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走近委员 > 委员风采

聂一菁 用心用情讲好北京故事

高 冲

时间:2022-04-19   来源:2022年04期

  她28岁获得了“金话筒”奖,曾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成为“北京榜样”年度提名,她还是北京环保公益事业的形象大使……她自觉肩负起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曾出色完成《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汶川大地震直播,新中国成立60、65、70周年大型直播采访,“申冬奥直播”及“今日中国”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直播等众多重大报道任务。

  在新闻岗位上,她是采编播合一的业务骨干,能力出众,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作为政协委员,她深入调研思考,将百姓的呼声记在心里,形成有建设性意见的提案,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委员的责任担当。她就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聂一菁。

  厚积薄发 用坚持奔赴理想

  受家庭的影响,聂一菁从小就向往新闻工作。她的父母都曾从事媒体出版工作,她从小就和做记者的叔叔阿姨打交道。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电视新闻节目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变革,中央电视台杂志型新闻节目《东方时空》的开播被誉为“开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同时也造就了一批“记者型主持人”。白岩松、崔永元、水均益声名鹊起,受到广泛的欢迎,也成为了那时聂一菁心目中的偶像,做一个知识型的主持人成为了她的理想。于是,聂一菁决定报考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学习播音主持专业。播音主持专业需要参加艺术类提前面试,那一代的父母大部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按部就班地考大学找工作,有一个踏实稳定的未来,聂一菁的父母也不例外。聂一菁的高考成绩是广西艺术类考生中的文化课第一名,当时许多叔叔伯伯都觉得“这么好的成绩去读艺术有点浪费”。所幸聂一菁拥有一个开明的家庭,支持了她的决定。

  2001年,因为对文化领域的热爱,聂一菁成为了《每日文化播报》的第一任主播,这档节目让大学毕业、初入职场的她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每天她不仅要负责节目的主持工作,还要从前方记者回传的现场消息中提取关键信息,撰写口播导语。在新的电视生态环境下,电视新闻主持人不再是传统的以“播”为主,而是集采、编、播、评为一身,对个人的新闻乃至综合素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种大环境的变化也让她更渴望成为一个真正的新闻主持人,“我喜欢结合自己的观察思考,讲述故事、表达观点,而不是简单地念别人写好的稿子,所以有机会能让我撰写稿件,有自己的表达,我就觉得很快乐”。敏锐的观察、知性的表达也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好评。2004年,聂一菁正式调入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成为一名新闻主播。进入新闻中心,“工作一下子变得辛苦了很多,直播节目的压力自然不一样,早上五点就要到单位,披星戴月变成了工作常态。我也非常感谢那段经历,这为我后来的工作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随着工作的积累,聂一菁对新闻节目越来越驾轻就熟,而她也享受这份工作给她带来的快乐。

  不害怕接受挑战,勇于尝试全新的事物,深藏在温婉知性外表下的聂一菁拥有着坚韧的个性。聂一菁坦言,自己待人温和,但做事是个喜欢挑战和创新的完美主义者。她在坚持一个新闻主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养的同时,更想要挑战自我,抓住机会去锻炼和尝试。去年,聂一菁作为制片人,参与创办了时代人物访谈节目《一师亦友》。节目聚焦科技、教育、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如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量子物理学家薛其坤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总设计师叶聪等,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传递人生智慧,展现时代成就。整篇节目没有泛娱乐化的噱头、没有博眼球的夸张形式,但是节目中对大国重器的近距离探访、专家学者宝贵的智慧分享,同样富有吸引力,很多观众都反馈说节目富于创新,开阔眼界,通过生动新颖的形式展现了中国智慧,传递正能量。节目在北京卫视和科教频道同步播出,受到专家同行及观众的广泛好评。聂一菁说:

  “要想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必须加强自身思想建设。”在谈及当前文娱领域流量至上、“饭圈”乱象、违法失德等突出问题时,聂一菁表示要加强学习、严于律己,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聚焦新时代火热的生活,聚焦新时代的奋斗者、劳动者。另外还需要守正创新,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高创作能力和水平。努力用更多高品质的电视节目丰富和引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社会大众提供导向正确、品位高雅、富有内涵的精神文化产品,实现正能量成大流量,主旋律带来高人气。

  步履不停 用脚步丈量北京

  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纵横一万六千多平方公里,北京是一座古老而欣欣向荣的城市,也是聂一菁深爱的城市。作为新闻类节目主持人,聂一菁不仅仅只是端坐在演播室里播音,还会在许多重要的新闻现场进行采访、直播。聂一菁说:“我庆幸自己是首都的一名新闻工作者,热爱一个城市,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脚步去丈量它。天安门、人民大会堂、故宫、长城、京杭大运河、三山五园、胡同人家……我在一次次的实地采访报道中,感受着北京这座大国首都的厚重历史、优美生态、创新活力、人间烟火,看不够,说不完,更期待!”

  从“两会”“国庆”等重大活动直播节目的采访主持到深入北京各区县实地直播报道,聂一菁的身影都会出现在一线。她说:“每次做直播特别节目,总是喜悦与挑战并存。喜悦是迎来了国家的一个个重大时刻,改革开放四十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建党百年……挑战是每一次的重大新闻直播,我都会觉得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每一场内容变换的采访中,都要必须准确无误地完成。”

  庆幸生逢盛世,感恩梦想之城。作为一名“双奥人”,她有幸见证了北京两届奥运会筹备、举办的全过程。2006年正值北京夏奥会倒计时两周年时,北京电视台和凤凰卫视合作举办了一次历时5个小时直播活动。这次直播中涵盖了多种节目样态,现场连线、评论、访谈,还有播报,聂一菁也因此进行了职业生涯中最为全面的一次历练,也因为在这次直播中的出色主持而获得了中国播音主持最高奖——“金话筒”奖。2008年北京夏奥会举办期间,聂一菁作为北京电视台新闻记者在赛场内外报道奥运会的盛况。从那时起到今年,整整14年中,她作为新闻工作者不断记录着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发展和北京“双奥人”的不懈努力。当得知能够成为火炬手,传递2022年北京冬奥会圣火,聂一菁特别激动,“我觉得特别骄傲,2008年以记者的身份感受北京夏奥会,今年不仅参与报道,还传递火炬,不胜荣幸,也倍感责任!”聂一菁表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让奥运精神就像手中的火炬一样,不断地弘扬传递下去,照亮冰雪、温暖世界,这是媒体人的职责和使命。“作为首都媒体人,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伴随着北京的深刻变化,我们也在不断地成长。”

  多向发力 用话筒传递民声

  “从主持人到政协委员,身份转变了,责任更大了,我主要结合日常采访工作和生活中的观察与思考,传递百姓心声,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聂一菁最为大家熟知的身份是一名新闻主持人,她十多年来通过采访委员、代表来传递社情民意,现如今北京市政协委员的身份让她感觉肩头的责任和使命更加重大。“每年的政协会议都是委员履职和新闻报道双向发力的密集期,提案、发言、采访、被采访……忙碌而充实,辛苦亦收获满满,履职无限,为首都的高质量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用提案反映民意,用话筒传递民声,新闻工作者是世界的观察者和时代的记录者,这也让她有机会在日常采访工作中对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与思考。基于多年的环保知识储备以及经验总结,使得聂一菁在准备提案时自然缺不了有关环保的话题。自2013年开始,聂一菁受聘成为首届北京环保公益大使,主持了历年“6·5”环境日等大量环保公益活动,积极推进环保执法工作,提出的环保建议被北京市政府采纳。日常工作之余,她也在环保宣传公益事业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她坚持以实际行动向公众宣传环保,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传递着环保正能量。

  在之前揭晓的北京市政协第三次最具影响力优秀提案评选中,聂一菁提交的《关于推进垃圾分类,倡导全民参与治理“大城市病”提案》从4196件提案中脱颖而出,荣获“最具影响力优秀提案”奖。这件获奖提案的背后,饱含了她日积月累的调研和清晰深入的思考。聂一菁在多次调研中发现,北京市生活垃圾全年产生量约902万吨,日均2.47万吨,全市垃圾填埋场的填埋容量基本饱和,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与现实的垃圾处理能力存在较大缺口。居住小区垃圾分类试点经过多年的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较高,但正确分类率并没有大的改善。同时,在垃圾收运过程中也存在着分类后混装混运现象,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老百姓源头分类的积极性。所以她建议,垃圾分类管理应从过去的道德约束转为全过程的监督,通过媒体的力量加强对公众垃圾分类意识和知识的普及宣传,倡导公众过绿色环保低碳节约生活,减少使用一次性包装或过度包装,有关部门可以考虑运用技术手段在新建小区安装厨余垃圾粉碎装置,进一步布局好大件垃圾资源回收再利用。

  聂一菁表示最近几年还一直关注城市中轴线申遗、博物馆之城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以及冬奥会赛后场馆利用等问题。“一直相信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她看来,无论是做新闻工作、环保公益大使,还是政协委员,自己都有义务和责任为实现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城市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人生海海,长路漫漫,身边有微风,心中有暖阳。那些风雨兼程的清晨,字斟句酌的夜晚,分秒必争的时刻,压力交织的日子,终将在聂一菁的人生中留下多彩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