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走近委员 > 委员风采

尹卫东 创新路上的实干家

郭 隆

时间:2018-07-12   来源:2018年07期

  中国第一支甲肝灭活疫苗;中国第一支甲肝乙肝联合疫苗;中国第一支与全球同步人用禽流感疫苗;全球第一支甲型H1N1流感疫苗等等,都是点亮在北京市政协委员、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卫东头顶的光环。

  更让人钦佩的是,在2003年SARS横行之时,正是尹卫东担负了研制SARS灭活疫苗课题组负责人的重任,并在全球率先完成了SARS灭活疫苗1期的临床试验……

  创新的脚步

  1982年,尹卫东从唐山卫校毕业分配到了唐山市卫生防疫站。按理说,在防疫站当个普通大夫,尽管默默无闻,倒也自得其乐。

  但尹卫东却不愿意这样,他想干出点儿事来,他觉得他能干出点儿事来。那时候,甲肝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个十分可怕的疾病,尤其是青少年患病率更高。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尹卫东将目光投向了甲肝疫苗的研制。

  为什么要去做疫苗而不再当医生?尹卫东有自己的说法:当一个名医生,穷其一生能治好多少病人?而一个疫苗,一下子就可以让数千万人免于病痛。于是,在天才+勤奋的模式下,尹卫东的成绩备受瞩目:1985年在全国率先分离出了甲肝病毒;1988年成功完成了甲肝诊断试剂的研制;2002年获得甲肝灭活疫苗的新药证书。同一年,他完成了疫苗从研制到生产的飞跃,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2003年初,SARS袭卷京城。人心惶惶的市民在中医院门口排起长队领取中药。尹卫东坐不住了,他知道,真正能够控制疫情的是疫苗,只有迅速生产出疫苗才能真正战胜SARS。在市场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尹卫东主动请缨,第一时间拿出了SARS灭活疫苗的研制计划,并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成研发疫苗的联合课题组。“战役”就这样打响了,他带领实验人员在负40帕的气压下,“全副武装”地一干就是十几甚至二十个小时,困倦袭来时,大伙儿甚至连靠都不敢往墙上靠一靠,因为那一靠,也许马上就会鼾声四起……每次从实验室出来,几乎所有的人都渴得能一口气喝完一整瓶矿泉水,然后瘫坐在沙发上大口大口地喘粗气……

  尹卫东记得十分清楚,那一天是2004年的5月22日,地点在中日友好医院,有24名志愿者申请参加SARS疫苗1期临床试验。试验取得了预期的成功。“要知道,全世界只有我们完成了SARS疫苗的研究。”回忆起当初的情景,尹卫东仍旧充满了自豪。

  对尹卫东而言,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2004年3月初,北京科兴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式开始了人用禽流感疫苗的研发。尹卫东认为,“没有疫苗,一旦禽流感大规模暴发,就会像SARS时期一样措手不及。”2005年年底,当全球关注禽流感疫情,我国也出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时,科兴宣布已研制成功人用禽流感疫苗,并完成了临床前全部研究工作。

  “科兴在很小的时候就确定把自己的工作跟完成一个国家项目或者满足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尹卫东这样表达自己的立场。

  “中关村是宝地”

  “从实验室跳到中关村,也做了很大的思想斗争。”回忆起科兴的发展历程,尹卫东这样说。

  1999年,甲肝灭活疫苗获得新药证书,可是为了将疫苗产业化,尹卫东已经在国内外奔波了好几年。

  恰在此时,得知唐山有此技术的北大未名找到了尹卫东,力邀其到北大生物城一展身手。下定决心的尹卫东由此结缘中关村。

  2001年,北京科兴在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成立,而中国第一支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也终于在2002年顺理成章地投放市场。北京科兴,也同当年的尹卫东一样,因甲肝疫苗而名扬全国。

  而在2003年SARS疫苗的研发过程中,尹卫东又一次得到了中关村管委会给予的大力支持。时任管委会主任的戴卫拨给北京科兴100万元当做“路费”,使他得以开始找实验用的猴子、找P3实验室。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范伯元用一整天的时间,亲自陪尹卫东在北京找合适的P3实验室。时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刘谦、副院长何维一路绿灯地支持尹卫东这种“站出来”的勇气和决心。在北京科兴的办公室内,刘谦与尹卫东半小时便谈妥SARS疫苗的研发部署,并同意由北京科兴牵头研发。

  回忆起那次战役,尹卫东说,也正是因为身在北大生物城,身在中关村,这事儿可以做成,“这就是相互给予信心”。在中关村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中,尹卫东一手继续做甲肝等传统疫苗,一手专门干世界上没人做过的事。

  2004年初,禽流感(H5N1)刚刚开始在全球传播,北京科兴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始了人用禽流感疫苗的研发,获得科技部700万元的经费支持。2005年10月,疫苗进入临床实验。

  “全世界那么多国家同时在做的事情,为什么只有中关村的企业做成了?那是因为对创新的真正理解,中关村是最准确的,也是做得最好的。”尹卫东讲起2003年10月发生的一件事,那时,公司缺少一名做SARS疫苗DNA的研究人员,发出招聘启事后,马上就有一名博士前来面试,当天就开始上手工作。“那是在十一休假期啊,而且这位博士的专业水平非常高,一周就有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中关村的高级人才储备,也使北京科兴在科技力量上“腰板倍儿硬”。

  “中关村是宝地,是高地,区域的活力和动力就在此。”尹卫东深有感触地说:“没有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就没有科兴的今天,我相信,唯有政府的支撑,中国科技创新才能参与到全球竞争中去。”

  科技创造财富

  “我经历了一个30多年的创业过程,从发现一个病毒,到把科研成果转化成一个产品,由这个产品再发展起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从而创造了财富,对社会给予了贡献,这恰恰就是科技创新的一个小循环。”尹卫东的创业经历,让他对科技创新的整个历程有了更深入地思考。在他看来,这是一个科技改变世界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创新创造财富的时代。“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为社会创造更大财富,是改善首都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质量的最重要途径。对于企业而言,科技创新的本质是通过技术上的领先来创造更多的价值与财富,通过创造财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尹卫东说。

  科技创新的道路必定是艰难的,科技创新成果如何转化,如何顺利地被市场所接受,巨大的经济投入如何转化为经济效益,这其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正是因为这些不确定性,大部分企业在某些基础领域研发上往往积极性不高。对此,尹卫东表示,政府在科技创新中应该起到引领方向的作用。他谈到,政府对未来五到十年科技创新的趋势、方向和创造财富的预期十分重要。政府可以提供资源去推动基础研究成果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引领企业围绕着需求去投入研发,将不确定性化解在市场中,减轻政府和企业的压力。他举例说:“比如最近的中兴事件,虽然芯片研究涉及许多基础元器件的研发,但随着政府引领大的方略,再加上市场对芯片这块的巨大需求,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芯片问题肯定能得到解决。”

  “原创技术对经济的贡献具有不确定性,要通过市场来化解。”谈及对原创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的投资,尹卫东表示,推动科技创新以原创技术为抓手是对的,但是要有策略。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企业的产品、利润等应该交给市场去检验,把原始创新的不确定性通过市场手段去化解。“同时,更应该注重科技创新对引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推动力。抓住市场需求,加大投资,使科技创新形成产品或服务。这样往复,进入良性循环,实现连续的科技创新。”他举例说,京东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够预判用户一些潜在意识需求,再加上利用智能物流技术创新,快递能够更快地到达用户的手中。这整个过程,不仅满足了用户追求更好更快的服务的需求,同时京东自身的效益也越来越好。“因此,整个市场需求的推动,让企业形成科技创新的氛围,同时能够创造更大的财富。”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目的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这一过程中企业是主体,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创造更大价值,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尹卫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