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走近委员 > 委员风采

毛颖梅 让迟开的花儿同样芬芳

郭 隆

时间:2019-06-24   来源:2019年06期

  课堂上,时常有一些被认为是“差生”“后进生”的孩子喜欢跟老师“对着干”:上课发呆、随便下座位、作业完不成、喜欢打人骂人……他们似乎总是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毛颖梅,多年来持续研究学龄儿童行为障碍问题,并走进学校、幼儿园全面观测“问题”学生的行为表现,开展心理问题专业评估,利用沙盘游戏等专业方法对学生进行早期行为干预。此外,她还发起了“春晖行动”,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家长和小学教师进行特殊教育知识培训。

  探寻“病”因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的毛颖梅,本来是一名普通师范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她越来越清晰地注意到,有些孩子经常会让老师感到特别头疼:他们外表看上去并无肢残,智力水平也属正常,但在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异于同龄孩子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读写困难、情感缺陷、人际交往障碍等等。“当我查到一组数据的时候,感到了问题的严重:1985年北京地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为8.3%,到2003年这个数字上升到18.2%。”从此,毛颖梅开始关注“问题”学生这个特殊群体。

  2002年,毛颖梅来到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工作,开始系统地调查“问题”孩子的状况和特殊教育面临的问题,进而研究特教工作的方法与策略。

  每周,毛颖梅和她的研究团队都会来到小学或幼儿园,走进课堂,观察孩子们上课时的表现并与老师、家长座谈,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有一位一年级的学生让我印象很深”,毛颖梅说,这个孩子上课很平稳,听、说方面也还流畅,但就是在老师听写生字时,一味地在本子上画圈,不能独立完成书写。起初,老师认为他没有认真听讲,要求回家后反复练习,家长也给予了悉心指导。可是第二天老师重复听写,他仍然在本子上画圈。“老师会觉得他不用功,甚至很‘笨’,但后来的专业评估表明,这个孩子的智商水平是正常的”,毛颖梅说,“这其实就是书写障碍,是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一种表现”。

  在对“问题”孩子的入学表现进行大量调研之后,毛颖梅发现,存在学习障碍、注意力缺陷问题的孩子,他们在课堂上往往表现为“走神”、玩手里的东西或盯着一个地方发呆,而多动的孩子甚至会下座位、乱抓东西、不停地影响别人。“他们扰乱了课堂秩序,老师当然很生气,惩罚他们练坐、罚站,然而这几乎没有效果。”究其原因,毛颖梅解释说,这些孩子的行为表现是有生理基础的,“注意力障碍是因为脑功能觉醒的程度不够,只有通过动来保持清醒,不让自己陷入昏昏欲睡的状态,而老师会认为他们是作息时间不规律导致睡眠不足或者对学习没兴趣”。

  “很长时间以来,社会、老师和家长,对于脑功能异常导致的儿童精神障碍是没有概念的,而是习惯性地把他们的问题行为归因为个人主观故意或家庭教养不良。”毛颖梅举例说,有一个读高中的学生,她的数学成绩排全年级第一,而语文却是倒数第一。老师和家长都认为她学习偏科,主观上对语文学习不喜欢、不努力、不勤奋。“实际上这有可能是神经系统发育问题的表现,需要用特殊教育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早期干预,找到完成学习任务的策略。”

  毛颖梅的调查结果支持了她的观点,研究团队为137名老师提名的“问题”学生做了标准化评估,评估结果显示:表现最严重的是多动行为有71人,占检出率的52%。其次是注意缺陷、疑似学习障碍,而智力低下问题检出率最低,只有10 人,占比不足1%。

  毛颖梅说,标准化评估及分析中发现两个问题:其一,对教育教学工作有明显干扰的行为,更容易被老师关注,而较为隐蔽的、对课堂秩序影响不大的社交退缩、学习障碍学生往往被忽略。其二,教师不了解有的学生存在学习障碍是导致学习困难的根源。

  早期行为干预

  “对孩子们的帮助一定是越早越好,在1至6岁进行早期干预,就能够让他们尽可能适应今后的学习生活。”身为特殊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毛颖梅知道,只要有科学的“特殊教育”来引导,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问题就能得到改善或解决,而加强校内外的儿童精神卫生工作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早在几年前,毛颖梅基于调研向所在的致公党丰台区工委提交了一份建议,呼吁对小学生进行行为问题初步筛查,为教师开展专题特殊教育知识培训,为学生及家长提供专业辅导。这份建议得到了致公党丰台区工委的重视,经过协商议政,形成提案提交到了丰台区两会上。2013年下半年,丰台区教委正式启动“春晖行动——丰台区公办小学特殊教育需要学生辅导及教师培训”项目。

  在“春晖行动”中,毛颖梅指导学校老师们用更为专业、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和帮助“问题”学生,转变对待有问题行为学生的态度。如对注意力缺陷的孩子,要施行系统而持续的奖励机制。强化物不仅是孩子们喜欢的文具等实物,更要侧重于用他们喜欢参与的活动作为强化物,如帮老师分发作业、给同学们分饭菜、擦黑板等,用以强化他们行为的持续性。给予表扬的内容不是赞扬行为的结果,如考了多少分、做对了多少题,而是赞赏他们学习的过程,如“老师看到你写字的时候特别投入、认认真真地写这一‘撇’”。“这种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自觉调控行为的意识,告诉他你可以控制你自己,帮助他建立信心,慢慢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毛颖梅解释说。

  除了讲解方法,毛颖梅每周到学校都会接触学生,对他们进行行为干预。面对存在阅读障碍的学生在读课文时跳字跳行情况严重,毛颖梅在他逐字逐句指读时,认真倾听,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识字困难的学生,毛颖梅带着他用手指沾着水在桌子上一笔一画地练习书写,把视觉输入变成多感官输入以增强记忆。

  在与幼儿园、小学老师的座谈中,毛颖梅了解到,老师们想帮助学生的心情是迫切的,但不知道什么样的方法有效。如自闭症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上存在缺陷,老师很关心地让其他同学主动找他玩,但彼此之间玩不到一起,没有互动,对“问题”孩子的帮助甚微。于是毛颖梅采用推广游戏的方法,通过孩子们一起玩游戏、下棋、讲故事,让彼此间建立一个可供交流的载体,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或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模仿故事里的人物来展开对话、形成交流。

  “干预模式不是把这些孩子特殊化,而是把他们放到自然环境里去帮助他。”毛颖梅通过沙盘游戏疗法对孩子们的心理问题进行集体疏导,引导孩子们树立规则意识,在拿玩具、摆玩具、整理玩具的过程中,逐步锻炼他们的注意力专注、注意力分配、注意力转移的能力,学习倾听,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持续了一段时间的行为干预后,毛颖梅再次观察同一批有注意力障碍的孩子,发现他们正在教室里安静有序地做事。

  通过调研、学习与行为干预实践,毛颖梅丰富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陆续发表了《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特殊儿童心理咨询概论》《一至三年级小学生常见行为问题的研究》《国外自闭症儿童游戏及游戏干预研究进展》《游戏治疗的内涵及其对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等著作和论文,形成了儿童行为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系统方法。

  亟须专业支持

  “春晖行动”实施5年多,让毛颖梅既感到高兴,又有一些担忧。她说,目前参与的学校已经增加到20多所,大批“问题”学生的问题得到缓解。但因为重视不够以及人员、经费不足等因素,心理健康课程、个案研究还难以在更多的学校普及并发挥作用。

  “对儿童心理健康辅导非常有效的沙盘游戏设施,虽然配备了许多学校,但实际上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三年级以上应有心理健康课程,但是很多学校的心理老师被当成了‘万金油’,哪里需要往哪里搬,难以集中精力实施心理健康引导。”毛颖梅说,目前我国儿童精神卫生经费包含在0至6岁儿童保健经费中,主要服务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儿童。学校、家长对儿童精神卫生的了解和重视不足,对儿童的异常行为的敏感度不高,无法有效应对。

  数据显示,在一些发达国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有着“特殊教育”的需要,至少有八分之一儿童需要特殊教育服务。在国内,特殊教育服务面临实践少,缺少跨专业合作机制、特教专业人才缺乏、社会认知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作为市政协委员,毛颖梅很迫切希望利用政协这个大平台,呼吁社会更加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和隐性障碍问题,对老师和家长宣传、普及特殊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方法。2019年市政协全会上,她提交了《关于设置并增加儿童精神卫生专项经费投入》的提案,呼吁在校园和社区加大宣传儿童精神卫生知识力度,定期开展北京地区儿童精神障碍的流行率调查工作,开展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及幼儿园、中小学校医培训,探索常见儿童精神疾病的防治模式,并为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专业的精神卫生服务。

  “儿童身心发展障碍需要长期的、跨领域的专业支持”,基于此,毛颖梅建议,基于大教育观搭建跨专业合作平台。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需要生理、心理、社会各专业领域人员的支持。因此需要以学校为基础,搭建跨专业信息交流和合作平台。此外,毛颖梅还建议出台特殊儿童教育的相关细则,扩大融合教育服务对象。“动态评估,不贴标签,基于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