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走近委员 > 委员风采

刘梅颜 心的守护者

张 涛

时间:2019-08-14   来源:2019年08期

  心脏,自古以来就被认为在人体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从来不是作为一个简单的器官存在,人们普遍愿意相信在那里有人的灵魂居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心脏神秘的面纱被逐渐揭开,但是对于心的守卫者,人们对其的崇敬之情却丝毫不因其神秘色彩的褪去而减弱,我要与您介绍的主人公刘梅颜正是一位这样的人物。

  刘梅颜是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武汉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北京医学会心脏心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常委、兼任双心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分会双心学组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慢病防治分会副会长。担任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双心专项负责人,国家“健康,从心脏到心理”项目负责人,全国妇联中国女性双心健康项目负责人,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组医学顾问。她还发表论文100多篇,编译《双心医学》、《双心医学高级教程》等专著教材50余部,获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一等奖及全国妇联“中国妇女慈善奖贡献奖”各一项,并荣获全国妇联“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医生的交代

  刘梅颜的医生生涯是从C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开始的,刚一参加工作,她接触到的就是全院最重的病人,因此她也有机会得以窥见心血管病人生命最后阶段的全部过程,这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

  “我们科治疗的都是全医院最危重的病人,病人去世对我们来说司空见惯。当时那个年代,医院里的护工比较少,就需要我们这些年轻医生每天将去世的病人推到太平间去,有的时候一天要去好几趟,弄得我自己心情也非常难受。”刘梅颜回忆说。

  刘梅颜说,在那个时期,她第一次真切地体验到生老病死的残酷属性,她甚至找不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每天面对那么多生命的离开,而作为医生的她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不能做些什么,让她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由于每天多次往返在太平间和病房之间,连看太平间的大爷都和她开玩笑:“小刘啊,你看你读那么多年书有什么用啊,最后你处理不了的,还不是每天都得送给我吗?”刘梅颜听到此处,只能苦笑。

  当然,对于这个年轻的、每天上下奔走的小大夫内心的焦躁,老大爷也是看在眼里,他常常劝解刘梅颜说:“不要每天着急上火的,那都没有用。你就像我一样,不管有没有家属的,我都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个逝者,人啊,只要凡事对自己有个交代就可以了。”但刘梅颜最苦恼的事情,则在于她找不到这个交代,在治病救人的天职与每天往返太平间的现实中间,她无法找到那个能够使自己心安的慰藉,她不知道自己那么多年努力读书深造,究竟是为了什么?应该说,在那个时期,刘梅颜就是伴着这样的困惑度过每一天的。

  关注双心健康

  随着刘梅颜从医时间渐久,她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的病人病症不是特别重,明明医生已经为他们做了支架或搭桥,整个血液系统已经重建得非常良好,几乎所有医生都非常看好他们能够很好地生存下去,但是忽然之间却突然发病去世了。而有些病人则相反,他们身体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折腾,早已病入膏肓,家属已经不抱希望,忽然之间却奇迹般地好转了过来。

  曾经有一位部属机关的老干部住进安贞医院,据说老人家当年才华横溢,能说七种语言。但当他住进医院的时候,已经是第二次心梗加心衰,人是清楚时候少,糊涂时候多,完全看不出来当年的风采了。老人住进医院的时候十分绝望,来医院时最先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已经不行了,大夫您不用再费劲了,不用因为我浪费国家资源了。”面对这样的情况,刘梅颜很是犯难,病人自己已经没有了求生的欲望,实在让她无法找到救治他的办法,即便是再神奇的灵丹妙药,也需要病人本身有活下去的欲望才能够见效啊。经过和家属的一番沟通,刘梅颜了解到,病人有好几个儿子,但最钟爱的小儿子却不在身边,他的小儿子听闻父亲病危,正在从美国回来的路上。于是,刘梅颜就以这个情况作为突破口,想了一个支撑他活下去的办法。她跟老人的老伴要了老人的存折,在老人清醒的时候塞在他的手里,鼓励他一定要坚持下去,把钱亲手交到小儿子手里。就这样,一个完全靠着体外系统支撑血压和心跳的老人凭着这样的意念坚持着,刘梅颜也借着他的这股精神为其悉心救治,当小儿子回来的时候,老人的身体已经恢复了很多,没过多久转到普通病房,又过了一段时间,竟然出院了。并且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一直活着。

  “这件事让我真正见识到了人的精神对于生命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讲,它甚至具有起死回生的能力。对于一个好医生来说,只关怀病人的心脏是不够的,必须要对病人的心理和心脏进行双重的关怀。”刘梅颜这样说。

  如果能够通过加深交流和疏导而将治疗关口前移,那么患者的结局就会有很大改观。顺着这样的思路,刘梅颜开启了她双心健康的一系列研究,通过提前控制病人的情绪,减少其心脏的损伤程度,降低发病概率。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刘梅颜收获了大量成功案例,并且成为了双心健康领域的专家。从此之后,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媒体上,她都努力向公众推广这一观念,力求能够让更多的人受惠。

  “我认为全科与双心携手是很好的发展策略!我们推广全科理念的时候,也是为了防患于未然,让大家树立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和预防为主的观念。如果全科医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并实践‘双心’理念,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有助于其挽留住更多的患者在基层。为此,我们建立了中国医师协会双心专业委员会,开展针对全科医师双心能力的培训项目,全面加强和全科医生的连接。”从那之后,刘梅颜多次到基层授课和义诊,为“双心”理念的推广,培养接班人和积累经验。

  2014年,刘梅颜还作为发起人,成立了“女性双心健康专项基金”,至今为全国20个城市“健康中国梦?医师在行动”医师培训会进行了32场次培训。她还利用节假日、休息日免费做公益讲座、临床医师培训会、参加研讨会等,近4000名医师受益。

  建言履职

  刘梅颜自担任政协委员以来,一直积极参加政协活动,撰写提案,提出了很多颇具价值的建议。而她建议的内容,也大多从自己的本职工作着手,力求能够让医院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北京市政协全会上,刘梅颜“利用互联网打造智慧医疗体系的建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她建议要为病人建立电子化管理平台,实时收集疾病的动态数据,做好疾病预测。刘梅颜发现,部分病人前往医院就诊时,测出的血压数据正常,身体却存在不适。若能实时对病人进行心脏、血压等数据的监测,把收集到的数据快速传输到医院,更有利于医生诊断和提供治疗方案。

  刘梅颜说,目前已有小部分医院和科室为病人建立电子档案,共享数据,但尚未大面积应用,“未来,智慧医疗是一个趋势,数据收集和智能分析有助于医疗资源最大化”。

  由于不同医院的招标和采购方式不同,存储药品的品种和数量千差万别,不少病人在三甲医院就诊后,前往社区医院复诊、开药,却遇到药品缺少的情况。对此,刘梅颜建议,将全区乃至全市的病人数据联网,让社区医生了解辖区内病人的数量,未来更有针对性地采购药品。

  刘梅颜提出,打造智慧医疗体系,还要科学利用更多互联网平台。她举例说,通过科技手段与常规搜索引擎建立数据共享,获取市民检索身体不适的数据,“比如近期如果有很多人搜索‘嗓子疼该怎么办’‘喉咙不舒服是什么病’等,医院就可预测近期是哪一种流行病高发,提前做好治疗流感、咽炎等病症的相应准备”。

  刘梅颜很忙,她埋头于医学教学科研工作中,每天诊治大量的患者,过着上下班两边不见太阳的生活,但她却丝毫不后悔当初的选择。相反,刘梅颜一直怀揣感恩和幸运的心,审视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她始终要求自己面对每一个病人的时候,都要捧出一颗火热的真心,哪怕这颗真心不一定得到应有的回报。这就是在从业几十年,面对无数次生死之后,刘梅颜给自己的交代,一个属于医生给自己良心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