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提案建言 > 市政协委员

北京市政协委员柳千训:充分利用冬奥场馆临建设施

柳千训

时间:2022-04-19   来源:2022年04期

  场馆设施是举办冬奥会的基础,但赛后的利用却常常不尽如人意,北京冬奥会的大批场馆临建设施也面临赛后利用问题。临时设施不是永久设施的附属,也不是对永久性设施的查漏补缺,而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作体系,是冬奥会赛事承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用途上看,临建主要包括直接服务于竞赛组织的临时设施,比如临时比赛场地、防护设施、场地照明等。还有一类是为赛事运行进行保障的设施,比如临时座席、临时厕所、临时场站等。临时设施符合节俭办赛理念,且各种审批手续、行业规范标准也较永久性设施来说相对简单易行,可节省大量资金、人力和时间。而且冬奥会设施属于密集型的建设项目,前期对很多设施赛后利用的设想很难保证完善和周全,多使用临建设施能为城市未来的发展预留余地。为此,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坚持绿色理念,落实可持续指南要求。根据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临时场馆与基础设施可持续性指南》要求,在设计、制作与安装、运行、拆除与回收、赛后恢复等全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通过明确可持续性要求与流程,推进实施一系列绿色、节约、创新的可持续性措施,实现临时设施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和废物产生量最小化。

  坚持节俭办赛,做到拆除和回用结合。一是拆除前做好施工交底。按照合理的拆除顺序和工艺拆除材料、构件、模块等,使其符合回收再利用的完整度要求,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二是做好回收利用。租赁的临时设施由合同商负责回收和再利用,经适当修整即可再利用的拆卸物应采取捐赠、售卖等形式进行再利用,不能直接利用的拆卸物可采取再循环方式制成再生材料或实施堆肥处理。三是做好场地和生态恢复。对拆除完场地遗留的钻孔、钉眼进行封堵和表面修复,以不改变原有植被类型为原则开展赛后生态恢复,确保被占用的生态系统及时得到修复,可由相关部门对临时设施占地修复后的生态环境进行5至10年的持续监测,分析恢复效果,及时完善修复方案。

  坚持实事求是,必要临建可转为永建。根据《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临时场馆与基础设施可持续性指南》要求,北京冬奥会赛后可以留在场馆继续有效使用的临时设施,可作为场馆的常备设施使用。场馆是冬奥会重要的遗产,实现场馆的可持续发展是奥运会重要课题,举世瞩目。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后将成为一笔珍贵的冬奥遗产,努力打造国际冰雪赛事举办地、国家队训练基地、大众户外运动体验基地和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举办这些赛事,需要必要的设施,冬奥会留下的临建设施就能够与赛后利用无缝衔接。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延庆场馆群运行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 秦焕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