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会集了一群有梦想,有激情的人。在青联里,我认识了很多朋友,大家非常谈得来。青联就像一个大家庭,每次聚在一起的时候都朝气蓬勃。” 国潇冉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青联秘书长,在她加入青联的日子里,她深刻理解了青联“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宗旨,时刻在为广大青联委员的杰出贡献而鼓掌喝彩,更因众多青联委员的高尚情操而备受鼓舞。
搭建北京与港澳青年交流的桥梁
“青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国基本的人民团体之一,是以共青团为核心力量的各青年团体的联合组织,是各族各界青年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我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团结凝聚全市各族各界青年,在市委领导下有序参与国家与北京市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各项事业,更好地为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而服务。” 国潇冉这样解释她的工作。
多年来,国潇冉在青联一直致力于推动北京与港澳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在她的带动下,北京市青联的港澳朋友圈越来越广、关系越来越紧密,内地与港澳青少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越来越规范。
2018年的一次交流活动至今让国潇冉记忆犹新。那一年,市青联派了一支100人的青少年团组到香港与当地青少年交流,这是与香港保良局共同实施京港青少年交流伙伴计划的第四年,香港政治、经济、社会总体来说已经比较稳定了。但在纪念品交换的环节上,还是出了岔子。在香港青年赠予的纪念品中有一幅香港中学生的绘画作品,画中绘有英国国旗以及hi、ooopss等英文标识,并且从远处看这个作品,整个画面像一面铺开的黄伞,好在北京市青联的同志们高度警觉,揭破了这一伎俩。
“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外表风平浪静下其实暗潮涌动,世界上最难的事不是把别人的钱放在自己口袋里,而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香港回归多年,人心回归的工作永远在路上,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国潇冉感慨道。
汇集点滴力量
2019年,国潇冉被借调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筹备工作中,在广场参加人员服务保障指挥部负责参会人员组织的志愿服务工作。现场服务的志愿者分为路线引导、秩序维护、饮水服务、应急服务等,由于现场通信频道有限,不允许使用过多的频段,以免相互干扰,指挥部没有为志愿者配备联络设备。大会开始前三天,有关方面提出了现场参会人员氛围营造的要求,为了组织志愿者落实好这项工作,国潇冉和同事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比如利用“一长四员”的指挥体系传递指令、允许志愿者使用手机、配备与合唱团一样的设备,但这些办法的效果都不理想。最后,经过指挥部的同意,国潇冉才争取到了使用手台的许可,在离大会不到48小时的时间里,国潇冉及同事们和市经信局调配了700余台手台,连夜写频段,完成了运送手台、发放手台、开展使用培训等一系列工作,最终716名志愿者在台上整齐引导参会人员,与大会各项议程密切联动,为烘托隆重热烈的现场气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回想起这一过程,当时真的无比艰难,我们多方面请示沟通协调,才完成了近乎不能完成的事情。当然,能够创造奇迹,仅靠我个人是远远不够的,这其中也包含着领导们的果断执着、同志们的忘我拼搏、大学生们的全力配合。这点点滴滴的力量汇集到一起,形成了强大合力,才能办成这样的事。” 国潇冉这样说。
冬奥的守梦人
2022年初,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圆满闭幕,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无数赞誉。在这场冰雪盛会上,人们记住了许多赛场上的“追梦人”,当然也不会忘记赛场外默默付出的“守梦人”,而国潇冉就是其中一位。
在冬残奥会期间,国潇冉被抽调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票务和观众组织工作组,担任志愿者服务部部长,承担观众观赛的组织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她始终秉承“厉行节俭,保障有力”的目标,坚持“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的工作态度,带领团队从11所高校共招募志愿者1540名,承担场馆外志愿服务、物资分拣及后勤保障等工作。在整个冬残奥会期间,国潇冉和她的团队共组织上岗志愿者12939人次,服务总时长15071小时,圆满完成了北京冬残奥会各项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服务期间,国潇冉带领团队克服了疫情防控和低温天气两大困难。为了确保志愿者的防疫工作,让志愿者们安全上岗、安心上岗,国潇冉根据各区、各高校情况分类施策,合理设置排班轮换班次,根据每场次观众人数规模和志愿者需求数量等因素,分成A至F不同班组,进行轮流上岗,合理科学规划时间,提升志愿者引导效率。对观众进场、散场调动两批次志愿者分别进行引导,并制定了“复用但不混用的原则”,一方面尽量减少志愿者的户外等待时长,另一方面尽量降低疫情风险。除此之外,志愿者服务部还针对志愿者建立了防疫工作体系、防疫日报机制,每日对志愿者的防疫情况进行线上监测、线下抽查,确保志愿者安全工作、放心工作、开心工作,确保工作万无一失。
国潇冉始终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志愿者服务的工作当中,统筹物资保障,包括服装、防疫物资、保暖物资等;协调各场馆建立志愿者之家,更好地服务志愿者,为志愿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国潇冉和她的团队还特别注重志愿者的闭环管理、思想引导、人文关怀等各方面的工作,不仅安排了应急隔离点,还给志愿者开设学校门诊和24小时心理咨询;不仅在住宿、餐饮方面做到闭环隔离,还安排了单独的运动场所;不仅设置了科学的健康食谱,还安排了夜宵;不仅限于做好日常的管理,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志愿者服务部还多次开展志愿者慰问工作,特别是在关键赛事、过年过节时间节点,给志愿者送去关爱和温暖,进一步提升了志愿者士气。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顺利的举办离不开志愿者们辛勤的付出。当大家都在阖家团圆的时候,可爱的志愿者们正在奔赴自己的岗位;当大家都在观看激动人心的冬奥比赛时,无私的志愿者们却在比赛场馆外默默坚守岗位;当大家都已进入梦乡或是还在享受早晨的慵懒时,他们在场馆外、严寒中开展服务。因此,我要为‘00后’一代点赞,为志愿精神点赞!” 国潇冉动情地说。
履行委员职责
2021年初,国潇冉增补进入第十三届北京市政协,至今只有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可以说她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政协新兵。在政协,很多活动对于她来说都是第一次,相对于其他委员,她在履职过程中多出了一份新鲜感。
国潇冉印象最深刻的活动是参加一次主题为“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市政协重点协商议题情况通报会,这是她第一次参加情况通报会,感觉信息量很大,一方面她感叹于市政协的高度无纸化办公程度,另一方面也感叹于相关政府部门对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视。
“到了政协之后,我发现委员们的履职热情都非常高,有时候一次讨论,大家能热情提问到六七点钟,以致会议持续到晚饭时间才结束。我是一名新委员,看到老委员们履职这么认真、严谨,让我对他们倍感敬仰和钦佩。”国潇冉说。
虽然国潇冉只是政协的一名新兵,但她的履职工作一直不甘人后。她除去关注本职工作服务京港澳青年交流之外,也时常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聚焦百姓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一次次视察调研、一件件民生提案、一条条社情民意信息,协助党政部门办成了许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好事。
2021年,国潇冉一篇《建设居住小区固定车位内循环共享停车平台》的提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提案中国潇冉指出,居住小区停车位供需不均衡,难停车、乱停车,已成为基层矛盾纠纷高发点,这是北京在城市更新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亟待破解的治理难题。
“我认为,为居住小区规划制定近远期停车策略,优化配建停车位,推进小区停车位共建、资源共享,对于缓解小区停车难问题,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国潇冉这样说。
为此,国潇冉提出,要推动审批制度改革,鼓励更多市场力量参与提供共享停车服务,引导和鼓励社区、物业等居住小区停车管理单位,进行共享停车试点。建立小区固定车位内循环机制,搭建停车服务开放性共享平台,引入第三方市场主体进行合规性监管。
除此之外,她还建议推动数据交互共享,创新租赁模式,提高配置效率。从政策层面放开对C2C共享停车模式的相关限制,允许固定车位业主与无车位业主,通过平台直接进行空置车位的临时租赁。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近些年,这句话成为国潇冉的座右铭。“年轻时候喜欢模仿别人,看别人的人生,做事情喜欢瞻前顾后,这几年才开始遵从自己的内心,明晰自己的优劣势,懂得什么是生命里最重要的。在当前疫情的环境下,我只求国泰民安、经济复苏、生活绚烂。”采访的最后,国潇冉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