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提案建言 > 民主党派、市工商联

高校资源共享亟须动力支持

时间:2015-07-24   来源:

  提出团体:民主党派、市工商联

  提案者:葛剑平

  当前,在政府教育部门的推动下,我国高校开展了校际间课程、师资、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在教育资源共享中仍处于动力不足的状态。特别是当涉及具体项目、实际运作而触及多方利益时,加之受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很多高校踌躇不前,缺乏资源共享的强劲动力。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竞争意识大于共享意识。据抽样调查,87%的高校教师赞同高校资源共享。但对于“在共享过程中,能否将自己高校专业、优质的资源提供给其他高校使用”的态度上,46%的高校认为把优质课程资源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和共享会影响本校“精品课程”的竞争力。43%的高校认为资源共享会削弱本校的经济利益,难以从共同体内获得相应的回报。由于部分高校在参与共享过程中瞻前顾后,担心资源共享会降低本校的竞争力,致使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存在覆盖面窄、合作层次低等问题。

  条块分割也是导致共享机制不健全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高校分别隶属不同的管理部门,主管部门的条块分割,也导致共享运行机制不畅,保障措施不到位,影响了高校参与资源共享的积极性。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经济核算及成本补贴机制缺失。如在高校体育设施、博物馆对外开放等资源共享中,惯以行政力量推动。免费开放之后,突出问题是随着开放时间、人员的增加,场地器材设施损耗、维护、人员、环境维护等费用,未能得到应有的补偿与保障,给高校带来经济压力的困扰。

  缺乏以市场为主导的利益协调机制。国内外的经验证明,“互惠互利、良性互动”才能构建健康、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为例,如果不考虑信息拥有者之间所拥有的信息资源量及价值大小,也将会助长资源共享过程中的“搭便车”现象,从而挫伤信息资源提供者的积极性。

  共享激励机制不完善。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深度、广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为合作双方带来政治与经济的利益与回报。广大高校教师及公共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也将直接影响高教教育资源共享的成效。由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涉及不同的利益主体,因此,共享过程中的利益分配、管理成本、教师额外劳动量核算、评估奖励等问题,都需要一套完善的具有长效机制的激励奖励政策进行保障。

  另外,目前的高校教育资源共享配套政策也不够完善。由于高校教育资源共享配套政策不完善,因此高校也对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涉及的机构设置、课程设置、人员编制、收费标准等内容的实施等待观望,裹足不前。

  因此建议,应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积极鼓励高校间形成教育联盟,并从政策、法律、经济等方面为高校资源共享提供保障,特别是在共享机制上做足做实文章,在政策的执行力上下工夫、出气力,在提高共享率和利用率上有突破、有进展,真正激发高校资源共享的内动力。

  要统一思想,树立无边界教育理念。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高校打破校际的门户之见,转变以往闭门办学的观念,树立开放、共建、共享、共赢的无边界教育新理念。厘清竞争与合作之间的辩证关系,不仅要看到其他高校与自身存在竞争的一面,更应关注到相互之间的利益契合点,即通过各方利益差异的合作,实现共享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融合。

  要建立健全共享机制,完善配套政策。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虽然更多强调一种奉献精神, 但完善相关的教育政策,构建和推行一套完整、科学的共享机制,可以削减高校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时的束缚,增强高校共享的积极性。

  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工作的协调与管理。因此,要实行统一、强有力的领导会商机制,协调各高校之间的不同的利益关系,促使高校优质资源共享的实现。

  资源共享机制要遵循成本和利益均衡的经济理念,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也应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核算及成本补贴机制、利益平衡机制。

  政府部门应制定完善相关的激励制度和具体措施,对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中做出贡献的高校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及精神奖励,增强其对资源共享收益的意识,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资源共享的相关活动中。

  要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体系。伴随着各种资源共享方式的有益实践,政府部门应健全完善关于高校资源共享、管理、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明确共享原则、共享范围、经费投入、保障措施、各相关主体的责权利,为实施共享提供法律保障。特别是针对信息共享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应对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作进一步完善。

  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在操作层面上进行技术手段创新,更需要从思想上突破传统利益的藩篱,进行观念革新。只有不断完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体制、机制及法制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现有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办学效益,加快提高我国高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