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提案建言 > 民主党派、市工商联

关于加强首都慈善事业发展的提案

时间:2010-03-11   来源:SRC-22406292

  提出团体:民主党派、市工商联 

  案由:关于加强首都慈善事业发展的提案

  问题及分析: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视首都慈善事业的发展。2005年初,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 2006年6月,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首都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北京市慈善事业逐步进入了一个快速成长阶段。一批民间慈善机构迅速成长起来,使慈善事业的参与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同时慈善事业的活动领域不断扩大,慈善组织的管理和活动逐步规范。我市慈善事业已经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由于慈善事业发展时间不长,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我市来看:首先在慈善捐赠事业上,政府职权过于集中。其次我市缺少有关慈善事业的地方性法规,同时与慈善事业相关的税收制度不够完善。再次慈善机构专业人才不足且慈善机构动员慈善资源的能力较弱。最后宣传、倡导慈善事业的力度不够。为了更好的发展首都慈善事业,并有效的通过慈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 

  建议: 

  1、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慈善监管全程化 

  在慈善事业的发展中应转变政府的职能,将社会救助和社会服务的具体事务逐步转移给民间组织。具体说来就是政府主管慈善事业的部门从具体的慈善事务运作中逐渐退出来,充分发挥我市慈善组织的作用。政府则专心做好社会慈善机构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推动针对慈善事业全过程监管。这种全过程监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慈善组织的监管:明确各慈善组织开展业务的形式与范围,使得各慈善组织能够按照其业务范围分别做好各自的业务活动;完善慈善组织的准入许可制度,制订统一的从业标准和规则,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做好针对慈善组织日常业务的监督工作,建立慈善组织资质评估和信用资格认证制度,增强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2)对捐赠款物的使用和发放进行全过程的监管:制定并完善对于善款和捐赠物资使用的监督和审计制度,在捐款购买物资环节酌情引入招标机制,确保在捐赠资金和物资的使用方面,继续保持高度的透明;将各级纪检、审计、监察部门和人大、政协组织以及新闻媒体都纳入对慈善组织的监督范围加大捐助的透明度、管理的透明度,增强公众的知情权。 

  (3)尝试建立对慈善捐助的最终受益人进行监管:明确最终受益人的条件,并对其信息建立必要的公示机制,消除多头、无序募捐、重复救助等不良现象,保护捐助者的积极性。 

  2、制定、完善慈善相关法规,确保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1)建议我市尽快制定专门的慈善事业地方性法规。明确关于慈善活动的程序、慈善活动的监督机制、慈善事业的主管部门,以及慈善事业的进入、评估、监管、公益产权界定与转让、融投资、退出等的规定,通过法规来规范、保护和促进我市慈善事业的发展。 

  (2)建议北京市税务部门积极向国家税务部门反映,制定、实施对捐赠者的奖励制度,采用公平的奖励手段,全面平等实施捐赠减免税优惠政策。适度减化公益捐赠减免税的审批程序。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逐步建立一套以税收激励制度为主,兼容包括社会荣誉、财务、信用等多种扶持激励制度相结合的捐赠人激励制度体系。 

  (3)激励与约束应该并举。慈善组织一旦成立,就要不断地募集捐款,管理者还要保证募集到的款项能够保值、增值。许多慈善组织除了进行慈善募捐活动和筹款宣传,并把钱用于慈善事业之外,还会从事两类盈利性的投资以保证所募捐款的保值增值。因此,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慈善机构的盈利性活动,针对慈善机构对所募集的款物的保值及增值活动进行管理和约束,确保善款、善物最终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3、扶持慈善组织发展,促进慈善机构品牌化 

  建议鼓励慈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慈善活动,在募集善款的同时,也着力培养公众慈善意识,培育社会慈善文化;鼓励慈善组织建立便利、多样的捐赠形式和捐赠网络,促进公众捐赠行为的便利化;鼓励慈善机构在持续发展中形成特色、树立品牌,形成品牌化的慈善机构。 

  4、大力培育社会环境,实现慈善参与普遍化 

  (1)宣传和传播慈善行为,将慈善事业和慈善意识的宣传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重要内容,纳入各项工作的议事日程之中。加强诚信等方面的道德建设,培育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度,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进而增强慈善事业对公众的吸引力。 

  (2)增强有关慈善事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和传播,让广大群众、集体和企业充分了解参与慈善事业的权利、义务及所应享有的奖励等内容,让全社会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3)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慈善理念的普及教育,慈善教育和事迹应当进课堂。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参与慈善爱心募捐工作,尽快建立志愿者人才储备制度,广泛开展全社会有效合理的互助活动。