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走近委员 > 委员风采

秦升益 点“砂”成金

时间:2016-11-10   来源:北京观察

  沙漠中的风积沙制成的硅砂滤水砖,铺进了水立方;“透油不透水”的孚盛砂为石油公司至少增油15%;能“呼吸”的生态保水产品,为沙漠变粮田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

  开发300多项原创性科研成果,获得多项国家发明奖、中国专利金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和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为推进科技创新建言献策;

  所有的成绩与荣誉皆因“沙”而起。从安徽大别山区走出来的秦升益,30年来只做一件事——点沙成金。他将沙漠里的廉价风积沙,变成了一款款高科技产品;他以“砂”治沙,让沙漠变成绿洲,开创出了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痴情“砂产业”

  提起沙子,人们通常想到的是沙尘暴;说到沙漠,人们往往感受到的是荒凉。但是,在秦升益的眼中,沙子就是宝贝,沙漠就是金矿。

  提起与沙子结缘,秦升益说,“那是35年前的事”。1981年,秦升益中专毕业便被分配到了济南铸造锻压研究所,在琢磨专业的过程中,他发现沙子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在铸造业中,很多精密仪器的制造,需要用沙子做的模具来完成,比如说汽车的发动机。但30年前,我国铸造业并不发达,不仅精密仪器的技术、设备需要进口,就连做模具用的沙子都要从澳大利亚进口。这让秦升益暗自发誓一定要改变我国铸造业的窘状。

  经过4年的钻研,1985年,秦升益大胆地提出用我国内蒙古沙漠上的风积沙取代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锆英砂做精密铸造材料。他算了一笔经济账,当时进口的锆英砂大约每吨7000元,而内蒙古荒漠上的石英砂只要10元一吨。“一旦研究成功,可为国家节约大量资金。”

  不过,用廉价、储量丰富的天然沙代替昂贵的锆英砂的设想,一经提出便立刻被外界浇了一头冷水。理由是“石英砂膨胀率是锆英砂的3倍,加热后容易变形”。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秦升益是在做梦,连美国那样发达的国家都要从澳大利亚进口锆英砂,何况中国呢?

  然而秦升益却有着一股不认输的韧劲儿。从不可能的地方看到可能,是他工作中的一种思维习惯。他买来《化工大字典》当枕头,需要什么就查什么。有时看到的词条连名字都叫不上来,但一看性能正是所需要的,他就把名字抄下来,骑着自行车买回来做实验。他的左臂有一个伤疤,那就是做实验留下的印记——烧得通红的炉门弹出碰在他的左胳膊上,顿时血肉模糊。为不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他迅速抓起一把稻草灰撒到烧伤处,咬紧牙关继续实验——跑医务室的半个小时时间都不肯浪费。

  就是凭着这股狠劲,他历经3年试验,耗费了9000多公斤沙子,失败了6000多次后,终于让成功惠顾了。他为自己的发明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耐高温覆膜砂”。1988年春天,他背着自己炒制的50公斤覆膜砂到石家庄水泵厂进行测试。结果十几个铸造件试验全部成功,而且比“洋砂”还要理想。1990年,29岁的秦升益荣获原机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凭借“壳型铸造用耐高温覆膜砂”技术获国家发明奖。时至今日,国产化汽车发动机关键铸件90%以上是用覆膜砂技术制造而成,每年需求规模达到几十亿元。

  面对鲜花和掌声,秦升益没有停下脚步。1997年,秦升益创建了北京仁创科技集团。到2008年,覆膜砂累计销售100万吨左右,累计销售额约100亿元。此后,秦升益创造性提出“多相选择性渗透原理”,并发明“反应性覆膜技术”,将风积沙加工成具有优异透油阻水功能的新一代孚盛砂Ⅲ型。这一原创性发明,成功地解决了当时美国、俄罗斯久未攻克的“透油与阻水”技术难题,平均提高石油产量15%以上,降低含水率5%。

  “我的第一学历是中专,之后又陆续进修了山东大学的哲学专业,清华大学的法律专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如今,秦升益是硅砂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仁创集团不断加大研发力度,累计发明300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并且实现自主产业化,形成铸造领域用“覆膜砂”、石油开采领域用“孚盛砂”和生态建筑领域用“生泰砂”等一系列核心技术砂产品,系统集成“以砂治水、以砂增油、以砂治沙、以砂精铸、以砂建房、以砂兴农、以砂兴艺”七大研发方案,广泛应用于精密铸造、石油开采、生态建筑、水利建设、防沙治沙等七大领域。

  “您的需要,我的创造”

  “作为民营高科技企业,我们有责任有志于解决社会难题。”谈到多年的创新实践,秦升益说,社会需要和民生难题就是仁创的研发目标和努力方向。他把这一企业精神总结为“您的需要,我的创造”。“作为创新主体,企业只有承担起社会责任才能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很好地体现了企业自身的价值。”秦升益说。

  回首仁创集团的发展历程,秦升益和他的研发团队始终围绕社会需要而努力前行。发明覆膜砂,为的是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填补技术空白;研发孚盛砂,是着眼于社会发展和能源危机,努力提高石油开发使用效率;生泰砂系列产品的诞生,则是立足于节水节能的环保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事实上,秦升益的每一项研发成果都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难题紧密相联。如“生泰砂基透水砖”在经受了“7·21”北京特大暴雨的考验后,名声大噪。

  那天午后,北京大雨如注,到晚上8点左右,城区路面已经出现大面积积水,立交桥下更是蓄水成湖。这么大的暴雨,市政工程铺设的透水砖怎么样,能撑得住吗?当晚,秦升益直奔海淀展览馆。倾盆大雨冲刷着建筑表面,流向展览馆前面的广场。“让我欣慰的是,铺设透水砖的广场没有积水,干干的。”秦升益回忆说。第二天一早,其他铺了透水砖的企业反馈回了好消息——这些地方均无积水洪涝。

  浩瀚沙海中,绿油油的稻苗迎风起舞。这片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的沙漠水稻种植示范田,是秦升益2014年最得意的创新之作。经过近10年艰苦攻关,仁创集团成功研发出“会呼吸”的透气防渗砂,利用它在沙漠种水稻,能够确保成活且节水节肥。

  传统的沙漠种植水稻方法是在沙底铺一层塑料膜,容易发生漏水,导致水稻发育不良。“我们的施工方法是:就地取材,把当地沙子加工成透气防渗砂,透气不透水,这样沙漠就变成水稻田了。”秦升益表示,沙漠种水稻,已经实践了两年多,2015年种了1000亩,亩产超过千斤。

  “每利用1吨沙子,就能减少一吨沙尘暴的沙源,变废为宝。”秦升益心目中的“创新”就是打破常规,重新组合,以获最优效果。在他看来,创新并不遥远,就在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创新也并不深奥,行动就是实践。“我体会创新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首先你要明确创新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企业家,你的创新、你的产品、你的服务就要立足于解决社会难题,满足民生需求。这就是最好的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

  建言自主创新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秦升益注重通过政协这个大平台为科技创新建言献策。他的提案聚焦在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此外,他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就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等方面提出建议。

  沙漠化问题一直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2014年全国两会,秦升益提交了《关于将“砂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案》,对砂产业的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和战略定位进行了全面分析,他认为,这一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巨大,且中国占领了砂产业自主创新高地,拥有核心技术优势,需要政府帮扶来完成“科研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之间的转化。对此,他建议将砂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成立由国家主导的砂产业基金,加强砂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培养砂产业专业人才。

  每年雨季,我国南方地区饱受水灾之苦。寻找破局良方,让城市成为自由呼吸的绿色“海绵”,实现雨水的存贮、缓释与回收利用成了首善之选。

  “海绵城市是一个大系统,应一体化规划、投资、建设和运营。”在全国两会上,秦升益谈到,海绵城市系统解决内涝、水污染、雨水利用的各种问题,涉及多个部门,目前还没有建立各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海绵城市在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管理各环节,均缺乏相关的人才队伍和技术人员,没有同步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和专门队伍也成为当前的难点。他建议,创立建设海绵城市相关标准体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商业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

  “创新的各个环节真正是有内在关系和内在逻辑规律的。”多年的创新创业经历,让秦升益对聚集创新资源、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有颇多体会感慨,他说,创新可分为三个环节:实验室研究、中间试验和产业化,三个环节对应不同的成果,实验室为样品,中间试验是产品,经产业化过后才能变为商品。

  秦升益表示,创新三个环节的资金投入比例一般为1:10:100。“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在10%左右,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许多重大专项投入了大量研发资金,但结果是研发和产业化脱节,浪费了国有资产。”对此,秦升益分析说,创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资金的需求是远远不同的,大多数企业有自身研发能力,更主要的是在产业化阶段资金需求量大,“所以希望政府对创新的资金支持方面不仅关注实验室阶段,还要有意识地向中、后端倾斜,即在中试、产业化阶段通过各种手段给予支持。即由前期投入变为研发后扶持,把有效的经费用在刀刃上,既避免少部分企业打着创新的幌子搞乱市场,又可以保证在自主创新的成果出来后,有利于形成产业化,从而提高创新资金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