,再到市政协委员,30多年来,张兆旗一直以政协委员身份履行着一名政协人的职责。也许冥冥之中注定,他的今生与政协有着不解的情缘。

  不调研不发言

  在担任政协委员的日子里,张兆旗一直积极参与政协活动,尽量做到能不请假就不请假,能够参与一定积极参与;他利用各种机会深入了解民意,积极撰写提案,建言献策,践行了一名政协委员的光荣职责。

  “不调研不发言”这句话时常挂在张兆旗嘴边。他说,调研越深入,提案建言就越扎实。政协委员就要乐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勤于为民办事,这样才能找准履职的切入点。他积极参加市政协组织的各类调研、视察和协商活动,围绕“疏整促”“城市安全”“产业发展”等方面,结合调研结果和履职实践提交多件提案。“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增加足球场地规划建设”“在建设提升便民商业网点中,加大引入京城老字号食品满足百姓生活需求”“加强我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等一批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并在工作中逐步得到落实。张兆旗说,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更美好,是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也是政协委员的使命和责任。他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认真履行委员职责,以模范行动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

  委员的四种能力

  张兆旗常说,回忆起30多年的履职生涯,让人感慨,若说起其间的感受、得失和经验,其实有很多东西值得去好好总结。

  “我觉得做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有四种能力不可或缺。最首要的能力就是一定要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讲政治始终是第一位要求。广大委员来自方方面面,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或有不同,但政治立场不能含糊、政治原则不能动摇、政治方向不能偏离。若政治立场不正确,那所提的建议必然会有所偏颇,不但不能为政府分忧,反而会为社会添乱。”张兆旗这样说。

  洞察力是政协委员要具备的第二种能力。张兆旗解释说,政协委员作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性人士,参与国事、履行职责,既是一种崇高的政治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因此,只有“让自己的眼界更宽一些,站得高一些,想得深一些”,才能真正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向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有情况、有分析、有针对性、有可行性的意见建议。

  奉献精神是政协委员应当具备的第三种能力。张兆旗表示,政协委员基本都是兼职,但是又不言权力不计报酬,这就决定了政协委员一定要有一股奉献精神。有一年,张兆旗心血来潮地对自己的参政议政活动进行了一个粗略的统计,他惊奇地发现他一年的参政议政天数竟然有72天之多。试想如果没有一股乐于为人民办事和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无论如何是坚持不下来的。

  “除去这三种能力外,我觉得政协委员还要有团队协作意识。拿我来说吧,因为很多调研工作并非一人可以完成,所以无论在政协专委会还是在民革党派调研中,我都必须要与其他人搞好协作和分工,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只有大家都有这种团队协作意识,我们所得到的调研成果才能更具价值。”张兆旗补充说。

  建言乡村振兴

  张兆旗始终觉得,政协委员在提提案时除了要关注社会热点、民意关切之外,还必须要紧紧围绕年度政协工作计划、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社会、教育、医疗、交通、环保等痛点、难点、堵点参政议政。“提提案的目的不是为了显示我的见识高,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哪些问题是政府和政协正在关心的,哪些是我们政协委员可以深入调查并建言资政的,只有有的放矢,才能有事半功倍之效。”张兆旗这样说。

  张兆旗是这样想的,同时也是这样做的。2021年,随着《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的发布,张兆旗也就开始和乡村振兴这个话题较上了劲。

  北京民族乡村产业振兴,不仅肩负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也是首都促进各民族之间交流交往交融的窗口。但张兆旗通过调研发现,北京民族乡村从事文旅产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郊区,布局分散,品质参差不齐,聚合力不够,民族特色不突出,制约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加上发展后劲弱,造成配套项目缺乏,全产业链匹配不到位,普遍存在非节假日民族乡村文旅接待场所闲置的状况。

  为此,张兆旗建议加强民族乡村民族文化资源挖掘,统筹属地特色,助力文旅产业发展。积极融入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之中,把民族乡村文旅产业打造成促进多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实践基地。

  此外,他还建议北京市要借助“长城”“大运河”两个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的契机,主动加快挖掘乡村与长城、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发展脉络,讲好乡村长城故事、大运河故事。

  张兆旗特别强调,民族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帮扶。民族乡村文旅产业升级,离不开整个区域文旅产业发展的环境和产业链的配套。因此,他还建议政府部门既要为民族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综合政策保障,也要加大配套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整体提升民族乡村接待能力的人文环境。

  从“小切口”关注“大民生”

  “我提提案的时候不喜欢提很宏观的东西,而是喜欢从一些不太被人关注的小切口入手,去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张兆旗认为,委员虽然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但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情况的了解肯定不及政府部门和专门机构更全面,因此提一些宏观的问题时,就难免有所偏颇,与其这样,倒不如提一些不太被人关注的小问题更为实惠。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兆旗在小区里发现了一个现象:小区里的应急避难场所的指示牌虽然设立着,但是大多数人却都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张兆旗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

张兆旗到丰台区马家堡街道参加调研活动

  “这事我观察了很多年了,很多外地来的老人和孩子,压根不知道这个箭头是做什么用的,即便是本地人,这个应急避难场所什么时候开放、应该往哪跑等具体问题也是一问三不知。我这才意识到,这些应急标志并没有提高公众的避险避难意识。于是,我就在一年的政协全会上,提出了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的提案。”张兆旗说。

  张兆旗认为,应急管理的重点是“防”,防灾、防难是关键。北京要有足够规模和高水平管理的备灾空间,才能在应对危机时有备无患。然而,北京目前的应急设施规划建设却存在分布不均、体系标准欠缺以及基层应急能力不足等问题。

  据张兆旗了解,北京目前建成各类应急避难场所168处,但各区建设情况不均,例如丰台区人均只有0.25平米。他还了解到,新版北京市总规要求推进避难场所分级建设,2020年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达到1.09平方米,2035 年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要力争达到2.1平方米。由此看来,北京各区的建设情况与规划目标存在很大差距。

  张兆旗还发现,北京大部分区都以街乡镇为单位建立基层应急场所,缺乏统一标准和资金保障,空有建设面积却难以发挥作用。

  “北京目前的应急设施规划建设还缺乏体制机制约束,容易导致职责分工不明晰,遇到问题调动难、推动难。不少已经建好的应急避难场所,场地、标牌等涉及多个单位,权责不明,管理和维护起来非常难。”张兆旗这样说。

  为此,张兆旗从加强应急管理标准制定、重点区域应急设施建设、全民应急避险知识宣传、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许多颇具价值的意见建议。这个提案上交不久,就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个提案还被评为了市政协优秀提案。

  “这个提案的办理过程令我印象很深刻,除了提案本身的价值,我也更加感受到了我作为一位政协委员的价值和作用,也更坚定了我多提提案,提好提案的信心和决心。”张兆旗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