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走近委员 > 委员风采

北京中轴线上的曹雪芹

时间:2022-09-19   来源:人民政协报

  今年7月29日,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崇外大街磁器口东北角的曹雪芹故居纪念馆正式开馆,为人们了解曹雪芹身世、创作经历提供了新的平台,同时也为北京中轴线又增加了一座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平台。在北京市政协常委、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宋慰祖的讲述中,曹雪芹《红楼梦》与北京中轴线深厚的渊源徐徐展现出来,也蕴含着政协委员对文化遗产与城市文化发展的思考和探索。

  口述/宋慰祖
  北京市政协常委、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

  200多年前,曹雪芹沿大运河随家人来到北京城。他在北京生活了30多年,写下了不朽的名著——《红楼梦》。
  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这样讲述北京中轴线——“一根长达8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目前,北京中轴线申遗已进入关键阶段,中轴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脉,它串起的一颗颗历史文化明珠,形象生动地向人们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其中之一。中轴线两旁的诸多地点和建筑,都与曹雪芹的生活、与他撰写《红楼梦》有关。
  1982年,国家第一档案馆研究馆员张书才在清代内务府档案中发现了雍正七年(1729年)的《刑部为知照曹获罪抄没缘由业经转行事致内务府移会》,上面记载着继任江南制造隋赫德上奏处理曹頫案的结案报告,其中有“京城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间半、家仆三对,给予曹寅之妻孀妇度命”。经过专家多方考证,并以乾隆《京城全图》佐证,广渠门大街207号院就是“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间半”。曹雪芹一家孤寡回到北京后,即居住于此,有学者认为这里也是他写《红楼梦》的地方。


  宋慰祖(左四)与张书才(左二)等学者在新落成的曹雪芹纪念馆

  中轴线附近,西城区新文化街上还有两处王府,是曹雪芹来到北京后长期光顾的地方。一是今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克勤郡王府(平郡王府)。当时任平郡王的福彭是曹雪芹的表哥,其母曹佳氏是曹雪芹的嫡亲姑母。曹雪芹在这里读私塾,协助表哥理政,并经他推荐出任内务府侍卫。二是在克勤郡王府以东100多米的地方还有一座被称为“旧公府”的王府,是第四代克勤郡王亲兄弟诺尼贝勒的王府。在历史上克勤郡王府被称为“西府”,而“旧公府”被称为“东府”。
  后来,曹雪芹辞去了内廷侍卫职务,来到位于今天西城区小石虎胡同的右翼宗学。雍正年间,为培养八旗子弟,分别在八旗中左翼四旗(镶黄、正白、镶白、正蓝)成立了左翼宗学,右翼四旗(正黄、正红、镶红、镶蓝)成立了右翼宗学。曹雪芹在右翼宗学工作7年,结识了好友敦诚、敦敏,他们写过不少关于曹雪芹的诗,这里也是曹雪芹开始酝酿撰写《红楼梦》的地方。
  在《红楼梦》里,有一些章节提到了北京中轴线上的地名。比如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中,“正说着,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宝玉听了,便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这里的“兴隆街”就在前门大街旁,是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从花市大街到正阳门外大街,汇聚了颜料会馆、便宜坊、天兴居、都一处、全聚德、同乐园等老字号。胡同的对面就是北京古老的商业街——大栅栏,在那里有瑞蚨祥、步瀛斋、同仁堂、张一元和大观楼影院。可以说这条街是京城中,中轴线上最繁华的商业街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三次提到曹雪芹,他指出,曹雪芹如果没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写作。可见,行走于北京中轴线旁,体验这里人们的生活,为曹雪芹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他用手中的笔,阐释京城人的生活百态。
  在京城中,曹雪芹上接王公大臣,了解皇宫和官府的风风雨雨;同时,他也下连平民艺人,《红楼梦》中对平民百姓的描写很精彩。比如他居住的崇文门外“蒜市口十七间半”,位于南中轴线旁,老崇文区是北京传统手工艺的集聚之地,可谓“百工百技”。传说曹雪芹曾著有《废艺斋集稿》一书,记载了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技艺。其中第二卷《南鹞北鸢考工志》有风筝的起放原理、扎糊技法、绘画要领,曹氏风筝已是今天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8年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上,曹氏风筝的扎燕形象都是主要的奥运特许商品设计的原型,这也是非遗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经典。
  目前,北京城市中轴线申遗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就“壮美秩序”而言,中轴线不只是一根线,而是一条带,我们不仅要关注这条线上的遗产点,还要关注中轴线两侧的相关遗产;不仅要关注文物以及蕴含在其中的文化记忆,还要特别注意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城由中轴线而产生的壮美秩序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就在于内城主“政”、外城主“产”的格局,并且分布有序。比如南中轴线以西的天桥,集中了戏曲、杂技、相声等文化演艺行业;在南中轴线以东,则是景泰蓝、牙雕、玉雕、京绣等手工艺。这些年,我致力于研究曹雪芹《红楼梦》与北京城生活遗迹,更加感到推动中轴线申遗要讲好曹雪芹的故事,讲好《红楼梦》这样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经典的故事,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北京中轴线的文化价值。


  曹雪芹故居纪念馆

  不久前,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崇外大街磁器口东北角的曹雪芹故居纪念馆正式开馆,这便是复建后的“蒜市口十七间半”,相比原来的位置向东北移动了100多米。我与曹雪芹和《红楼梦》结缘,也缘于这“十七间半”。
  2001年8月,广安大街(两广路)全线通车,曹雪芹故居“十七间半”的复建随后提上议事日程,政协委员多次建言尽快复建“蒜市口十七间半曹雪芹故居”。2006年,我成为原崇文区十四届政协民盟界别的委员,任职伊始,原民盟崇文区工委主委王金钟先生找到我,嘱我要代表民盟持续推进“蒜市口十七间半曹雪芹故居复建”,并且给了我很多材料。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接下了这份嘱托,回去仔细研究材料,竟然发现原来“十七间半”就是我家对门的院子,是我从小玩耍的地方。
  2007年,我在原崇文区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第一次提交了《关于尽快复建曹雪芹十七间半故居的提案》。从那之后,我的提案便紧紧围绕着故居的复建和利用展开,至今已经15年。作为原崇文区和东城区的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我持续提出“复建和利用十七间半曹雪芹故居”的建议,虽然十分曲折,但每一次都有所推进。经过区政府十数年办复与协调,市规委、文物局等的大力支持,终于在2019年1月23日正式开工复建,2022年7月29日曹雪芹故居纪念馆正式开馆。


  张家湾古镇

  复建曹雪芹“十七间半”故居并非为了建设一处景点,而是搭建一座中华文化传播交流的平台。曹雪芹和《红楼梦》与北京联系万千,曹雪芹生于运河,长于运河,从金陵沿运河在张家湾登上京城路,途经平津闸、庆丰闸,在东便门外大通码头落地。曾居于“蒜市口十七间半”、香山正白旗,寄居东花市卧佛寺,就职右翼宗学等,还有被曹雪芹写入《红楼梦》的前门外东西兴隆街、鼓楼西大街、广渠门内夕照寺、育婴堂等,以及大运河上的张家湾古镇的花枝巷等,这些写在京城大地上的故事和遗迹,如散落的珍珠,需要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才能更好地讲述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让经典不断传承发展。自2020年起,我持续三年围绕“将曹雪芹在京遗迹串联起来,统一标识,形成联盟,建设城市上的曹雪芹博物馆”提交提案,建议以“十七间半”曹雪芹故居为基点,整理、收集、保护相关文物,将散落在京城大地上的曹雪芹与红楼梦遗迹挖掘出来,通过实施“挂牌标识工程”串联起来,建设一座城市上的曹雪芹与《红楼梦》博物馆。也为“主题散点串联式文物”活起来,探索一条传承利用之路。这一提案得到了北京市文物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通过寻访曹雪芹在京遗迹和文化遗产,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曹雪芹的一生,了解曹雪芹为什么能写出《红楼梦》,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经典在新时代散发出璀璨的光芒。(谢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